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式机器挤奶机在中小型奶水牛场的应用效果
2019-08-19潘玉红徐艺铟文崇利
潘玉红 徐艺铟 卢 瑛 文崇利
(广西水牛研究所,广西南宁 530001)
奶水牛的机器挤奶推广应用比北方的黑白花奶牛相对延迟,原因是奶水牛主要分布在南方,且以中小型规模养殖为主,主要用于耕地。随着社会对乳制品需求的越来越大,逐步由“疫用型”转变成“乳疫兼用”的奶水牛。小规模的奶水牛养殖场以人工挤奶为主。南方天气比较湿热,手工挤奶往往容易引起原奶细菌超标、乳房炎发病率偏高等问题,严重制约着乳制品质量的提高。机器挤奶设备的投入对奶水牛奶业的生产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1 生产效果
1.1 用工情况
(1)从表1可以看出,车间人员差异不大,上机前人员为20人,上机后为19人,上机后节省了1 人,人工与机器挤奶人员数量相当。
(2)劳动力方式由体力型转变成饲养管理型:我场挤奶车间,每人负责30头奶水牛的挤奶工作,采用机器奶比人工挤奶每头牛节约5min,每班.次节约1.5h,这样饲养员可以利用这1.5h做更好的乳区及牛舍的消毒管理工作,有更多的时间用在后备挤奶牛的调教及挤奶牛泌乳期的跟踪与乳样的采集。进一步通过提高管理水平,促进生产水平的提高。
表1 人工与机器挤奶用工对比
1.2 奶产量情况
管道式机器挤奶投产后,一批乳房结构差的牛被迫洵汰,成年乳牛总头数相对减少,再加上劳动方式的转变,管道式机器挤奶的产奶量优势明显,统计2017年(人工挤奶)和2018年(机器挤奶)各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人工与机器挤奶用工对比 单位:kg
由表2所见,使用机器挤奶后,每头牛日均单产增加1.54kg,305d单产增加256kg,奶产量增加明显,差异显著(Pp<0.05)。
1.3 降低乳房炎发病数
根据兽医临床治疗记录统计,每治疗1次为1头.次,汇总使用机器挤奶与人工挤奶乳房炎发病数据,统计如下图。
表3 人工与机器挤奶乳房炎发病情况对比 单位:头/次
由表3可见,2018年上机后牛群平均乳房炎发病率为17.3%,2017年人工挤奶牛群平均乳房炎发病率为28.1%,使用机器挤奶后,乳房炎发病率下降了10.8个百分点。
把2017年与2018年各月份乳房炎发病情况做成拆线图,对比如下:
由图可见,2017年(人工)2018年(机器)挤奶随着天气的变化,乳房炎的发病率也逐步变化,但在相应的月份,使用机器挤奶会比人工挤奶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p<0.05),机器挤奶对降低乳房炎的效果明显。
2 效果分析
2.1 降低乳房炎的发生率
采用机器挤奶前,首先要加强挤奶员的操作培训,了解操作流程和各项操作细节,加强责任心。发现乳房炎,立即改用手工挤奶,杜绝交叉感染的隐患。挤奶完毕用5%的聚味酮碘浸泡奶头,使乳房得到充分保护。挤完奶后,对挤奶机器管道和奶杯进行清洗和消毒,防止污染,准备下次使用。执行严格的消毒程序,是降低乳房炎发生的前提条件。
2.2 提高产奶量
机器挤奶真空度稳定,噪音小,节奏感强,挤奶牛感到舒服易于接受。并且,节拍均匀,挤奶彻底,不受外界人为因素的影响,不但能尽快挤净乳池奶,而且,还剌激反射奶的大量分泌,减少奶汁回流[2]。缩小了放乳时间,增加了产奶量。
2.3 减少劳动强度
管道式挤奶机以其性状稳定,不易损坏,维修费用低等优点,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主导机型,它包含4个奶爪,挤奶员可同时操作,大大减少了操作时间。鲜奶直接由管道输至奶罐。可以同时使用4台机器,期间挤奶员可以来回观察机器情况,及时维护机器运行。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奶品卫生质量,提高了挤奶员的工作积极性。
2.4 明确育种方向
采用机器挤奶,加强了牛只的乳房结构要求。全场积极推广线性鉴定评分工作,对乳房下垂严重,乳头后望差,乳头特长、特粗的奶牛,坚决淘汰。成立育种小组,严格把关选种选配计划,明确优质、髙产、高效良种奶水牛的培育方向。
3 若干建议
(1)适当降低配件成本:机器挤奶爪易损件多,橡皮胶管也易老化。建议在产品性能上不断改进,尽量降低成本,降低销售价格,为使用场家提供方便。
(2)因地制宜,找到适合自己的培育方式:奶水牛因为主要分布在南方,相对北方黑白花奶牛的乳头均匀,南方较潮湿,容易滋生细菌等微生物,挤奶管理尤其重要。每个饲养场根据本场条件找到适合自己的挤奶方式。
(3)机器挤奶必须要与育种相结合,选择母牛时,根据乳房选择标准逐一评分,选出适合机器挤奶的后备母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