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兵报到:“我是马文静”

2019-08-19徐颢向春华

中国社会保障 2019年4期
关键词:河村文静村民

■文/本刊记者 徐颢 图/本刊记者 向春华

在来到安徽省金寨县古碑镇宋河村之前,马文静刚刚在人社部人力资源流动管理司结束一年的试用期转正。而在此之前,她则从清华大学以法学硕士的身份毕业。从学校教室到部委大楼,再到大别山深处的宋河山村,工作环境的变迁只给了马文静一年的时间来适应。这是马文静的选择,从她考上中央选调生的那一刻开始,她就时刻准备着,去基层农村,感受中国最真实的一面。

1992年出生的马文静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人,2011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法学院,2015年保研攻读硕士学位,2017年7月参加毕业典礼后的第二天,便以中央选调生的身份,进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人力资源流动管理司。2018年9月14日,试用期刚满的马文静被派到流动管理司的定点扶贫村——安徽省金寨县古碑镇宋河村。

宋河村来了扶贫新兵

带着四季换洗的日常衣物与爱看的《王阳明传记》,以及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马文静站在了古碑镇政府大楼门前。来的时候虽已近秋分,但暑热未过,细心的马文静额外带了一样东西——蚊帐,准备歇一歇脚继续出发驻扎宋河村,却被告知她挂职古碑镇副镇长,就住在镇上。这让马文静很是意外——显然这是组织考虑到一名年轻姑娘的安全和生活便利,对她施予的特殊关爱。

宋河村距离古碑镇20多公里,开车走新修的绕山公路需要半个小时。跟着镇党委组织委员周承坤,马文静第一次走进宋河村。当时,宋河村“两委”班子成员刚换届结束,马文静作为一名旁观者,见证了5名村干部在镇组织委员面前开展“互相批评”的全过程,第一次感受到来自这个村核心小团体内部的“协调压力”。

马文静和同事去贫困家庭走访。

当天,马文静迅速掌握了宋河村的基本数据:全村面积51.2平方公里,占古碑镇总面积的¼,平均海拔800米以上,属于高寒山区深度贫困村。全村下辖29个村民组,656户共204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37户751人。

她,也很快找到了新的组织——宋河村扶贫驻村工作队,成员包括安徽省政府政研室社会处处长、宋河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汪木森,政研室农村处副主任科员石培、政研室经济处科员付林晨,以及镇政府通过购买服务聘任的村扶贫专干杨先明。他们几乎都以难以置信的惊喜目光反复打量着眼前这位从北京部委来的清华大学法学院高材生——人如其名,文静秀气,却又带着跟这片泥土相符的质朴劲儿,面带微笑,声音轻柔跳跃——“你好,我是人社部人力资源流动管理司的挂职干部马文静。”

“我是一名学习者”

展现在马文静面前的宋河村已经有了努力脱贫的模样:一条宽阔的水泥主干道环山挺进村中腹地,不少村民从山上搬下来,住进了主干道两旁的两层小楼。村委会大楼的白色外墙上,三排红黑大字格外醒目:大别山精神,坚贞忠诚 牺牲奉献,一心为民 永跟党走。

与一年前村第一书记汪木森带队来到时的情形相比,宋河村的变化可谓“日新月异”。汪木森用“断壁残垣”向马文静描述他初来乍到时的刺目景象:坑坑洼洼的山路尽头,村部东侧一排低矮的平房,道路两侧杂乱堆放着柴草垛和垃圾,脏乱不堪。再走几步,南侧一排破旧的危房拦在面前,三大间屋顶坍塌,一派凋零……

对于扶贫,马文静有了最初的直观感受:要想富先修路。

年龄最小,资历最浅,加入扶贫驻村工作队的马文静给自己的定位是——学习者。

她从完善资料开始“通关”,按照精准化、规范化要求对贫困户档案资料逐一核对、查漏补缺,做到扶贫手册、户档资料、国办和省大数据平台、贫困户实际情况“五线”一致。借此熟悉每一户的基本情况:家中人口、在外务工、教育资助、种养殖业发展等。“金寨县的扶贫政策类别非常多,包括产业脱贫、就业脱贫、金融脱贫、教育脱贫、健康脱贫、社会扶贫、政策性补贴等几大类,每一类又包含相应的项目,比如产业脱贫中,就有特色种养业奖补、干部帮扶销售农产品、光伏产业入股分红、‘一亩园’项目入股分红等,相当完备。具体到每名贫困户是否能享受到相应政策,需要精准识别。”不光熟记政策,需要的时候她会跟着村干部一起入户访谈,深入了解每一户的具体困难。

本文对富春江浮标站的风况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使用数据为2016年全年数据,时间序列不够长,得出的结论代表性不强;主要对风速进行了分析研究,对风向的分析有待加强,同时对浮标站其它监测要素的分析也要同步加强。

这是马文静要过的第二关。“入户访谈并不是照本宣科,当地村民听不懂你的官方话,必须用他们能理解的‘土味话’。”这时,村干部的从中沟通显得非常重要。在扶贫工作中,驻村工作队负责扶贫工作的上层建设,包括信息归档、找资源立项目拉资金,村“两委”班子则负责对接落地,寻求适合村情的实施方案。班子成员都是土生土长的宋河村人,在“熟人社会”很有一套,他们是伸向乡村的触角。

镇上来的人大主席黄坦深谙此道,他向新兵马文静传授“秘籍”:“你吃上老乡一顿饭,喝上他一顿酒,很多事情就解决了,在村民看来,做事就是互相给面子。人情社会嘛,讲情不讲理。”

踅摸到乡村办事的“潜”规则,马文静也开始有模有样地模仿起来,与村干部们、村民们吃饭打趣,敬上一杯。

脱贫攻坚“尽我所能”

2018年9月底,马文静跟车走了古碑镇所辖的15个村,从小在平原生活惯了的她这才体会到什么叫“走不出的大山”。好在宋河村硬化道路已经实现组组通,而在2017年10月之前,扶贫干部如果要到宋河村海拔最高的天山村民组得爬一个多小时的山路。

在汪木森和村干部的带领下,马文静走进天山村民组的一户土坯房。屋内很暗,厨房里烧着木炭,灶台被熏得黢黑,大堂中间摆一张桌子,墙上贴着毛主席和习主席画像以及政策宣传资料。这是一家低保户,家中除了80多岁的爷爷健康外,老人的两个弟弟、一个儿子、一个侄儿和侄媳5人都是智障。以前,老人常年在山上种菜、茶叶和天麻,还养着一两头猪,过着靠山吃山的封闭生活。家门口通了硬化路之后,老人也常会下到村部跟大伙儿聊聊天。

从建档资料中,马文静了解到,宋河村因残因病致贫的比例高达70%,走访之中她渐渐明白了缘由:“一来山里医疗条件差,交通不便,一些疾病延误了治疗,后果严重;二来住在大山深处讨个媳妇不容易,导致近亲结婚多;还有,因大山闭塞,山里人常年缺乏与人沟通交流,聋哑人比较多。这才是宋河村贫困的深度原因。”流动管理司到宋河村开展定点帮扶活动时,就曾邀请了9位安徽省医院的医疗专家到村里给村民们开展健康义诊活动,反响很好。

2018年“十一”之后,古碑镇至宋河村新开通了公交路线,虽然耗时近一个小时,但在高低起伏中路过山山水水,马文静倒觉得惬意——“这几年宋河村的变化有目共睹,逐年脱贫有了加速度:2016年脱贫32户111人,2017年脱贫42户157人,2018年脱贫100户228人,贫困发生率从最高时的36.7%降为2018年底的0.93%。”

马文静明确知道自己的身份、作用:借助人社部流动管理司的职能优势和资源力量,为宋河村的脱贫振兴增光添彩。了解到外出务工是宋河村村民们的主要收入渠道后,通过发挥人力资源市场机构助力脱贫攻坚的积极作用,宋河村与金寨县一家企业签订了劳务对接协议,帮助更多村民优先在县里就好业、好就业。在前期工作队与市、县对接的基础上,她积极联系有关部门和企业,帮助推进宋家河小流域综合治理;解决村民反映较多的村组道路与入户道路不衔接问题。

4个多月的“入乡随俗”,宋河村在马文静口中已经变成了“咱们村”。路上碰见眼熟的村民,她会主动上去打招呼,问询关心几句,也爱在村部听80多岁的村民讲小时候被红军抱着坐在马背上的趣事。她总是笑吟吟的,一言一行被村第一书记汪木森看在眼里,“小马进入角色特别快,不怕苦不怕累,主动和工作队村干部老百姓打成一片,争做扶贫工作的行家里手。4个多月的重点任务、重点阶段都有她的身影:建档立卡没日没夜地干,调研走访跋山涉水,为了村里的发展不遗余力。正如一滴水折射太阳的光辉,她在宋河村的所思所行折射出人社部对我们宋河村的关心。”

扶贫手记

2018年12月13日,漫天飞雪,宋河村银装素裹。宋河村顺利通过省第三方评估组核查验收,实现了“户脱贫”“村出列”目标。这意味着,宋河村顺利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在这值得庆贺的时刻,马文静写下了自己的乡村手记《从理解到困惑:乡村发展何去何从》。她写道:“脱贫攻坚工作是起步、是基础,接下来的重点在于乡村振兴。如何能够让美丽乡村继续丰富物质、充实精神、提高文明值得讨论,也更具挑战。”

马文静明白,旅游业是解决宋河村发展的最优解。“宋河村处于金寨县打造的自驾游环线马丁公路的中部,有路有河有山,野趣十足。2017年6月村民王同庆开了第一家农家小院,2018年11月第二家农家小院也开始营业。农家小院的带动作用不可小觑,周围村民家里种植的农作物有了销路,闲暇时候也可以短期打工等。农业发展也有了思路,可以种植一些具有观赏性、娱乐性、经济效益的农作物,比如水果采摘项目。浙江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的张尚法所长创新性地建议当地种植荷花,花期长,观赏性强,采摘莲子莲藕具有娱乐性,莲子莲藕经济价值高。种植技术方面,可以采用铺膜方法。高山莲花,或许可以成为宋河旅游的又一特色。”

对于未来,“还需要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继续筹谋布局。”马文静很乐观地看到,“有四五家村民希望在村里的支持下开办农家乐,一些村民也非常期待发展旅游业,并积极参与其中。有一位老爷爷说,帽儿山应该被开发呀,景色美得很,夏天有两三拨大学生旅游团请他当导游呢。”

一座曾经远隔大山、封闭于世的小村子,即将走上为人熟知的旅游乡村之路。马文静说“自己能够参与其中,见证这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完美融合、完美过渡,很是幸运”。

但是,困惑仍然存在。“2046人的宋河村,如今只有一半多人在村里生活,近千人都外出务工,‘乡村真空’是当下实际,发掘能够立刻补位充实乡村振兴的后备力量是当务之急。脱贫攻坚战,目前有足够的中央政策、地方财政支持,但是接下来的乡村振兴更需要靠当地百姓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潜力,市场活力需要能抓耗子的黑猫白猫,而不仅仅是政策兜底、政府支持。”手记中,她记录了山上一位80多岁的贫困户老党员,当问及还需要政府哪些帮扶时,老人家乐呵呵地说:“习总书记说要撸起袖子加油干。政府补一点,还得自己干一点。”

所以,如何激发村民们的内生动力,让村民们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力量,这才是宋河村当下面临的难题和挑战——“村里需要有能人大户发挥带动作用,一方面是带动村民们一起劳动致富,另一方面也是让村民们‘ 红红眼’,学一学,自己主动富起来。这也给扶贫干部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出法子,找对路子,搭好台子。让好的做法‘引进来’落地生根而不是水土不服,让有想法的村民们‘走出去’观摩学习而不是闭门造车。乡村旅游建设正在逐渐完善,农家乐、农副产品加工、娱乐项目等配套的服务业链条中需要大量的人力支撑,等待更多外出务工的村民们返乡创业干事,等待生于斯长于斯的宋河人担起重任,等待散落城市的读书郎学成归来、回乡反哺。村民们可以持观望态度等,但扶贫干部们等不得,需要通过真切的措施,搭建好资金、资源的平台,为大家树立信心和勇气。”

按照驻村第一书记汪木森的设想,宋河村要打造成脱贫工作示范点和先进典型,就得做好宋河“水、路、游、茶、人”5篇大文章,让宋河水流起来,让山村路畅起来,让野趣游旺起来,让茶产业强起来,让宋河人富起来,探索打赢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的“宋河之路”。

宋河的发展,要跨越的困难似乎还有很多,但扶贫新兵马文静却也在历练中变得从容成熟,她始终是那个淡淡笑着却内心质朴坚定的文静姑娘——在最好的年华,远离繁华的京城,却一直记得自己进入法学院的初心:“清华大学法学院前院长王振民说过一句话,为政是最大的慈善。因为可以掌握资源,裁量空间去分配这些资源。当权力为公,就能成为真正改变社会不公和落后的直接利器。”身处亟待在脱贫攻坚中振兴发展的宋河村,她只想将自己的能力放大再放大些,做些有影响的事情,帮助到这里真正需要的人。■

猜你喜欢

河村文静村民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西曲河村:盘活一座山 带富一方人
呵护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An analysis of Speech Act Theory in Horton Hears a Who
Lexical Approach i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老政委”情满崔河村
名古屋市长再次拒绝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