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率先探索化肥定额制施用

2019-08-19《中国农资》编辑部

中国农资 2019年31期
关键词:复混肥定额化肥

•到2022年,浙江省将全面建立主要作物化肥投入的定额制度,化肥、氮肥用量比2018年下降5%

•确保商品有机肥、配方肥和有机无机复混肥年施用量分别保持100万吨、30万吨和10万吨以上

浙江主要作物化肥定额制施用标准参考指标(试行)

今后,浙江农民种水稻、小麦、西瓜、茶叶等作物,亩均最高投入多少化肥,都将有定额限制。近日,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浙江省财政厅共同发布《关于试行农业投入化肥定额制的意见》。根据《意见》,浙江将在全国率先探索化肥定额施用,旨在全面推进化肥减量增效,促进农业高水平绿色发展,为全国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提供“浙江方案”。

化肥定额制试行分三步走

据了解,在试行化肥定额制的过程中,浙江省将遵循“先易后难、疏堵结合、试点先行、多措并举、稳步推进”的原则,加大耕地培肥、免费测土、精准施肥的力度,推广替代化肥的肥料品种和高效施肥技术,研究制定全省主要作物化肥投入的定额标准,探索建立化肥定额施用的体制机制。确保商品有机肥、配方肥和有机无机复混肥年施用量分别保持100万吨、30万吨和10万吨以上,水肥一体化技术每年实施面积超过50万亩,专业化施肥达到40%,从而做到“两不下降两负增长”,即耕地地力不下降、作物产量不下降,年化肥施用总量负增长,氮肥施用量持续负增长。主要分三步走:

第一步,开展试点。2019年在农业绿色发展先行示范项目县率先试点,选择主导产业(农业园区、乡镇)开展试点,稳步推进,鼓励其他县(市、区)自行开展试点。

第二步,全力推进。2020年,在全省范围内整县制推进化肥定额制实施。

第三步,全面建立。2022年全省全面建立主要作物化肥投入的定额制度,化肥、氮肥用量比2018年下降5%。

五大措施确保定额制落地

为推动这项试点工作的落地,浙江省制定了具体的措施。

第一,通过制定标准实现限量施用。根据近年来测土配方施肥成果,建立全省主要作物化肥投入的定额制度。各地围绕耕地地力、作物生产等实际情况,研究出台当地的化肥投入定额标准。

第二,通过建立平台实现定额管理。优化浙江省农资监管与信息化平台,整合主体姓名、电话及化肥购买等信息。鼓励推行“刷卡”或“扫码”等方式购买化肥,通过信息系统自动分析主体相关信息。支持农资经营店配备身份识别、销售POS终端,探索建立自助购肥、立等可取等购肥新体验。自有购销系统的县(市、区)要与省平台对接,确保台账记录实时上传。

第三,通过建立档案实现追溯管理。依托各类行业协会,推动规模主体签订化肥定额施用承诺书,建立肥料施用档案,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管理,实现可追溯。支持合作社、肥料生产经营企业等开展专业化施肥服务,建立代施代管机制,实现小农户与规模主体化肥定额施用的有机衔接。县级农业农村部门负责建立主体数据库和资金补贴档案,核实主体姓名、主体类型、种植作物及规模等信息。

第四,通过养分替代实现化肥减量。从养分替代的角度出发,采取推广有机肥、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增施新型肥料、创新农作制度等措施,加大有机养分替代化肥的力度,实现化肥减量。在经济作物上,优先推广有机肥(生物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水溶肥等。在粮油作物上,优先推广配方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缓(控)释肥等新型肥料。大力推广菜-稻轮作、果(茶)-绿肥、稻-鱼(虾、鳖)等种养模式,统筹农田土壤周年养分管理,实现大幅度减少化肥使用量目标。

第五,通过技术推广实现化肥减量。从肥效提升的角度出发,通过施肥技术和模式推广,提高肥料利用率,实现化肥减量。深入开展规模生产主体免费测土配方服务,按照“精准测土、科学配方、减量施肥”的要求,建立“一户一业一方”施肥模式,建立全省规模主体智慧施肥APP管理,实现精准施肥。

目前,浙江已发布了水稻、茶叶等主要作物化肥定额施用的标准参考指标,供各地参考。

猜你喜欢

复混肥定额化肥
7月我国化肥进口量增加
天然岩沥青混合料路面补充预算定额编制分析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建筑工程预结算中的定额与清单计价应用
化肥农药减量,怎么减?
工程造价市场化改革下定额的再认识与建议
增效复混肥在马铃薯上的应用效果
有机无机复混肥(15-40S)在春花生上的应用效果试验
有机无机复混肥(15-40S)在春花生上的应用效果试验
电网技改检修定额费用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