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视野下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实践路径
2019-08-19宫崇勇
宫崇勇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高校在素质教育的指导下,积极推进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以实现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标。然而,纵观当前大学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有些学校的体育教学理念长期未得到改进,所采取的教学方式相对单一,评价机制的全面性尚存不足,这些均对体育教学质量造成负面影响,给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目标造成负面效果。基于此,必须在素质教育的指导下,深化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创新,践行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致力于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
大力推广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第一,通过全面推广素质教育,能够有效改变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局限,不再以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要素,致力于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将关注点放在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及实际运用上,此举有利于防止高分低能现象的产生。在素质教育的指导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社会适应能力,致力于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让学生成为当今时代所需的人才。
第二,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灵活应变能力作为指导目标,让学生的综合素养得以增强。创新作为当今时代发展的重要元素,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发散性思维,改变以往将灌输式、填鸭式等作为主要教学方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以往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创新能力受到制约的现象,致力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致力于培养专业能力过硬的创新型人才,为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基于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重点,致力于培养满足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专业人才。
第三,贯彻以学生作为主体的原则,注重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为实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目标奠定基础。然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长期采取以教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学生在其中往往扮演着从属角色,此种教学模式的氛围相对沉闷乏味,不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此举会让教学质量大打折扣。通过实施素质教育,符合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给予学生发表自身观念及看法的空间,有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及时有效地应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从而实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目标。
基于素质教育的大学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
有关体育的实训课程设置较少。在传统教育理念的长期影响下,不少高校在设置体育教学时,将重点放在理论教学上,对体育技能方面的训练有所忽视,主要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长期处于此种教学模式下,难以实现锻炼学生体育素养及技能的目标,会对学生发散性思维发展造成阻碍,使得增强学生综合素养的目标受到负面影响。纵观当前大学体育教学现状,以理论教学作为教学重点,有关体育技能的实践教学设置相对较少。在此种教学模式下,虽然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理论知识,但在实际运用上不尽如人意。
体育基础设施构建不够完善。通过研究对学生体育素养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可知学校的体育基础设施是否完善,属于其中不可忽视的影响要素。有些高校对体育教学活动有所忽视,在体育教学上的投入相对较少,使得体育教学所需的相应体育设施、器材等数量不多。然而,有些体育项目必须以相应体育设备为支撑,若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缺乏相应设施,则难以保障体育教学效果。另外,有些院校未能建设专业的培训场地,当遭遇降雨、雷电等天气时,不符合进行露天培训的要求,则不得不选择放弃上课。
所运用的教学方式相对单一局限。在大学体育教学活动中,若学生对体育活动缺乏参与热情,未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则会让整体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在传统大学体育教学活动中,不少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式相对单一,主要采取经教师讲解再由学生参与训练的模式,此种模式相对乏味,难以实现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目标,使得培养协商体育综合素养的目标受到局限。
关于体育技能的课程设置偏少。通过分析大学体育课程设置,可知有关体育技能的课程设置数量相对较少,使得锻炼学生体育技能的目标受到限制,难以实现增强学生综合素养的目标。体育课程注重实践,旨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大学体育教学活动中,若所设置的实训课程偏少,所设置的实训活动相对单一,则难以实现锻炼学生应变能力的目标,可能出现学生虽理论基础扎实,但实践运用能力不佳的情况。
基于素质教育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实践的可行性对策
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理念,有效发挥多媒体设施的作用。唤起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属于提升学生体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关系到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对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和优化,有效发挥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效果,将视频、音频、图片等合理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增进学生对相应知识点的理解,唤起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在大学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基于教学内容给学生播放相应体育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体育比赛,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致力于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并在此过程中构建和谐友好的师生互动环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得到及时处理,从而实现增强学生综合素养的目标。
优化体育基础设施构建,适当加大在体育教学上的投入。为确保体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需要以健全的体育基础设施为前提,为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提供相应场地、器材等。高校要基于大学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科学调整在体育教学上的投入,不仅仅需要构建露天体育场地,还需结合实际情况构建室内体育场地,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为确保体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奠定基础,有效应对受体育场地局限的负面影响。
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教学活动。为增加大学体育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和多样性,教师要对之前传统体育教学模式进行调整,组织学生开展体育比赛,或优化实践活动设计,让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实践中增强自身体育技能,在实践活动中发现自己的体育爱好,并在良性竞争中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此举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给予学生缓解压力的平台。大学体育教学作为弘扬体育精神的重要平台,要以人文体育作为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致力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对体育教学理论进行调整,构建健全的体育教育评价制度。当前我国大学体育教学现状是开展体育理论研究的基础,并适当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有关体育教学的研究成果,基于我国实际教学情况,有选择性地将现代化体育教学理念合理运用其中,秉承去粗取精的原则,注重对所选择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和调整,为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做好铺垫。与此同时,要注重体育教育评价机制的作用,推進多元化考核机制构建,不再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影响要素,将行为考核、相互考核等多样化考核方式合理运用其中,并注重考查学生的体育精神,注重增强学生的体育精神,确保评价结果的有效性。
总结:伴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大力推广,将健康放在首位的教学理念得到广泛认可。大学体育教育作为传授学生体育技能、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平台,与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塑造密切相关,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锻炼理念,对学生全面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大学体育教学活动中,任课教师要响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注重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及职业素养,在体育教学理论基础的指导下,构建体育教学体系构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以身作则,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靖.大学体育分类选项课程与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探索:以安康学院为例[J].陕西教育(高教),2019(07):15+25.
[2]梁莉.试析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9,9(18):94-95.
[3]黄艳军.自组织理论视角下大学体育俱乐部教学改革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17):109+111.
[4]姚大为,王诚民,李勇.齐齐哈尔大学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满意度调查分析[J].高师理科学刊,2019,39(04):106-110.
(作者单位: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