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篇分析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研究综述

2019-08-19李佳音郭锦辉

时代人物 2019年8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语篇学习者

李佳音 郭锦辉

国外研究

20世纪30年代,J.R.Firth认为,语言学家应研究语言在语境中的意义,即研究形式与意义的关系。虽然此时他并未对此做过深入研究,但对语篇语言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语篇分析研究真正起源于20世纪50、60年代。1952 年,Harris在《语言》杂志上发表《语篇分析》一文,且该文章首次使用了“Discourse Analysis”术语。

20世纪70年代以后,外语教学界对语篇分析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对语篇分析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的学者与日俱增。Kintsch (1974)与Rumelhart (1977)通过研究得出,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通常对语篇结构十分敏感。Sinclair和Coulthard (1975)在观察和分析课堂用语时主张抛弃“语段”(utterance)的概念,这为其他学者对课堂用语的研究打开了广阔天地。Mayer (1977)指出,在论说文中,处在高层次的信息比处在低层次的信息更容易叙述。而且运用语篇分析指导阅读教学,能明显地提高学习者的阅读能力。

20世纪80年代后,语篇分析更进一步地发展了。Gordon(1980)将50名儿童分为3组,分别为内容结构组、推断认知组和对照组。实验主要培养内容结构组的学生掌握语篇主要内容和结构的能力。实验结束后发现,内容组儿童的阅读能力明显地超过其他两组。1985年,Carrel选择了25名ESL学习者进行试验,他们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语篇教学实验后,Carrel进行了测试并得出结论:对ESL学习者进行语篇教学可以极大地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Mc Carthy,Carte和Abadiano等学者为语篇分析做出了巨大贡献。Mc Carthy (1991)认为,语篇分析研究的是语言和语言所使用的语境的关系:语篇产生于语境,又是语境的重要组成部分。Mc Carthy和Carte (1994)以“语言即语篇”思想为基础,对新的语言教学模式进行构建。Halliday(1994)从两个方面对语篇分析进行了阐释,认为语篇分析一方面是对语篇的理解,另一方面是对语篇做出评价。Abadiano (1995)对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操不同的语言、均来自低收入家庭的24名6年级学生所写的作文进行分析,研究他们在说明文中使用的衔接手段和语类。结果表明:这些学生最常用的衔接手段为词汇衔接;衔接手段的频率按这3个组递增;衔接手段类型的差异是按学习成绩好坏区分的。

国内研究

语篇结构、句子排列、会话结构、句际关系、语篇信息度与指向性、句中及句际衔接、语义连贯等都能够成为教师、学生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分析内容。自1952年Halliday《英语的衔接》一书出版后,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引进语篇分析,一些学者对此进行了理论研究,一些学者将语篇分析的成果运用于阅读教学和实践,这为语篇教学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并为外语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在我国,最早讨论语篇结构的论著是刘勰的《文心雕龙·章句》:“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但汉语和英语的“篇章”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汉语侧重于文章的写作章法,英语中的语篇分析是对比句子或话段更大的语言单位所作的语言分析,是一种超句法分析(黄国文,1988)。

依据语篇分析理论,秦秀白(2000)指出,教师在设计教学大纲与编写教材时,不应完全依照语言项目,而应该考虑体裁因素,借以满足学习者在社会交往中的实际需要,使其尽可能多地接触并掌握未来工作和生活中将会遇到的种种体裁(包括书面语和口语)。蔡晖(2000)注意到,学生之所以对语篇有不同的理解,是因为学生不注意或不善于发现除主题之外的篇章中的其他内容,而且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差异也影响着他们对篇章的解读,这导致原本隐蔽的核心信息变得更不易察觉。因此,蔡晖提出,通过明显的“语码”去解读语篇所携带的思想内容,从而增强文本阅读的可理解性等,这些都是教师要经常考虑的问题。胡壮麟(2001)提出了语篇分析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他认为语篇教学能提高学生预测文章发展趋势和主要内容的能力,学生通过分析语境理解词汇意义,从而分析语法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沈育刚(2002)既注重提高学生线性处理语篇的能力,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宏观结构意识,引导他们从语篇整體出发,用“宏观规则”处理篇章语义信息。他还建议教师借助自然段缩写和概念段摘要练习的形式提高学生对语篇宏观结构的意识以及对宏观语义信息处理能力。建议学生以语篇宏观结构为线索,从而把握语篇(次)主题。同时用关键词激活学习框架,以此促进与语篇句群所蕴涵的命题信息的互动。李学谦(2005)建议从语篇的微观结构和宏观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提高大学生英语阅读的速度和质量。肖德钧和杨善江(2007)也认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重视引导学生对语篇进行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建构其语篇分析能力,提高其阅读能力。此外,张群(2013)通过定量研究方法探讨了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利用衔接和连贯以及主述位等理论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结构和大意。

参考文献

1.Carrel P. L. ESL Reading by Teaching Text Structure[J]. TESOLQuarterly (4), 727-752.

2.Mc Carthy, M. Discourse Analysis for Language Teachers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1.

3.Rumelhart, D. E. Toward and an Interactive Model of Language Teacher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7.

4.蔡晖(2000).试论语篇的交际对象因素[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01):45-48.

5.胡壮麟(2001).语篇分析在教学中的应用[J]: 外语教学,(01):3-10.

6.黄国文:1988. 语篇分析概要[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7.李学谦. 大学英语与阅读教学与语篇分析[J]. 教育理论与实践,(24):55-57.

8.秦秀白. 体裁教学法述[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01),42-46.

9.沈育刚,语篇宏观结构和超结构与EFL阅读教学[J]. 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1):97-99.

10.肖德钧,杨善江. 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建构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J].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05):123-125.

11.张群. 语篇分析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D]. 青岛: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大学外语教学部 )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语篇学习者
中日能源语篇中语言表征的对比研究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基于语篇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Washback Studies Used in Practice Teaching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