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进行小学儿童诗教学

2019-08-20陈向红

中国教师 2019年8期
关键词:童诗儿童诗意境

陈向红

儿童诗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具有重要意义。但现实的儿童诗教学往往过多追求形式的丰富和场面的热闹,忽略了儿童诗内在美的挖掘,学生感受不到儿童诗的意境之美。因此,在儿童诗教学中需要进行整体设计,建立激发兴趣、感知意象、营造想象、丰富情感四位一体的教学范式。

一、感受诗歌内在的韵律,激发兴趣

儿童诗的节奏首先表现在外在的押韵上,各句诗行构成声音上的回味,同时还表现在诗句的语言和停顿之中,在声音的长短、轻重和高低变化之间。诗歌有了节奏就具备了韵律之美。比如,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为儿童创作的,启蒙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儿童诗:《小小的船》。

全詩共有四行两句话,以美妙精巧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描绘了一幅奇妙的夜景图,展现了孩子想飞上月亮遨游太空的美好愿望。整首诗浅显易懂,想象奇特、富有童趣。诗中整齐而富有变化的句式,“弯弯、小小、闪闪、蓝蓝”等叠词的运用,诗行末尾的押韵,使整首诗处在回环往复的节奏之中,再配合内在的意蕴,读起来朗朗上口,乐趣无穷。

读诗不等于把诗读一下,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欣赏朗读作品、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师生对读、同桌练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声音的高低,词语之间、句子之间的停顿与快慢,帮助学生找到诗歌内在的韵律美。如《小小的船》,让学生多读叠词,感受它们的节奏,也可以换成“很小”“很蓝”进行比较读,让学生感受叠词很可爱,很有节奏感,就像唱歌一样,让学生在读中获得各种美感,从而产生和谐快乐的体验,激发学习童诗的兴趣。

二、感知具体生动的意象,理解领悟

儿童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和儿童的认知特点决定了他们更易于接纳鲜活生动、可视可感的文学形象。欣赏诗歌的时候,他们会通过具体可感的事物去领会诗中的意境。可以让学生在可知可感的意象中诠释抽象。以统编版一上的《四季》为例。

“四季”是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但是把它具体化为“草芽”“荷叶”“谷穗”“雪人”等代表四季典型特点的具体事物,就使抽象之物具体化了,从而吸引儿童往下读。当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时,童诗就以独特的魅力拉住了小读者。

身临其境才会被深深吸引,才会感同身受。童诗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不必急于讲解诗歌的意思或生硬地教授朗读技巧,应根据不同的诗歌选择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走近诗歌、理解作品,如课前可让学生到大自然中运用感官去找寻、触摸童诗中出现的事物,或观看视频、图片,或倾听音乐、声音……让学生在可知可感的意象中体验、理解作品,感受诗歌的意境。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可进行个别读、小组读、合作读、师生对读、对照画面读、齐读等。此时,“读、听、评议”是关键的三个环节,在读读、听听、议议中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不同的学生对童诗会有不同的发现、不同的感受,表现出不同的读法来表意。例如,《四季》重音可以落在“草芽、荷叶、谷穗、雪人”上,突出四季代表性的事物,也可落在“尖尖、圆圆、弯弯、大肚子一挺”等特点上,突出事物的可爱、形象。突出重音的方法多种多样,除了重读之外,还有轻读、拖长、快中显慢等语音形式。学生最易模仿,读诗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范读、对比读、赛读、多元化评价等,渗透一定的朗读方法指导,多给学生一些揣摩和领悟的时间,体会读诗时需用不同的速度、音量、语气来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与感悟,在反复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三、营造意象丰富的想象世界,漫步诗境

儿童诗作者总是用儿童的眼光看待世界,用儿童的思维来想象世界,诠释儿童生活中的一切事物。每首童诗都经过诗人的创造,投入了诗人在特定情境中的感情色彩。读诗首先要理解诗人,要引导儿童展开想象的翅膀,走进诗的世界,去品味诗的盎然童趣。在教学童诗时,要善于引领学生运用想象或联想漫步诗境中,借助具体意象领悟丰富的诗意胜境或表达美好的愿望。

例如,苏教版二年级下册《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记叙了少年儿童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做伴的故事,展现了儿童美好的心灵世界,洋溢着童心与童趣。学习这首诗,关键是要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或联想体会意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感受儿童纯真美丽的童心。如第三小节中“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看到小流淌的清波。歌声会把您带回童年,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品读诗后,让学生听听蝈蝈的叫声,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启发学生闭上眼睛,把自己当作童年时的盲婆婆,想象自己在广阔的田野里尽情玩乐:秋叶的虫鸣随着习习凉风飘入耳内,清凌凌的小溪从金色的田野哗啦啦地流过,孩子们在田埂上奔跑、追蝴蝶,银铃般的笑声在蓝天下飘荡……想象使他们看到了诗外的事情(这也是诗歌开阔的空间提供的意境美)。然后让学生描述出自己头脑中的画面,大胆发挥联想与想象,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表达。有了想象与联想就抓住了童诗的意境,抓住了诗作的灵魂,儿童阅读这样的儿童诗,不仅发展了语言,培养了语感,获得了文学上的享受,而且感悟到了另一种深意,激荡了心灵。

四、感受纯真饱满的情感,加深体验

诗歌是极为注重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情”是诗歌的灵魂,也是生命力的美感表现。因此,情感体验在诗歌教学中是第一位的,在儿童诗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各种感官,引导他们积极体验诗歌表达的情感。

1.教师激情引领

儿童诗生动活泼,充满童趣。要想开启学生的心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投入课堂中来,教师首先必须自己浸润到诗歌的芬芳与光泽里,用抑扬顿挫的声音,丰富生动的面部表情,恰如其分的体态语言激情引领,感染、激励学生走进诗歌描绘的意境中,更好地体会作品情感,找寻心灵感悟,向往追求美好的愿望。

2.学生深情表演

朗诵是一门艺术,是语言艺术,又是表演艺术,它将书面文字转化为抑扬顿挫的语言,通过适当的表情、动作,让作品立起来,飞起来!在熟练朗读作品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儿童诗的内容选择不同的音乐、画面,引领学生进行配乐朗诵,或加入打击乐器的表演唱,让学生深情表演,学生在朗诵或表演中真情流露,情不自禁地注入力量,忘我地走进美妙的诗歌意境中,在心灵深处产生共振,引发感情上的共鸣,达到自我与童诗完全合一的美妙境界。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辅延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肖佳晓

xiaojx@zgjszz.cn

猜你喜欢

童诗儿童诗意境
教案《创作儿童诗》
童诗对对碰
童诗三百首
春色满园
长了翅膀的儿童诗
另一种话
一朵花的意境
我家有个屎壳郎(下)
儿童诗的情感表述与情境创造
环境——雕塑意境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