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0例临床观察
2019-08-20
1.四川省雅安市中医医院,四川 雅安 625000;2.四川省自贡市中医医院,四川 自贡 643010;3.四川省南充市中医医院,四川 南充 637000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组织及软骨损伤为主要特征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累及手、足、腕、掌、指、近指等关节[1]。该病具有病程长、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易引起患者关节滑膜组织渐进性损伤及骨质破坏,进而造成关节疼痛、畸形、功能障碍[2]。我院自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取得了良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23~61岁,平均年龄(42.05±4.94)岁;病程1~15年,平均病程(7.31±0.82)年。研究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22~60岁,平均年龄(41.22±4.81)岁;病程1~14年,平均病程(7.25±0.78)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美国风湿病协会[3]及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4]制定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①病程≥6周,每日晨僵持续≥1 h;②肿大关节(腕、掌、指、近指关节)≥3个;③关节肿大持续时间≥6周;④对称关节肿大持续时间≥6周;⑤产生类风湿皮下结节;⑥X影像结果显示手存在骨质疏松和关节间隙狭窄;⑦血清类风湿因子水平异常升高。符合上述①~⑦项中4项即可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辨证为阳虚寒凝证[5],患者有明显的受寒史,畏寒肢冷、关节肿痛变形、腰膝冷痛、遇寒痛增,得温痛减,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细。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研究前1个月内未接受过其他有助于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的药物治疗。
1.4 排除标准 ①孕妇和哺乳期妇女;②合并心脑血管、肝、肾等疾病患者;③合并糖尿病、肿瘤、急性感染性疾病患者;④合并其他结缔组织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⑤合并精神病患者。
1.5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西药甲氨蝶呤片(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644)10 mg,1次/周;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味,方药组成:白附片20 g(先煎半小时),蜜麻黄绒9 g,细辛3 g、乌梢蛇30 g、桃仁15 g、红花15 g、酒川芎15 g、熟地10 g、芍药12 g、当归15 g;辨证运用:怕冷甚者酌量加干姜、独活、羌活;关节肿胀甚者酌量加秦艽、桂枝;关节屈伸不利、晨僵甚者酌量加透骨草、威灵仙;疼痛甚者酌量加穿山甲、乳香;腰膝酸软者酌量加淫羊藿、巴戟天、杜仲治疗,1剂/d,常规水煎煮,去渣取汁150 mL,分早、中、晚三次服用。两组治疗周期均为12周。治疗结束后评定治疗效果。
1.6 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关节疼痛、麻木等临床症状及血沉、风湿因子等实验室检查指标水平状况,与治疗前进行对比,评定治疗效果。
1.7 疗效判定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判定临床疗效。显效:患者关节疼痛、麻木等临床症状均消失,血沉、风湿因子等实验室检查指标水平恢复正常;有效:患者关节疼痛、麻木等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血沉、风湿因子等实验室检查指标水平有所好转;无效:患者关节疼痛、麻木等临床症状无改善,血沉、风湿因子等实验室检查指标水平无变化[6]。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关节疼痛、肿胀数和晨僵时间比较 治疗前,两组关节疼痛个数、肿胀个数和晨僵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研究组患者关节疼痛个数、肿胀个数和晨僵时间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两组关节疼痛数、肿胀数和晨僵时间比较
组别关节疼痛数/个关节肿胀数/个晨僵时间/min对照组( n=30)治疗前18.06±1.897.38±0.8594.18±10.01治疗后8. 05±0.88∗2.31±0.31∗25.02±2.64∗研究组(n=30)治疗前18.02±1.927.52±0.8295.12±9.62治疗后3.76±0.41∗#1.28±0.15∗#14.12±1.52∗#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3 两组生化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CRP、ES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研究组CRP、ESR水平显著降低,予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两组生化指标比较
组别CRP/mg/LESR/mm/h对照组治疗前69.45±7.0567.38±6.81治疗后50.23±5.12∗48.31±4.65∗研究组治疗前68.51±6.9565.52±6.68治疗后40.25±4.24∗#35.05±3.61∗#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 讨论
中医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属“尪痹”范畴,基本病因为阳气虚,基本病机为阳虚寒凝。机体阳气虚则卫外不固,风寒湿邪乘机侵袭关节、经络,致使营卫不和,气血运行不畅、经络不通而发病。《医宗必读·痹》中记载:“治疗行痹者,散风为主;治痛痹者,散寒为主;治着痹者,利湿为主;治痛痹者,散寒为主……大抵参以补火之剂,非大辛大温,不能释其寒凝之害也[7]。”故治疗“尪痹”宜以温阳散寒、行痹止痛为主要治则。本研究中以选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麻黄附子细辛汤原方出自《伤寒论》,主治伤寒“少阴证,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8]。方中以散太阳经之麻黄发汗解表,以温少阴经之附子温里助阳;以细辛温化寒饮,既助麻黄解表,又配合附子逐里之寒饮。桃红四物汤原方始于见《医宗金鉴》,由四物汤加味桃仁、红花而成,方中以强劲的破血之品桃仁、红花为主,力主活血化瘀,以熟地、当归滋阴补肝、养血调经,芍药养血和营,以增补血之力,川芎活血行气、调畅气血,以助活血之功[9],本研究中加味乌梢蛇,增加祛风通络止痉之功效。诸药合用,共奏祛寒除湿、温经止痛、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之功效。
综上所述,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味,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