APP下载

知识图谱在整本书阅读中的应用研究初探

2019-08-20周佳

中国教师 2019年8期
关键词:课型图谱整本书

周佳

笔者以国家部编版教材选录的必读和选读书目为例,将较多应用于科技网络领域的“知识图谱”理论迁移至整本书阅读中,从基于提升整本书阅读能力的知识图谱本体研究、以知识图谱为手段提升整本书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知识图谱融入整本书教读课三个方面展开实践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第一,部编教材对阅读新要求与初中生整本书阅读困境之间的矛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2017年秋季学期开始,全国所有地区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开始使用教育部统一组织编写的义务教育语文教材,即部编版教材。部编版教材对阅读的重视进一步增强,不管是阅读的量还是阅读能力都放在语文教学的重要位置。同时,部编教材在课型上作了更为明确的区分,提出构建“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课型结构。以往阅读教学比较偏重精读,教师分析多,学生阅读少;读单篇文章多,阅读整本书少;题目做得多,阅读活动少;关注细节多,整体把握少。导致很多学生只会精读、只会答题,而阅读量少,阅读速度慢,更不懂得运用各种不同的阅读方法。尤其是整本书的阅读,一是缺乏兴趣,二是缺乏阅读能力。读不完,读不懂,是初中生阅读整本书面临的最大困境。因此,需要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能力。

第二,注重初中阅读能力的培养,但整本书阅读策略研究较少。关于初中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相关文献、著作数目相对较多。大致可分为三类研究角度:第一类是以新课标为视角,对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第二类是针对某一种文体(如现代文、文言文、非连续性文本等)的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第三类是根据当前初中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现状,单独从阅读教学或课外阅读中的某一角度对初中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原则、策略和评价机制进行研究。国外对于“阅读能力”的培养也都是各自母语课程的核心研究领域。20世纪后期,随着全球范围内课程改革的推进,各国相继颁布了具有本国特色的母语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以美国为首,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分别在最新颁布或修改的教学大纲中对阅读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而对部编版教材涉及整本书阅读策略的相对较少。

二、基于提升整本书阅读能力的知识图譜本体研究

笔者借鉴专家学者对初中生阅读整本书的能力要素的研究,认为初中生应具备阅读整本书的四大能力,即感知、筛选、理解、鉴赏。各阅读能力要素的提高需要符合其特点的有针对性、科学性的方法。可运用于阅读的知识图谱的类型很多,如范恩图、对比图、概念图、信息树、对照表、阅读卡、结构图、阅读台阶、文学地图、知识表等。

不同类型的图谱有不同的属性和功能。正确选择匹配的图谱类型是用好图谱、提高能力的前提。如筛选信息,知识树、概念图更适宜,可以时间、地点、人物等为线索,有条理地理清“变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可视化手段再现目标信息,而提升对作品的理解力,前后关照的对比图更适宜。学生在一定维度的比照中,激发思维,发现事物特点,总结规律,深化认识,提高对整本书理解的准确性和深刻性。鉴赏能力的提高,则运用阅读台阶、文学地图、响应日记等较为开放的图谱,更有助于解放学生思维。

三、基于知识图谱提升整本书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

从做中学,将自己的所得通过可视化的形式“输出”,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增强阅读的成就感,表达“输出”的过程本身也是提高阅读实效性的有效手段。绘制图谱、表达图谱就是很好的“输出”形式。

首先,知识图谱的类型繁多,选择图谱的形式就是一项丰富的活动,而最终的成果可以是一件漂亮的艺术作品,整个过程充满艺术性和创造性,学生乐于接受。其次,学生在绘制之前,必须对输出的内容有充分的认识、清晰的思路,必须在初读的基础上,对书本内容进行整体把握和有意识地筛选。再次,呈现图谱的过程是一个多种信息经内化、整合的过程,是一个思维融通再创作的过程。因此,一张图谱的从无到有,是学生阅读可视化的过程。如学生在课外自读《水浒传》的基础上,梳理鲁智深、林冲、史进三人在前十回中的主要事件和人物之间的交集。学生首先得有意识地筛选、概括出相关章节中人物的主要情节。在此基础上,选择恰当的图谱,将自己的理解表现出来。由于图谱要求少用文字的特点,学生在绘制中,又必须再一次自觉地概括自己表达的要点。最后,寻找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整合为清晰美观的图谱。这样的设计一方面帮助学生就一定量的阅读做阶段性的梳理和回眸;另一方面也帮助学生理解小说叙事逻辑,提高概括能力。同时,图谱中的文字需要精练,而交流图谱则是依靠精练文字将情节还原的过程,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知识图谱融入整本书教读课的实践研究

除学生自读外,教师教读也是提高初中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恰当地教读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深化学生的阅读理解。整本书教读课大致可以分为读物推荐课、精读方法指导课、略读方法指导课、诵读课、演读体验课、批注阅读课、比较阅读课等十三种基本阅读课型。每一种课型对提升学生不同层面的阅读能力有着不同的作用。将知识图谱融入这类课型中,利用知识图谱清晰直观、内在逻辑关系强的特点,设置课堂悬念,增加课堂趣味,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上文学生梳理出《水浒传》前十回三人交集事件后,基于对小说情节的厘清,教师启发学生思考交集事件的作用,探寻“水浒传:叙事的秘密”。

将知识谱图运用于整本书的自读与教读中,帮助学生厘清书目脉络,理解文章内在逻辑,引导学生“读通书”“读薄书”。结合知识图谱,启发学生思维,尤其是关注整本书前后关系,用整体眼光“关照”全书,把书“读厚”,提高阅读品质。

当然,知识图谱在整本书阅读中的实践研究还刚刚起步,知识图谱在整本书阅读中的广泛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与开发。一方面,教师首先应当对知识图谱有系统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研究知识图谱与整本书阅读整合的恰当时机、灵活运用,不为图谱而图谱;另一方面,教师应当对整本书有完整而独到的见解,进而引导学生参与有思考的阅读。

(作者单位:江苏省太仓市新区中学)

责任编辑:李莎

lis@zgjszz.cn

猜你喜欢

课型图谱整本书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文化“走出去”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2001-2020)
《论语》整本书阅读
统编教材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策略——以四年级《夏洛的网》阅读指导为例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基于核心素养的创造式课型组合操作体系
学科教学中的课型设计思路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图表
最精确人类大脑图谱出炉
关于语文课型研究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