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把儿子的视频上传之后

2019-08-19安光系

同舟共进 2019年5期
关键词:美联社肖像英国

安光系

英格兰进入冬天,黑夜来得早,时间也很长。

下午4点多天就开始黑。对一个生活在英国的家庭来讲,如何在黑夜里打发时间是一道难题。为了能让5岁的小儿子不至于天天守在电视机前,我爱人就发明了一个新招:播放舞蹈短片,让他跟着跳舞。

练习了一段时间,他已经跳得有模有样了。好在小家伙喜欢跳,虽然没啥规矩,但每次也能跳得满头大汗,既锻炼了身体,又打发了时间。这是一个有效对抗冬夜的办法。儿子跳舞比较随性,不守规矩,但也会努力模仿。很多时候看他认真跳的样子,全家就笑得肚子痛。假如我不在家,爱人也会把他跳舞的样子录下来,通过微信发给我。看着這么好玩的视频,我也会把它传到国外的一些社交媒体上,算是为孩子保存一段成长记忆,也把欢乐分享给大家。

——没想到,问题来了。

当我把视频上传至某社交媒体时,上面会出现一个明显的提示:这段视频有可能涉及某某公司的音乐版权,所以我们对部分段落做了静音处理,你可以听到全部声音,其他人只能听到一部分声音。

这是我没想到的。一个孩子跟着音乐跳舞,把好玩的片段传到社交媒体上和朋友一起欣赏,竟然出现了这样的提示。

但正是这样出乎我意外的提示,让我明白了对版权的重视。孩子的这段搞笑视频,你有自己看的权利,但你没有和其他人分享的权利,特别是属于别人的音乐和图像视频部分。

对包括音乐在内的版权保护,正是这样的细节,才让我这样一个旅居英国的华人,感受到了英美制度的严厉。

在英国生活久了,也会慢慢在其它方面感受到这里对产权保护的严厉:所有的录像,在开头时都会提醒你,不可以盗版,不可以乱传播,否则就是按盗窃处理。这个提醒可谓触目惊心。

在英国,连建筑物都有“肖像权”。我曾在英国一家华人媒体工作,接触过一段时间的视频管理。每次工作人员出去拍视频时,首先需要“房主”同意才能进行拍摄。也就是说,房东所拥有的产权不仅包括房子本身,还包括房子的影像传播权利。只有对方在同意并签定“肖像”(建筑外观)使用协议的前提下,工作人员才能进行拍摄。要知道,这在英国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并不是哪家公司的特例。

正是在这种重视版权的环境下,“消除版权”也就成了一部分图片机构的生意。假如一个人拍到了很棒的伦敦大笨钟照片或视频,而广告公司刚好看中了这部分内容,希望用在自己的产品推广上,这个时候,又没办法解决版权问题,怎么办?

一些机构就做起了这门生意,帮广告公司联系对方照片或视频里所涉及的单位,来消除版权。这样的生意做得最大的就是著名的盖蒂图片社。听一位曾在中国负责其业务的朋友介绍说:接到类似的版权消除业务后,他们会和照片或视频里出现的建筑单位进行联系,替客户签肖像使用协议。对一些确实找不到具体地址或单位的,盖蒂会有一个律师团队专门进行风险评估。对一些旧的影像或视频,他们也会寻找版权方谋求授权。

我曾当过多年的摄影师。在英国读摄影研究生时,我曾参加过为期一周的训练,主要内容就是关于肖像使用权的问题。关于人的肖像权,签订协议时,肖像使用权的名字直译为:有关财产权利让渡书——可见,肖像是一种财产。

此外,老师在讲课时还提到:类似于拍某一栋大楼的外观就拿出去卖也会有问题。因为,那栋楼的肖像权不属于摄影师,而属于大楼的拥有者。换句话说,大楼楼主的财产权利包括了楼房本身的影像。摄影师要想真正地完成拍摄,特别是商业摄影方面,是需要完成这些工作的。

多年前,我也曾拜访过一家位于伦敦的、中国人收购了的电视公司。其负责人来自中国,他也介绍了英国在版权保护方面的严厉:假如他们采访一个人时,对方的手机响了,电视台在播放这段录像时,是需要支付这个铃声的音乐版权费用的;假如这个人在酒吧,背景里有音乐声音,电视台同样需要支付相关音乐的版权费用。此前这家公司曾多次接到类似罚单。

在英美感受到的一些细节,也能让我理解国外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和保护程度。英国的重视并非因为个人自觉,而是严格的法律执行状态下形成的社会文化。关于摄影里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奥巴马竞选总统的海报官司。

2008年的美国大选,奥巴马竞选的宣传海报是这样一幅画:沉思中的奥巴马目视前方,仿佛专注于美国的未来,红白蓝三色渲染,下方的标题是“希望”。这幅作品的设计者是来自洛杉矶的街头艺人谢泼德·费尔雷,数十万张印有此作品的海报被售出。

不过,费尔雷的这个作品却被美联社指控侵犯了版权。

费尔雷承认,这个作品的创作原型是美联社的一张由曼尼·加西亚拍摄的照片。此后,美联社要求拥有这幅画的一部分版权,并要求署名和赔偿。美联社媒体关系负责人保罗·科尔福德在一份声明中指出,“我们已经确定海报使用的照片系美联社图片,并要求使用该图片需要获得(美联社的)许可”。

从2009年开始,费尔雷和美联社便展开了一场司法大战,互相起诉争夺这幅肖像的版权。双方在2011年1月才终于达成和解,决定共同享有该肖像的版权。

然而,费尔雷后来再次因为这张海报遭到起诉,被控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故意谎报图片来源。费尔雷一直宣称他在设计海报时,使用的参考图片是2006年美联社发表的奥巴马与明星乔治·克鲁尼的合影。然而事实上,他使用的是另一张美联社精心剪辑过的图片。在这张图片中,奥巴马向上凝视的形象与费尔雷的海报肖像几乎一模一样。

费尔雷为此被判罚款2.5万美元、两年缓刑以及300小时社区服务。

知识产权得到保护的好处是让人可以安心创作。属于你的就一定是你的,你甚至是你的后人都可以享受这一成果。我在盖蒂图片社的网站上查了一下,一张照片,如果是一家大公司在全球使用,费用大约可以折算到160万元人民币。知识产权的价值高得惊人。

在英美,所有的书都很贵。即使是一本作者早已不在人世的理论书籍,价格依然很高。这种情况下,多数人仍不敢去买盗版书。既要守法,又要便宜,在图书馆里借书或购买二手书就成了很多人的选择。

2010年时,我曾在美国生活过一年,大学每年开学时,很多学生都会在书店里买二手教材。到了毕业时,一些书店会以比较低的价格再把一些书买回去。

2018年空闲时,我又进入了英国的大学学习。现在大学里的指定文章或教材,很多已经电子化了。在读这些电子版文章时,上面都会标明版权属于哪个出版社,我所就读的大学拥有这本书或这篇文章的使用权,学生不得以任何理由将这些文章转给他人。此外,有的电子文章也会限制学生的阅读时间,比如,我就下载过几篇文章,只能在48小时内读完,之后就会自动失效。

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细节,知识产权理应和经济建设同步发展。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我们也看到国内逐渐有了影像版权交易机构,一股越来越重视原创和知识产权的氛围开始形成。

(作者系旅英学者)

猜你喜欢

美联社肖像英国
大自然的肖像
大自然的肖像
地毯肖像
英国的环保
《肖像》
欧盟同意英国“脱欧”再次延期申请
英国圣诞节
AI如何为媒体赋能——美联社的人工智能创新探索带来的启示
技术重构传播——以美联社为例
美联社:你购买的海鲜可能来自渔奴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