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动物疫病监管的分析探讨
2019-08-20杜淑清张立新
李 志,杜淑清,赵 斌,张立新,戈 成
(1.天津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天津 300402;2.农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北京 100080;3.天津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天津 300402)
关键字:动物疫病;检疫;流通;数据
0 前言
畜牧疫情是影响畜牧业生产的重要灾害,制约着畜牧业高产、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的大环境背景下,畜牧业也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农业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1-2]。自2013 年以来,H7N9禽流感等重大疫病既对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也对我国养殖业的发展造成了沉重的打击,严重阻碍了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监管和畜牧业科学健康发展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3],因此加强畜牧行业疫情的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天津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作为现代农业支柱产业之一的畜牧业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不仅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化发展和农业转型升级,也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4]。但随着畜禽养殖的集约化、工厂化程度的不断地提升,畜禽饲养的密度不断地增大,扩大了疫源传播和流行的机会,极易造成动物疫病的滋生和蔓延,对畜牧业的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5]。因此,文章从天津畜牧的发展状况和动物疫病监管所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了生猪体系现有的应对策略及其监管数据并对其需完善的内容做了进一步的说明。
1 天津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畜禽生产主要包括大牲畜,猪、羊、家禽等养殖,2018 年,天津市生猪存栏196.9 万头,累计出栏278.6 万头;奶牛存栏11.3 万头;肉牛存栏13.3 万头,出栏16.7 头;肉羊存栏41.9 万头,出栏49.2 万只;蛋鸡存栏1 359.3 万只;肉鸡存栏890 万只,出栏5 435.7 万只。肉类总产量33.8 万吨;鸡蛋产量19.1 万吨;生鲜乳产量48 万吨。与2017年相比总体发展基本稳定。
2 天津畜牧业疫病防控的问题
2.1 分段式体系管理机构的设置存在问题
动物疫病的防控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一管理支配,但是现有的疫病防控却是由多个管理部门构成,每个部门负责不同的事项服务,其中畜牧兽医部门负责养殖过程中的动物防疫和监督,屠宰加工企业把控屠宰环节的质量安全问题,卫生部门进行食品卫生的监督工作,国家出入境检疫检验机关对出入境的动物及产品进行检疫检验,农业农村部为主管动物防疫的国务院组成部门,负责签署政府间协议、协定,起草动物防疫和检疫的法律法规草案,制定有关标准,发布疫情信息并组织扑灭[6]。这种多头管理、分段管理的形式,将动物卫生监管链条进行了分割,与在官方兽医体系监控之下的“从养殖到餐桌”,实现全程统一管理的国际成熟经验不符[7]。
各个部门之间的职能设置模糊和交叉,在工作中存在相互推诿的现象;并且各自有各自的工作系统,彼此间的信息不共享,当发生疫病时,无法从全局进行把控,进而不能进行有效地追踪,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2.2 基层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
基层工作人员整体数量偏少。在这种多头管理模式下,基层工作人员需为各个不同的管理部门提供数据,而各个不同机构之间的数据不流通,因此基层人员需要为各个机构采集其所需要的表单内容,而交叉性的业务开展使得数据重复获取,进而导致了基层人员需要重复性地进行工作,无形中增加了劳动强度。
2.3 监管过程中的数据得不到保障
天津的地理位置优越,位于物流和人流相对密集的交通要道,因此活畜禽及畜产品流转流通也较为频繁,这种状况就会使得本地的畜禽极易受到外来疫病的威胁[4],而在流通监管过程中也没有形成统一的监管机制,缺乏有效的数据流转。同时由于部分企业和养猪从业者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导致非法添加违禁药物、超剂量使用添加剂、制售假冒伪劣饲料等现象仍有发生;数据记录不足,导致了畜产品质优价不优,进而使得优质安全畜产品发展的市场内生动力不足,阻碍了优质畜产品的发展。
数据采集过程普遍存在着脱离真实的数据获取场景,同时在采集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盲点;在有数据存在的情况下,由于没有可追溯的痕迹,数据的真实性无法得到保证,因而难以形成说服力,数据的综合价值无法挖掘。
2.4 重大动物疫病疫情的快速应急反应体制不完善
天津市的应急反应体制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疫病疫情监测的技术手段落后,使得汇总、统计分析时间长,在疫病疫情初期不能及时有效地判断,进而影响了后项的决策,耽误了最佳的预防时间;2)由于缺乏合理的、完善的动物价格评估体系以及扑杀补偿标准的法律依据,使得对感染疫病动物采取扑杀措施后,后项事项的执行力度不足,从而影响了扑杀的执行力度;3)动物疫病疫情应对物资储备制度不健全,当疫病疫情发生后,各个部门由于相互独立使得联防联控措施难以展开,进而不能对发病动物进行有效地扑杀隔离,也影响了疫情分析研判等相应措施的快速组织。
3 应对策略
针对动物疫病防控目前存在的问题,天津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从全局战略出发,通过网格化的管理方式连接“市-区-乡镇-兽医员-服务对象(养殖主体、养殖经营性服务组织)”5 级疫病防控体系,实现对畜禽养殖生产数据和疫病疫情数据的动态采集和集成管理,确保以畜牧业健康发展为核心的目标,将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以体系兽医员为最小单元格进行责任划分,激发基层兽医监管服务的主观能动性,建成功能齐全的畜牧疫病防控信息化基础设施,创新畜牧业疫病防控工作模式和监管模式,以畜牧育种、养殖、屠宰加工、运输销售为导向,从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确保疫情采集信息真实有效,更加有效地防控动物疫病。
3.1 互联网转型,建立基础连接
生猪服务平台以“机构-人、事、物”的关系为主线,将数据采集的线下业务转到线上,实现工作的互联网转型;将防疫、检疫、流通等涉及到整个动物疫病防控的各环节相关的人、事均接入到平台,建立各个环节之间的有效连接,打破了传统以机构为中心,以本机构孤立业务为主线,以角色-特定事项的业务表单为基本管理单元的建设模式,破解了过去各个环节信息不流转的缺陷,消除了业务冗余、效率低效的弊端,实现对动物疫病防控整个流程的监管,从整体进行调度。
3.2 建立基础信息档案
利用“一场一档”实现对养殖监管对象的基础数据的全量采集,目前已实现对天津市174 家生猪规模场的信息采集。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场所信息、养殖信息、粪污信息以及环保信息。以此为依托,逐步完善养殖场的畜禽养殖档案,实现对养殖场的动态、实时、连续数据采集、保存,进而形成有效地监管,为之后的决策和追溯提供有效的数据。
3.3 网格化的管理,动态数据采集
将供应链中涉及到的规模化养猪场、屠宰场、流通企业和肉品批发、零售企业等监管对象以及监管部门的人员均置入畜牧疫病防控体系中,建立全市-区-乡(镇)-兽医员-服务对象5 级网格化的关系。利用基层兽医人员的身份打通监管部门和监控对象之间的连接以及各监控对象之间连接,使得兽医人员在为监控对象提供服务的同时对其实现了有效地监管。
基于网格化的管理理念,依托GIS 地图、常规组织架构地图方式,实现网格内“人、事、物”的直观展现、工作组织架构的常态化展现,打通平台内服务对象与体系人员等一体化工作事项管理相关的连接数据互联互通基础。
为不同的服务对象提供不同的表单系统,用户通过移动端进行信息采集和填录实现监管信息的动态采集、实时上报,不同的管理部门可根据相应的管理内容查看相应的数据内容。
3.3.1 免疫表单
如表1 所示,根据事项发起的差异将免疫表单分为两类:主动执行的免疫单和被动执行的免疫单。目前主动执行的表单有春秋防疫免疫情况登记薄、防疫监督信息填报,被动执行的免疫单为免疫申报单、免疫填报单和生猪免疫档案。
表1 免疫表单
3.3.2 产地检疫表单
猪场基层兽医人员根据产地检疫的动作发起,进行相应的检疫,保证生猪的安全流出。产地检疫表单主要是被动执行的表单,分为产地检疫申报单和产地检疫记录,详见表2。
3.3.3 屠宰检疫表单
生猪屠宰检疫从宰前、宰中、宰后等环节进行相应的检测,根据相应的流转过程实现逐步的检疫,以确保生猪产品的安全流出。如表3 所示,屠宰检疫表单主要包括入场检疫、宰前检疫、急宰检疫、同步检疫、出场记录等,为了更好地实现生猪屠宰场相关管理,还会提供一些基本动态管理的表单,如库存动态等。
3.3.4 流通监管
基层兽医人员根据动物调运动作的发起,进行相应的审核和检疫,确保动物的安全流入。如表4 所示,动物调运表单主要为动物调运备案申请、动物调运备案审核、动物隔离观察记录、动物到达确认。
3.3.5 无害化处理
基层兽医人员根据无害化的动作发起,进行相应的处理,保证病死畜禽的安全处理,控制疫病的传播。无害化处理表单主要是被动执行的表单,分为无害化处理申报单、病死畜禽现场勘验单和无害化处理信息填报,详见表5。
3.4 数据保真,自动流转
通过对覆盖畜牧全体系、全过程的工作动态数据的记录和采集,并利用地理戳、时间戳、实地照片水印等保真措施来确保畜牧产业数据的真实性。利用网格化的管理方式,根据不同的机构部门之间职能任务实现数据的自动流转。
表2 产地检疫表单
表3 屠宰检疫表单
表4 流通监管主要内容
表5 无害化处理表单
在此基础上,为养猪从业者提供现代畜牧必需的硬件物联网技术,实现养殖的智能化管理。在养猪场中安装物联网设备,如传感器、控制器、摄像头等,并借助个人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等终端进行展示,实现对养猪环境、养猪过程、设备运行等的实时监测,对异常情况的自动报警提醒,以便养猪管理者能够及时采取防控措施,降低养殖风险;利用智慧控制系统远程自动、精准控制畜禽的饲喂、通风、降温、增温设施设备,实现相关动作的自动操作,降低人力的投入[8-9]。通过实现这种方式的精准作业,为畜牧产业“数据监测、安全溯源、品牌建设”等奠定了数据基础。
3.5 数据汇总分析,建立疫情监管决策系统
利用自动化报表和可视化分析工具实现对监管的各个模块的内容进行相应的统计汇总,使各级监管者能够随时掌握动物疫病监管动态变化,对各个监管模块有清晰的认知,根据需求随时调整监管措施和监管力度,提高动物疫病防控的效率性。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动物疫病的控制,能够在第一时间对疫情的发生做出有效地判断,形成正确的决策,应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预警分析决策系统。预警分析决策系统主要包括两部分:相关场所的基本信息的GIS 地图和疫情的分析控制功能。
3.5.1 基本信息的GIS 地图
动物防疫的环节包括防疫、产地检疫、流通、屠宰检疫、无害化处理等环节;基础信息包括动物类型、动物名称、养殖场、场主、防疫站、防疫员、检疫站、检疫员、免疫病种、屠宰场、动物及动物产品市场等信息;基础地理信息包括区域化的地理底图层、村庄分布、铁路及公路(高速公路,省、县级公路,乡村级公路及小路),水系分布,屠宰场、养殖场、防疫站、检疫站等分布[10]。将采集到的基础信息在GIS 地图上进行加载,根据畜牧业的行业特性,形成“规模养殖场卫星分布图”、“规模养殖场密度图”、“养殖规模热力图”、“屠宰场点位图”、“动物疫情分布图”等畜牧行业的专用地图,有效地将地图信息、巡检信息、防疫数据、检疫数据等进行综合管理,达到防疫的日常管理工作需求,从而对疫情的发生做到有效地预防[11]。GIS 地图可以在客户端、网页、大屏、手机等多种终端展示。GIS 地图还可以与视频监控系统结合,通过GIS地图快速定位规模猪场的位置,同时查看规模猪场的实时视频或者历史视频,方便快速了解现场信息。GIS 地图还可以跟踪展示生猪运输车辆、应急指挥车辆的相关位置,轨迹信息,同时与视频监控、语音对讲结合,可以实现对现场人员的统一指挥。
3.5.2 疫情分析控制功能
疫情发生时,系统根据确定的疫点的地理位置,匹配设定疫区范围(如以疫点为中心的,半径3 km范围),自动统计受影响的市(区)、乡(镇)、村庄及养猪场名称和数量,相关的生猪数量及其分布情况等。与此同时,统计需要扑杀的数量以及捕杀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免疫时需要的人力及药品并自动生成相应的内容报表,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的数据,以便快速及时制定防控方案[12-13]。发生疫情后,启动应急预案,动态地了解疫情发展趋势,根据疫区周边的环境的地图展示,科学准确地对疫区情况作出分析,设置相应的控制区,模拟形成控制方案,预测所需兽医人员、车辆、药品、工具等数量信息并根据周边的防控设施状况进行相应的指挥调度,从而形成最有利的疫病防控方案[10,14]。
4 意义
生猪服务平台打破传统的IT服务模式,破解了信息孤岛、信息烟囱的现象,快速实现多层级的体系、应用、数据的互联互通,推动天津生猪疫病监管体系快速进行“互联网+”转型[15];利用网格化实现体系内的普遍连接,利用相应的表单系统实现基层服务的留痕记录,使得基层兽医人员的工作由线下逐渐向线上过渡,建立线下线上技术协同管理服务模式,推动畜牧兽医体系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全面提升天津生猪疫病管理服务效能;同时利用自动报表系统,实现数据的自动汇总分析并进行相应的预警决策,切实增强生猪疫病综合防控水平,降低生猪死亡率,提高生猪养殖效益,保障全市生猪业持续健康发展。此平台建设为推动天津疫病监管的进步,加快天津畜牧业现代化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一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