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红景点与打卡式旅游

2019-08-20章果果

幸福家庭 2019年16期
关键词:长假柿子景点

■文/章果果

国庆长假刚过,打卡式旅游就被吐槽了。所谓打卡式旅游其实就是到此一游,比如到了某座名山,在山门拍个照后,就去招呼别人:好了好了,我们回去吧。(此乃真实事例,不是我杜撰的)

当然,互联网语境下的打卡式旅游,和传统的到此一游还是有诸多不同之处,我分析了一下,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后者多为跟团游,往往是被动行为,前者多为自助游,而且是主动行为;二、后者的打卡地为旅游景点,前者的打卡地通常是网红景点;三、前者比后者多了一个步骤——把照片、视频发布在社交网站上,告诉别人,这个著名的网红景点我亲自来过啦。

那么,网红景点是什么样的呢?比如,重庆一个叫洪崖洞的地方,突然有一天变成了比解放碑和朝天门还火热的网红打卡地,就因为大家都说它的夜景很像《千与千寻》里的汤屋。于是人们成群结队地去看,乃至排队等候的时间都达到了三小时。

再如杭州的一个公交站,长假期间也吸引了很多游客前去打卡,为啥?因为它有一个有趣的名字叫“立马回头”。由于来的人太多,一站路车子走了半个多小时,游客不由得想立马回头,可是却回不了头。

预计下一个成为网红的会是“柏林站”,这是武汉刚开通的一条地铁线的起始站,已经开始在刷屏了:武汉地铁霸气,直通柏林!

还有更夸张的,说是长假期间有人排号2万桌,只为了打卡一家网红餐厅。虽然这个例子被广泛引用,但显然不足为信,假设每一桌等1分钟,换算下来,2万桌就要333个小时,一天24小时不眠不休也要14天,长假都已经过了两轮了。

不过,“夸张”本就是各种网红产品的自带属性,由此又要说到“照骗”一词,网红景点在照片上看起来一个个胜似仙境,于是你兴冲冲地去了。坐完高铁坐飞机,坐完飞机换汽车,一路奔波,终于到了,一看,乌泱泱的人群。排队两小时,拍照两分钟。

终于能发朋友圈、发抖音完成打卡之旅了吗?不然。因为你拍的照片完全不是别人拍出来的样子啊,别人的“天空之镜”蓝天白云一面湖水,湖水中白衣女子凌波微步,宛如仙子。可是你的呢,天空是灰暗的,湖水是浑浊的,连带着身上那一袭白裙子看起来也灰扑扑的……好吧,再回去PS两小时,终于可以发朋友圈了。然后,你看着这张自欺欺人的“照骗”,只能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苦笑,并等待接二连三的点赞。接下去,是不是又会有被你的“照骗”骗去的圈友,也重蹈你的覆辙呢?

很久以前,我们喜欢陈绮贞的一首歌《旅行的意义》,并经常以此自问:什么是旅行的意义?

答案可以有很多:为了见识更大更有趣的世界;为了看一看生活在别处是什么样子;为了一种心灵体验,或者仅仅是放松心情,逛吃逛吃……而对于现在的打卡族来说,又可以加上一条:在网络上刷存在感。

这应该是一种变相的炫耀吧:看我多会玩。

然而,打卡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旅游方式,甚至成了一种生活方式:到网红店吃饭,去网红民宿住宿,把家里布置成网红ins风……说到ins风,就不得不再吐槽一下了。火烈鸟、霓虹灯、龟背竹、小灯串、仙人掌……这些元素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种迷之审美风格,让少女心爆棚的打卡族趋之若鹜。据说,很多家垂死挣扎的咖啡厅和民宿进行了ins风改造后,立马死灰复燃,因为咖啡好不好喝、民宿有没有性价比并不重要,在里面拍个照打个卡才是最重要的。

还有一些网红店,利用抖音效应收割了一波顾客后,不那么火爆了,那就换个地方再收割。

何况,网红是如此容易被制造,仅仅是电视剧里的一个镜头,说不定就能带火一个产品。比如《长安十二时辰》中,雷佳音吃了个火晶柿子,火晶柿子就成了爆款,网购平台数据显示其搜索量猛增了20倍。

更可笑的是,这边火晶柿子已经显示卖断了货,那边,真正的火晶柿子还挂在树上,没成熟呢。

再说回那家排号2万桌的餐厅,稍微有点计算能力和分析能力的人,都可以很快得出“这是个谎言”的结论,可是人们为什么还是乐此不疲地进行传播呢?是真的相信还是懒得去辨别?

其实,所谓网红就是一场营销,不知道“人从众”们是傻傻分不清楚,还是心甘情愿自投罗网;而所谓打卡,不也是一种集体无意识吗?

猜你喜欢

长假柿子景点
留一些柿子在树上
山里的柿子红了
打卡名校景点——那些必去朝圣的大学景点
来自柿子的烦恼
长假(外一首)
长假
英格兰十大怪异景点
没有景点 只是生活
景点个股表现
年度拼假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