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互联网+养猪”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开放式教学模型的建立
2019-08-19程汉
程 汉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泰州 225300)
1 建立多方参与的实训平台共建共管共享机制
在中国现代畜牧业职教集团(校企联盟)理事会和江苏省农业委员会的指导下,组建由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百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江苏姜曲海种猪场、山东新四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参与的“互联网+现代畜牧业”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建设与管理委员会,加强沟通协调和监管保障,建成各方共建共管共享机制。明确各方利益关系,形成按贡献分配利益的激励机制,建立“政府引导、多方参与、校企双主体”的多元化协同投入机制。
2 实训平台生产、教学功能
借助物联网技术,利用多种可挂载传感器和音视频实时传输与资料管理等软、硬件设备,实现畜禽养殖环境、生长状况等数据采集与上传。平台根据大数据库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建成包含四个功能模块(“互联网+现代牧场”、“互联网+技术服务”、“互联网+科学研究”、“互联网+人员培训”)、实现远程监控、远程诊断、远程会商、远程示教、远程科研合作、远程技术指导、远程教学与培训等交互式操作的“互联网+现代畜牧业”校企深度融合实训平台。根据未来产业升级要求和学生实训需求不断增加共建企业、扩展完善平台功能 。平台功能设计见图1。
3 构建以平台为中心的实训教学体系
对接产业升级需求和最新职业标准,构建包含目标体系、实训教学内容体系、目标管理体系、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发挥平台优势、突显平台特色的实训教学体系。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实践教学体系框架见图2。
4 搭建平台、完善载体、组建团队,提升实训平台社会服务能力
以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需求为引导,发挥实训平台数据资源和专业技术优势,通过“搭建平台、完善载体、组建团队” 提升实训平台实践育人和社会服务能力。以本实训平台为载体,以“互联网+现代畜牧业产教深度融合技术服务团队”和“大学生科技服务团队”为主要力量,积极开展技术服务,并为行业企业人员、在校生提供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服务。
图1 实训平台总体功能框架图
图2 实践教学体系框架图
5 发挥平台示范功能,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学生创新创业
通过实训平台的运行,使学生接受技能培训的同时,深入了解传统产业与互联网技术融合的方法、过程,深刻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所带来的巨大效益,以开阔学生的职业视野,激发学生利用互联网思维解决问题的潜力,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开展创新创业,并通过本平台为创新创业的学生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持,努力培育一批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专业技术、具备互联网思维的家庭农场主,体验创业活动,从而提高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
6 完善实训平台管理与服务
坚持共建共享导向,积极完善《“互联网+现代畜牧业”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管理办法》、《实训平台工作人员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规范教学管理、设备管理、人员管理和财务管理。建立绩效管理机制,通过建立涵盖教师、学校、企业的立体层次绩效评价体系,实现对平台建设一体化统筹管理和实训资源建设质量、应用情况的跟踪、反馈和质量监控服务。明确平台建设的激励机制,通过经济杠杆、考核手段和精神层面的激励,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共享建设,确保该实训平台资源持续建设和平稳运行,保证资源库建设整体社会效益。通过制度建设,使实训基地人员结构合理,岗位职责明确,运行规范有序,考核办法完备,为实训平台长效运行提供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