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长春:勇挑重担敢打硬仗的湘妹子

2019-08-20本刊王芳

风能 2019年3期
关键词:株洲中车长春

本刊 | 王芳

2016年8月18日,中车株洲所风电事业部成立10周年当天,陈长春(左四)在风电场与业主工作交流,与团队合影

2016年,陈长春在欧洲进行风电技术交流,在德国留影

每个中车人身上,多少都会沉淀着中车人独有的气质,它关乎某种理想、某些情怀,简单纯粹之中还有几分倔强与洒脱。14年的滋养,这份气质已经浸润在陈长春的血液里。让我们循着陈长春的成长轨迹,感受中车人的勇气与担当。

陈长春,中车株洲所风电事业部总经理助理。从轨道交通转战风电,扎根中车14 年。在领导眼中,她是勇挑重担、敢打硬仗的湘妹子。哪里工作难推进,哪里顶上。团队管理12年,工作调整就有9次。而陈长春也在不断的挑战中,锤炼意志,持续学习,带领团队攻克一个个难关,从初入职场的实习生、工程技术部门负责人成长为综合管理部门负责人。

是缘分,也是情分

2005 年,陈长春以优异的成绩从上海同济大学通讯工程专业毕业。说到当初进入中车株洲所的选择,陈长春说,是缘分,也是情分吧!

陈长春的老家在湖南娄底,家门口有个叫荷叶的小站。货车、慢车、铁路维修车都会在这个小站停靠。火车拖着长长的尾巴,载着旅客、货物隆隆而来,又消失在远方。陈长春常常听家人与小站工作人员闲聊,火车成为通往外面世界的一扇窗,也构成了陈长春儿时记忆中最具标志性的元素。

考上大学,火车载着陈长春从小站离开家乡。虽然湖南距离上海并不十分远,但陈长春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人们对铁路交通的普遍印象——速度慢、票难买、路上辛苦。

毕业时,同学们纷纷选择留在北上广等大城市发展。人生道路的转角处仿佛冥冥中有一条线的牵引。有位同学说:“哎,长春,有你们湖南的一个企业来招聘了!”“是吗?那得去看看。”招聘会上,陈长春见到了当时在同济大学读博的校友周桂法(目前为中车株洲所首席技术专家)。陈桂法从老一代中车人身上继承而来的科学求实精神、谦逊博学的个人素养,迅速赢得了陈长春的“芳心”。更重要的是企业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未来前景广阔,还能有机会亲自参与改变我国轨道交通的境况。加之离家近,陈长春很快对未来的职业选择下定了决心。而担任过学院学生会办公室主任、校创业者协会秘书长,这些优秀的组织能力,为陈长春加入中车株洲所赋予了职场加速器。

问题导向,团队学习

“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学习氛围浓、交流机会多,她更像一所科研型大学。”中车株洲所呈现的正是陈长春心中向往的学习型企业的模样。她也像个大熔炉,很多思考的习惯、学习方法、组织形式,甚至加班文化,为陈长春的职业生涯镀上一层中车的底色。

在中车技术专家的带领下,年轻的毕业生们积极提问题,热烈讨论,然后将问题一步步分解,带着问题查资料、找解决方案验证,而随之又会产生额外的任务。在浓厚的兴趣之下,大家更加主动地凑在一起,一个晚上不够就两个、三个……

“与团队共同学习的过程,其实也是加强对客户和产品理解的过程;带着问题讨论,将问题的现象、原因、解决方案理解透彻并形成团队的行动计划,是我们把客户现场以及各过程问题一个一个解决的方法;此后,再一起讨论如何预防这些问题发生,形成可靠性设计、可靠性过程管理、可靠性运维服务等系统性解决方案并加以落实。”陈长春发现自己的脑子每天都在高速运转,能很快地举一反三,将学习转化为行动力,学以致用。整合资源、组织建设、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进步飞快。

通过带领团队学习,陈长春持续做了半个月的测试数据,最终说服技术开发人员改进了设计。为了解决火车头司机控制用显示屏黑屏问题,她与同事们拆解显示器、模拟故障,讨论分析直到找到原因。那时已是凌晨四点多钟,大家兴致依然很高,继续整理完报告才回去。“走出车间的时候,月光很亮,厂区里安静舒服,门前两排高大的梧桐树沙沙作响,感觉真得挺好。”回忆携手奋斗的日子,陈长春反而觉得很有成就感。

持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更好地前行。改造《士兵突击》里的一句话,对待每个小问题就像抓住一棵救命稻草一样,到最后,你会发现,抱住的已经是参天大树。

而陈长春也已经融入了中车株洲所蔚然成风的另一种文化现象——加班。办公大楼、技术大楼里,经常会看到灯光彻夜长明。“这也许是最不像国企的国企,没有加班费,收入也不高,但很多人以所为家,一干就是一辈子。”

质量的完美追求

2016 年,陈长春加入了中车株洲所风电事业部,而在铁路行业根深蒂固思维也一同平移过来——质量与可靠性是产品的生命。“只有高质量的产品才能持续地获得用户的青睐,因此必须全力追求质量的完美。”

陈长春说,“风电机组要运行20~25年,在这么长的生命周期中,客户希望它能全天24小时不停地旋转,保持低故障率。连定检、巡检都要尽可能地压缩时间,从这个方面来说,风电持续工作的可靠性要求比铁路更严。”从机车跨界到风电整机制造、全市场化竞争环境,让质量和可靠性成为中车株洲所风电事业部的重心。

为适应市场变化,实现质量与效率的双提升,质量控制和管理至关重要,每个环节都不得有丝毫马虎。在硬件上,中车株洲所风电事业部斥巨资在设计、生产、信息系统方面引入国际先进的管理系统,实现数字化、标准化、模块化。而在软件上,陈长春在指标引导、管理体系构建、正逆双向质量提升上下足功夫。同时,根据客户需求,在组织架构和管理细节上不断优化。陈长春介绍,在风电平价压力之下,三年之内,质量团队经历了两次变化:拆分团队,让质量人员介入到采购、技术中心、客服等各个环节中去,使他们能更深入了解各过程存在的问题;待过程指标体系健全后,质量人员又回到质量中心,方便直接应对终端目标和终端客户,同时节约成本。

为了搜集更加具体详实的问题,弥补报表数据上的缺失,陈长春敞开办公室大门欢迎随时来提问题的人;下车间找各层级的员工深入交流,将问题入账,再讨论解决,办公室的白板上写满了文字。而泡实验室、爬风电机组这样的事,陈长春也没少体验。“比如机组润滑油的颜色问题,不到现场、不爬机组,你很难了解运维人员有这样的需求。”

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实事求是这一点是质量管控坚持的基本原则。“我们一定会一直用心做产品。在这个过程中,要是遇到可能会导致客户或供应商损失的问题,我们也一定会主动暴露出来,第一时间快速去解决。如果有更好的方案,我们也一定会拉着客户或供应商一起去实现。”

有长缨在手、有不怕问题的科学态度,产品运行质量效果进一步突显,得到更多客户的认可,比如甘肃的毛井风电场、甜水堡风电场,故障次数排名都是最优的。

面对低价竞标、抢装风潮,以及平价时代的市场环境,质量还会不会摆在第一位?陈长春语气坚定:“中车株洲所是一家有使命、有情怀的企业,而风电事业部也有这种基因,所以,未来还是会坚持把开发与应用安全、可靠、先进、环保的技术与产品作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一直发展下去。”

热爱挑战,挖掘人的潜力

“简单、纯粹、成事”是中车株洲所坊间口口相传的生存状态和价值取向,也是尤其打动陈长春的地方。因为简单、纯粹,因为想做成事,效率就会很高,问题也能充分暴露出来,并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事情紧急的时候,为了赶进度,满足客户需求,尽快落实决策,陈长春跟领导拍过桌子,也曾为了质量安全抓着员工一顿批,但彼此都心无芥蒂,事情也能很快执行下去。遇到谁生病,家里有事了,大家又像是兄弟姐妹一样第一时间去帮忙。

越简单,越默契。在这样的环境中,陈长春的学习能力、内外部客户需求理解能力、业务逻辑能力,综合管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都很好地培养起来。工作14 年,陈长春负责大小团队管理工作12 年(其中技术类管理9 年),工作岗位或较大工作内容调整9 次。因此,陈长春一直都处于职业的亢奋状态,她喜欢不一样的挑战。从人才培养、梯队建设到给不同的团队做培训、异地工厂建设及管理模式的快速复制——陈长春不断提升自我能力,扩展职业宽度。连涉及人力资源、性格分析、心理学等书籍都摆上了书架。“人是第一要素,也是企业的宝贵财富,将团队中每个人的能力激发出来是尤其有价值的。”

陈长春说自己是很幸运的:“中车给予了我们强大的学习再创新能力,遇到了能有效激发潜能并应用起来的好领导,也遇到了更好的自己。”

猜你喜欢

株洲中车长春
株洲新时代输送机械有限公司
株洲新时代输送机械有限公司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中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常州中车柴油机零部件有限公司
中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初夏
株洲工业 与新中国一起成长的璀璨明珠
印语长春
走进长春净月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