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高质量公共服务视域下沈阳市民社会心态调查

2019-08-19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15期
关键词:高品质沈阳市民

(沈阳大学 辽宁 沈阳 110044)

提升城市品味品质,发展高质量公共服务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市民对城市发展的认可度、支持度和参与度,深刻影响着城市发展目标的实现程度。日前课题组就提升城市品位品质视域下沈阳市民社会心态市民展开调研,描述其对政策的支持与响应状况和对美好生活的诉求,以期研判社会舆情动态、激发社会正能量、凝聚共识、群策群力,服务于高品质服务中心建设。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方式

1.采用“偶遇式”问卷、集中区域(商场、社区、高校、机关、企事业单位)问卷和网上(微信)问卷多种形式,兼顾发放的代表性、普遍性和覆盖面,共采集问卷3536份,回收有效问卷3229份,回收有效率91.32%。

2.召开部分市民座谈会4次,就建设高质量公共服务市民期待和关心的城市发展问题展开座谈。

(二)调查内容

调查涉及市民对社会公共服务满意度,对基本生活状况满意度,对建设高质量公共服务的认知度、关注度、参与度、信心度等6个方面。

(三)调查对象

性别比例,男性占43.4%,女性占总56.6%;年龄分布,18周岁以下占3.4%,18-45周岁占54.2%,46-60周岁占33.6%,61周岁以上占8.8%;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下占14.8%,大专占43.7%,本科占34.9%,硕士及以上占6.6%;职业方面,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事业单位行政人员占8.5%,专业技术人员占15.3%,企业职工、工人占22.7%,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服务人员占13.1%,农民占8.8%,民营企业主、个体从业人员占7.2%,新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占2.5%,学生占5.2%,军人占1.3%,已退休人员占11.8%,其他人员占3.6%;居住时间,在我市居住一年以下的占2.6%,居住2-5年的占20.5%的市民,居住6-10年的占26.3%,居住10年以上的占50.6%。

有效问卷基本能够覆盖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等市民群体分布,数据较有说服力。

(四)数据处理

对于问卷反馈的数据,我们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2软件进行处理。

问卷涉及满意程度部分采用通用的计分方式处理,很不满意计1分,不太满意计2分,一般计3分,比较满意计4分,很满意计5分。

二、统计分析

(一)对社会公共服务满意度较高

调查显示,七成以上受访者对近年社会公共服务发展状况持积极评价(其中有32.4%表示很满意,38.3%表示比较满意)。另有21.7%的市民认为一般,仅有7.6%的表示太满意和很不满意。这表明绝大多数市民近年我市公共服务的举措和成果充分肯定。

统计发现,“三城联创”产生强烈社会反响,引发了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蝴蝶效应”。在测量两年来10项涉及公共服务成效的调查中,有6项指标的得分大于或等于平均分,占60%,分别是文明城市和卫生城市创建、社区治理、城市环境、食品安全、社会治安、政府服务,其中,文明和卫生城市创建满意度最高(3.9)。低于平均分的指标包括教育发展、医疗卫生、城市交通、生产创业环境等4项,其中生产/创业环境满意度最低(2.5)。(见表1)

表1 市民对近年沈阳社会公共服务建设成效满意度评价

(二)生活幸福满意度不断攀升

1.对生活更加自信

统计数字显示,在涉及市民健康、收入、社保、住房、教育、文体、城市归属感等7项影响主观幸福感的指标调查中,六成以上市民对当前生活状况表示满意。其中健康状况、文体休闲、社保状况、城市归属感4项等指标得分均大于或等于平均分,占比57%,健康状况满意度最高(3.9)。低于平均分的是居住状况(3.3)、教育状况(3.2)和收入状况(2.5)。除得分最高的健康状况和最低的收入状况之外,其余5项指标差距不大。(见表2)

表2 市民对自身生活状态满意度评价

这项调查反映,市民生活整体满意率较高、心态积极平和。与2016年市民幸福感调查结果相比较,各项指标均有提升。健康生活是健康人群、健康环境和健康社会有机组成并协调发展的整体。两年来,我市对民生社会事业建设不断加大投入,幸福沈阳、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健康城市、食品安全城市创建深入开展,市民生活质量、获得感、归属感显著增强,主观幸福感明显提升,表现出对自己的生活更加自信的心理趋向。

2.市民生活主要焦虑

调查结果显示,市民主要生活焦虑依次是医疗看病(29.7%)、养老压力(24.7%)、食品药品安全(13.3%)、子女教育(10.7%)、就业、工作压力(8.6%)、城市环境(8.4%)和交通拥堵(4.6%)。

这反映在幼有所育、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出行畅通、就业环境等方面依然是困扰市民生活的主要因素。值得注意的是,与2016年市民幸福感相关调查相比较,随着市民获得感的增强,市民更加关注健康,对于医疗看病、养老服务、食药安全给予更高的期待。(见图1)

图1 市民生活焦虑评价

(三)“高质量公共服务”成为热词

调查显示,市民对建设“高质量公共服务”认知度较高,成为“社会热词”。逾七成(76.4%)市民知晓建设“高质量公共服务”这一宏伟目标。同时,调查也显示,只有22.3%的市民选择“知道也认真了解过”,有超过五成市民的(54.1%)选择“知道但不够了解”。这反映出我市主流媒体对高质量公共服务的宣传解读仍显欠缺。

进一步调查发现,受访市民对建设“高质量公共服务”的认同度较高。在测量认同度的4项指标中,均获得较充分肯定和“点赞。其中,2020年建成“引领东北地区的高质量公共服务”,84.7%的市民表示赞同(39.1%很赞同,35.6%比较赞同);接近八成(78.4%)市民认为能够“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32.7%很赞同,45.7%比较赞同);七成以上的市民赞同“精准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30.4%赞同,43.2%比较赞同);55.7%的市民对最终建成“东北亚一流的宜居、宜业、宜游城市”的目标表达认同(25.6%赞同,30.1%比较赞同)。这充分显示出市委、市政府作出决策知民心、合民意、顺民情,能够成为百姓关心的民心工程、民拥工程。(见表3)

表3 市民对高质量公共服务的赞同度评价

(四)民生和城市协调发展成为关注点

1.对自身幸福感预期高度关注

对于七大重点任务,高达五成以上受访市民认为对自身生活起关键的影响是高品质教育就业(53.3%)、高品质健康养老(51.9%)、高品质城市环境(51.8%)。以下依次是高品质交通出行(48.3%)、高品质文体旅游(42.6%)、高品质商业金融(31.4%)、高品质城市运行(20.7%)。这进一步印证了教育、就业、健康、医疗、养老、出行和环境是市民关注焦点。(见图2)

图2 高质量公共服务建设对市民生活发生关键性作用评价

调查显示,高质量公共服务各项民生工程,引发“裂变效应”和社会热议。排在前八位的依次是改造老旧小区(47.9%)、拓展就业渠道47.8%、整治背街小巷(42.6%)、提高医疗服务(41.9%)、加强养老服务(38.0%)缓解交通拥堵和停车难(37.6%)、整治市容环境(36.6%)、建设平安沈阳(36.2%)。可见,“家门口幸福”的环境民生成为城市发展重要的议题,增加居民收入、促进就业持续受到市民的关注,提高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的健康民生成为新焦点,缓解交通拥堵、解决停车难的交通民生成为实现幸福升级的主要门槛。(见图3)

图3 市民更关心的高品质公公和服务中心建设内容评价

延伸调查反映,受访市民认为最能有效提升自身幸福感工程依次是老旧小区改造(43.4%)、提高医疗服务(42.3%)、建设宜居环境(40.1%)、提升教育质量(38.6%)、推广全民健身(38.4%)、拓展就业渠道(37.4%)、加强养老服务(36.6%)、缓解交通拥堵和停车难(34.4%)、建设平安沈阳(34.1%)、整治背街小巷(33.3%)。这反映市民将高品质服务中心建设与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紧密联系在起来,并作为提高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有效途径。(见图4)

图4 高质量公共服务建设中能提升幸福感的建设任务评价

2.对城市高质量发展高度关注

受访市民表示制约城市高品质发展的主要瓶颈是交通、环境和运行。因此,在“七大任务”中,对城市发展起关键作用的是高品质交通出行(52.0%)、高品质城市环境(47.9%)、高品质城市运行(47.3%)。以下依次是高品质商业金融(43.0%)、高品质文体旅游(42.2%)、高品质健康养老(42.0%)、高品质教育就业(25.6%)。(见图5)

图5 高质量公共服务建设对城市发展发挥作用评价

受访市民积极评价实施高质量公共服务建设将对城市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具体体现在,提升城市整体品味品质(60.5%)、提高城市文明程度(49.1%)、改善和优化生态环境质量(48.6%)、扩大城市知名度(47.0%)、促进经济转型增长(36.1%)、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34.4%)、增强城市治理能力(24.3%)。(见图6)

图6 高质量公共服务将对城市发展产生影响评价

3.民生发展和城市进步协调推进

座谈和问卷都显示,新政策触动民心,激活市民获得感与城市发展“联动效应”。七成市民认为应当协调推进民生高质量发展与城市高品质发展,使两者相得益彰。

在问及“推进高质量公共服务过程中,哪些因素至关重要”这一问题,六成的受访市民选择“坚持常抓不懈”(60.5%)。以下依次是“加强监督考核”(53.7%)、“广泛宣传动员”(46.7%)、“提升治理能力”(43.1%)、实施精准规划(38.2%)。在座谈中,市民也流露出担忧,担担心高品质建设“一阵风”“走过场”,流于形式。(见图7)

图7 推进高质量公共服务建设的关键因素评价

(五)对高品质公共服务建设充满信心

1.对高品质中心建设走势乐观积极

调查反映,受访者对高品质中心建设持积极的乐观态度,且具有高度共识。接近九成受访者建设前景充满信心,其中,28.2%的市民表达很有信心,39.9%的市民较有信心,19.8的市民认为信心一般。这反映出市民对高品质公共服务的期待。

2.理性判断沈阳未来“越来越好”

为客观了解市民对沈阳发展前景的基本评价,我们选取生活品质、建设品质、服务品质、治理品质、文明素质和国际化水平六个维度进行测评。调查结果显示,市民表达了比较强烈的信心预期,六个维度选择“越来越好”的都超过50%。其中,市民生活品质发展预期最高,达到73.6%。以下依次是市民文明素质(67.2%),城市建设品质(64.4%),公共服务品质(60.2%),城市国际化水平(53.8%),城市治理品质(51.6%)。

图8 市民对沈阳城市未来发展走势的评价

(六)积极参与高品质中心建设的意愿强烈

绝大多数受访市民对高品质服务中心建设表达了较高的参与热情。在问及是否认同“品质创建人人有责、品质创建人人受益”时,82.6%的受访者表达了高度一致的认同;81.1%的市民愿意“尽自己所能积极投身高质量公共服务创建”。这反映出市民乐于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美好生活和城市未来的积极心态。

根据几次座谈情况,可以将市民对高品质建设的期待概括为: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是根本;勇于不断创新、各项措施落实到实处是关键;注重协调发展,体现沈阳特色是基础;增强治理能力、转变工作作风是根本保证;坚持常抓不懈,提升市民幸福感是建设高品质服务中心的生命。

三、沈阳市民社会心态的特征与思考

(一)基本特征

1.目标认同与认识偏差同在

调查显示,市民对“高质量公共服务”发展理念、发展定位和发展举措表现出高度的认同和支持,对沈阳近来发展走势予以充分肯定和点赞,初步形成了“建设大沈阳,振兴大沈阳”的良好舆论生态。同时,市民对于沈阳高质量公共服务目标的认定仍存在一定的偏差。受宏观舆论环境的影响,市民更倾向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通识性认知,对于打造成“东北亚高质量公共服务”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

2.民生议题成为关注焦点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不断发展、不断升级的,这是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推进“四个中心建设”振兴“大沈阳”的转型过程中,要兼顾解决好城市高品质发展和民生高品质推进的双向建构,体察民生新动态,描绘民生新图景,解决民生新问题,增厚民生新福祉。这些民生问题“共生”增值的现象,既是社会心态特征的反映,也是精准施策的主要方向。

3.未来发展的高期待心态与担忧心态并存

本次调查显示,对沈阳未来发展持积极乐观态度,对未来个人幸福感和城市品质提升持有较高热望,对投身高品质服务中心建设表示出极大热情。与此同时,部分市民对“精准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的城市治理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高品质服务中心建设的持续性和实效性表达了不同程度的担忧,对“大水漫灌”“水过地皮湿”和监督考核是否有效表达了忧虑,对执行操作层面部分干部的工作能力和作风工作表现出“不够信任”。这种高期待心态与担忧心态“并存”成为当前沈阳市民社会心态的另一显著特征。

(二)几点启示

1.改善民生依然是发展高质量公共服务的核心

发展高品质服务,民生问题仍将是重中之重。这既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也需要突出相关制度安排的协同性,特别是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之间三者之间的协同;既要出台更多“好政策”,有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也需要一张蓝图干到底的常抓不懈。

2.全面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成为新的关注点

城市治理品质和治理能力的提升既是城市公共服务品质的提升关键,在也是全市人民关注领域的新领域和实现市民福祉的保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突出系统思维,以“治、改、提、创”为突破口,以协同三城联创为契机,加快建立城市管理高位协调体制机制,妥善处理好高品质公共服务发展与市民幸福、新城配套与老城维护、精致建设与精细管理、和谐宜居与绿色生态、城市品质与城市品位、历史名城和国际化都市等六大关系,优环境、补短板、上水平、提品质,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实现城市品质、形象和治理水平的新跃升。

3.坚持人人尽责、久久为功

高品质公共服务必须坚持共建共享,只有全民参与、人人尽责才能为享有美好生活奠定日益丰厚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高品质公共服务也是民心所向,要“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下足功夫、攻坚克难,让广大市民感受发展温度,提升城市幸福指数。

猜你喜欢

高品质沈阳市民
打造高品质流翔高钙对比示范村
沈阳分店
沈阳分店
高品质的忠实还原 FIBBR Ultra Pro2 HDMI光纤线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话剧的盛会·市民的节日
光伏扶贫如何保证高品质
打造城市名片 方便市民出行
跟着明星感受高品质的吃喝玩乐
International Volunteers for G20 Summit in Hangzh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