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舞台剧影像录制的灯光特点和技巧

2019-08-19江中鸿

演艺科技 2019年2期
关键词:面光舞台灯光舞台剧

江中鸿,王 磊

(1.湖北广播电视台,湖北 武汉 430051;2.湖北省洪山礼堂,湖北 武汉 430000)

舞台艺术与影视艺术分属两个不同的艺术门类,它们都有各自的艺术创作规律和庞杂的技术支持,都属于专业性极强的综合艺术。随着传媒艺术的发展,传播方式的进步和优化,为了方便资料的记录、学习和借鉴,需要对众多舞台剧进行录制。这实则是一种新的影视艺术创作,称之为影视舞台剧。影视舞台剧需要对舞台艺术进行再度提炼、综合,达到“融合影视理念,尊重舞台本色”的宗旨。尤其是灯光设计部分需要作新的设计与编程,否则,影像记录就达不到较高的水准,难以起到欣赏、学习和交流的目的。

1 影视舞台剧的录制要求

影视舞台剧是舞台剧与影视录像的集合体,相互充斥着矛盾。在具体录制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充分了解舞台灯光、电视灯光呈现的特点,匆忙上阵,通常录制的图像效果就会不尽如人意,可能出现如下问题,整个画面偏暗(见图1)、中景人物脸部曝光过度(见图2)、色彩影响人物面部特征(见图3)、人物面部肤色还原存在问题等(见图4)。导致最后影像录制效果很糟糕,既没有达到留存影像资料的意义,又不能满足影视舞台剧的根本要求。

图1 《梦寻咸宁》剧照(灯光设计:江中鸿)

图2 《梦寻咸宁》剧照(灯光设计:江中鸿)

图3 《隽水天城》剧照(灯光设计:江中鸿)

图4 《隽水天城》剧照(灯光设计:江中鸿)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呢?根本原因在于,对舞台剧的灯光和影视灯光的特点、属性及工作方法等不够了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拍摄舞台剧时需要转换的内容没有一个系统、科学的认识。

在录制舞台剧时,必须在舞台剧既有的“原生态”和“原汁原味”的基础上进行摄制,这些舞台剧目都是即将成型或已经完成的表演形式,不需要再另起炉灶,而是一种将戏剧形式用影视语言翻译的过程。

20世纪60~70年代,拍摄“样板戏”电影要求“不走样”,而今天舞台剧的拍摄,同样要努力把舞台剧目的所有“现场感”“原汁原味”地反映出来。在这个基础上,才能用影视艺术的表现手段发挥其“二度创作”的特点,最大限度地保证所拍摄的影像资料具有舞台的特色。

2 影视舞台剧的灯光特点

舞台灯光效果和电视灯光效果是有区别的。它们的根本出发点不一样,前者是满足现场人眼直接的欣赏习惯,后者是保证摄像机拍摄出来的欣赏习惯,因此,灯光设计要求和标准不一样。

2.1 影视灯光布光的基本特点

舞台剧目从剧本到演出都已成型,而且具有很完整的呈现方式。摄制舞台剧目不像电视综艺节目或电视剧,灯光是同时参与的,而是在“二度创作”基础上作蒙太奇的“三度创作”,灯光不能仅限于满足拍摄的需求,还应将既有的“舞台剧本色”用影视语汇“还原”出来。它不是对原来的舞美灯光设计编程推倒重来,而是尽量符合拍摄需求的改良。因为电视灯光和舞台灯光在工作方法、用光标准等方面还是有很大的差别。

(1)总体布光要求均匀,照度基本要求一致。同时可以满足摄像机远景、中景、近景特写的要求,在灯光变化的过程中也应尽量达到一致的要求。

(2)对光的色彩运用上,要亮丽、通透、淡雅一些。

(3)光比不能太大,尽量在1:3至1:5的范围内布光。

(4)对面光的色温和显色性有一定的要求,灯具的光源色温一致性要好,显色性指数要高,这样的灯具才适应电视灯光的要求。

2.2 舞台剧灯光与影视灯光布光的比较

舞台剧灯光设计的最大魅力是现场的舞台感,光的变化很快、很多,色彩的使用也极尽夸张,色光的变化比较丰富、细腻,舞台灯光设计对舞台空间、造型、色调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光比运用差异很大。舞台剧灯光与影视灯光的布光存在以下差异。

(1)舞台剧目的光效有其自身的样式和独特的观感,它是以人眼的感官为标准,没有宽容度和色温的要求。而电影、电视的场景,是按照曝光组合的参数来营造的,每个镜头都有造型设计和处理。

(2)舞台剧的光线处理,包括处理光线的明暗强弱、明暗比例及光线等效果,从而造成被表现对象形体有别,层次有序,由此产生了造型变化和光线气氛。在光线的处理上,是以人的观察感官为基础的,受光与背光的比例影响很大,主要是加强光的层次,让光表现的物体层次感更强。而舞台剧的这种处理方式在录像时就会有很多的问题,它不允许光的层次过多,在层次过多的灯光变化情况下,拍摄出来的画面要么是亮的部分“限幅”,要么是暗的部分漆黑一片,没有层次;还要避免一些“高光”点,高光也会让画面层次受到影响。

(3)宽容度问题,如何把人眼的20档“宽容度”压缩到影视舞台剧拍摄时摄像机的“动态范围”里去,这是每一个灯光设计师都要考虑的问题。在舞台上一般有上百盏灯,舞台灯光设计师所设计的光效都是为人眼的视觉感观服务的。而在电视台演播厅、摄影棚,灯光要满足摄像机的拍摄要求,所以调光过程在所难免。调光时要对超过摄像机识别的光影关系、色彩关系、光源的显色关系等进行明暗均匀对比、色彩的倾向、色谱的连贯性进行一一调整。舞台灯光师不用考虑“宽容度”的概念,对光的照度、色度、角度、对比度都是以人眼的直观感受为标准来设计的,也不用考虑灯光的色域问题,怎么好看怎么布光,而且是面向180°以内的光,是全景光的概念。而影视舞台剧的灯光不仅要考虑全景光的概念,还得考虑中景、近景、特写的灯光要求,要在尽量保持舞台“原汁原味”光效的基础上,让拍摄出来的视觉效果不但没有削弱舞台气氛,而且能满足视频要求。

(4)在灯光造型上,舞台剧与影视录制的要求差不多。但舞台剧的色光设计处理存在一些侧重点的不同,由于营造不同情绪的需要,色光有时很浓郁,色度很纯。常规3 200 K的光源加上色温低的情况比较好处理,但现在舞台上出现了各种新光源,比如电脑灯,它的色彩更趋饱和,不同颜色的光不能用色温值去考量。这里面有色相和色谱的问题,尤其是光谱不连续性的问题。

3 影视舞台剧的灯光录制技巧

在具体录制时,除了灯光作相应调整外,绕不开摄像机的技术特点,尤其是摄像机光圈与灯光照度的关系、摄像机的白平衡和色温等技术参数、灯光的显色性与摄像机色域范围的局限性等问题。

舞台剧的摄影师要具备根据光效随时把控光圈的能力。因为舞台灯光是依据人眼的感观而设计的,是体现舞台剧效果的手段,舞台艺术的性质决定了它被灯光定型后,就被附着了主体感观所特有的主旨、风格、色彩、深度、情感的氛围。灯光要素主要包括色调、照度、色温、光谱的连续性、光感的对比以及天幕和LED屏幕的亮度比等,但摄像机的宽容度和色域范围是有局限性的,即使调了光也会有很多不确定性,摄像师要有跟光圈的习惯和能力,而且反应要快捷,特别是有的长镜头要有一镜到底的拍摄功力。

那么,怎样才能录制好影视舞台剧的灯光?戏曲是“大写意”与“小写实”的有机结合。写意为主的空间表达,是戏曲表演的空间追求。写意性表达是灯光最为擅长的功能,灯光应该起到大的作用,因为这与灯光具有表现性的特质相契合。通过光的处理,写实的空间环境,在光的选择性表达下,可以瞬间变化出新的写意性空间(图5)。

图5 《隽水天城》剧照(灯光设计:江中鸿)

影视舞台剧的创作需要舞台剧与电视录像相互合作,只有充分了解影视舞台剧的本源和特点,才能有的放矢地把握好灯光差异的“度”,尽量保留现场舞台感的魅力。

(1)在进行灯光再次调整时,现场并不需要很多人,只要有两三个人站位,摄像机全景机位,同时,灯光和舞美人员密切配合。灯光师要关注监视器,多看画面效果,观察全景气氛够不够、有没有太亮或太暗的大块区域、画面有没有层次感,舞台氛围浓不浓等,这些都是很重要的。

(2)要以面光的现有色温为基础调整好白平衡。面光一般选用成像灯系列为主,有低色温和高色温两种,有的还加上了做局部定点作用的切割电脑灯。电脑灯的光源为高色温,如果成像灯不是高色温,需加雷登82系列的色温片以提高色温,使其接近电脑灯的色温值。所定色温值以摄像机与现场面光灯的白平衡为依据,一般摄像机色温档定在4 500 K,现场光源色温在±150 K左右。面光还存在着另外一个问题,就是面光的照度要尽量调成相对一致,不能差别过大,相差50 lx~80 lx可以通过调节摄像机光圈来调整,如果过大就很难保证面光的均匀感觉。

剧场面光一般角度都很陡,面光角度在50°左右,在这种光的照射下,人物的眼睛、鼻子底部、下颚有很深暗的阴影,有时在影像录制时可以增加台口脚光或追光,用柔光和色温片较正后,辅助使用。这样录制时灯光效果会好很多。影视灯光的灯位可以无限贴近被摄体,也就是说只要不穿帮,拍一个特写镜头时,灯位可以架在演员的头顶上几公分的位置。但在影视舞台剧拍摄时,灯光不可能这样布置,哪怕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这样去做了,拍出来的画面就不叫“影视舞台剧”了,那是电视剧的灯光布光方法。

(3)对定点光的变化作调整。首先要减少其亮度,缩小与周围的亮度差,色温也要做相应调整,如果是原色,如红、黄、蓝等纯度高的光要作混色调整,需要将白光融入其中,降低它的色彩纯度。为了录制出层次感更强的理想画面,需要适当加强逆光效果,这样拍摄的画面效果会更理想,能让人物凸显出来,更有立体感、层次感和空间感。

(4)在使用侧光灯位时,色光只要不直接打在人脸上,可以强化它的作用,这对渲染光效气氛有很大帮助。合理使用好侧光,能增强人物的轻盈感、漂浮感,而且还能增强舞台剧影视拍摄的层次感、空间感。在色彩的运用上,尽量缩小色彩冷暖对比的差距,或适当补以白光(所定的白平衡光源),辅助淡化色彩的纯度和饱和度。

(5)在舞台剧中灯光通常为了增强舞台剧布景的层次感和空间感,光压得比较暗。因为舞台剧的灯光为了设计出层次来,将前后环境光的光比拉得很大,通常前面亮,后面就压得很暗,这样在拍摄时不能正确表达它们的形状、色调和质地。而在录制影视舞台剧时,对天幕光和布景的亮度要稍微提亮一些。

(6)注意整体舞台效果的处理。进行拍摄时,既要突出主体,又要让其看得清、看得见,而且还要好看、唯美,要强调主体的肌理、质感,尤其是人物要拍出皮肤质感,可以适当增补一些面光、侧面光、耳光的灯位(图6)。

4 结语

有了影视舞台剧的影像资料,可以帮助艺术家追求更加完美的艺术效果,可以总结经验、加强学习、弥补不足。它的便携性、可复制性是舞台剧本身不可替代的,它带来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文献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可以让没有进剧场的人领略到舞台剧的魅力,并且可以带来额外的经济效益。

图6 《隽水天城》剧照(灯光设计:江中鸿)

影视舞台剧灯光的研究是以舞台表演和舞台空间为对象,并以影视的综合性、运动性、蒙太奇手法、技术性等特征和新的传播方式为手段,以保护、继承、弘扬传统文化为目的。作为灯光艺术工作者,可以将新技术和新理念融入影视舞台剧的录制中,使传统的舞台剧焕发新的活力,以适应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和思考模式,为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播开辟更广阔的途径。

猜你喜欢

面光舞台灯光舞台剧
大型黄梅杂技舞台剧《七夕情缘》
低色温摇头染色电脑灯在节目中的应用
戏曲舞台演出中面光位的应用
怎样将舞台灯光的情感色彩融入剧情之中
舞台剧
舞台表演中舞台灯光艺术效果的作用
浅谈临时新闻演播室灯光设计技巧
舞台剧
语言类综艺秀《卧谈会有趣》的灯光设计
浅析舞台灯光艺术中的情绪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