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相伴十五年 不忘初心路
——《演艺科技》十五周年庆典讲话

2019-08-19演艺科技杂志社社长主编

演艺科技 2019年2期
关键词:演艺杂志科技

《演艺科技》杂志社社长/主编 熊 英

尊敬的行业前辈、同仁,亲爱的读者朋友们:

大家新年好!感谢大家冒着三九严寒来捧场。

时隔五年,仍然在这里,见到新老朋友们,我感到非常高兴,也非常亲切。五年前,在这里举办杂志十周年庆典活动。五年间,很多传统的纸媒举步维艰,有的已消失,不见踪影。《演艺科技》依然活跃,高朋满座,庆生展望,非常幸运。这幸运仰仗大家的鼎力支持,作者们辛勤笔耕、慷慨分享,顾问编委会们倾心尽力、专业提携,读者们忠诚认可、青睐有加,这是杂志存在的价值和动力。《演艺科技》的幸运更在于主办单位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以下简称协会)的鼎力支持指导,协作伙伴企业的扶持、海内外友好机构的资源奉献,工作团队的团结友爱、专业敬业。

感谢大家的关爱支持鼓励,感谢大家始终如一的陪伴。“相伴十五年,不忘初心路”是今天的主题,也是我们回首十五年历程,感怀感恩的心声,是面对未来的期许。

回顾《演艺科技》十五年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2001年~2003年《演艺器材资讯》内部刊;2004年1月创办《演艺设备与科技》双月刊,面向全球出版;2010年更名为《演艺科技》,改为月刊;目前,已经发展为以杂志为核心的多元化演艺科技传媒,包括传统纸媒、中国演艺科技网、微信公众号、微博平台等。

为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阅读需求,《演艺科技》相继加入四个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2017年4月,《演艺科技》杂志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认定为学术期刊。

杂志一直以引领行业技术进步、推动技术与艺术交融为己任。《演艺科技》十五年来主要有五大方面工作。

一是共发行了154期杂志,包括《奥运特刊》《世博特刊》2期特刊,《乐器专刊》2册和《电视照明专刊》3册专刊,纸媒发行量达156万册。十五年,共策划了63个专题报道,涵盖照明空间、演播室建设、建声设计、行业标准、文化建设与创新、剧场建设、G20峰会、“一带一路”活动、金砖峰会、科艺融合、春晚制作等不同专业主题。尤其是从2013年开始设立精品赏析栏目,6年共刊发了62位国内外知名舞美设计师作品赏析,透过设计师艺术家的作品分析,展现科技与艺术融合。

二是编著出版了《中国演艺设备行业发展概览》,1本《演艺科技优秀文集》、2本《中国演艺装备科技蓝皮书》等多本行业学术研究成果,协助编辑出版《舞台机械工程与舞台机械设计》《论创造自由的照明空间》等多本学术著作。十五年来,《演艺科技》一直秉承初衷,为行业和社会传播专业技术与知识,促进行业科技成果转化。

三是积极组织行业活动,承办国际论坛。尤其是从2004年起,承办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主办的中国国际演艺设备与科技论坛,该项论坛以“定位高端、理念前瞻、国际视角”理念,针对行业发展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展开研讨,携手30多个海内外协办指导支持机构,组织10多个国家,130多位文体领域领导、专家、舞美设计、企业家等演讲者参加演讲或圆桌讨论,3 500余人次出席了论坛。传播世界创新理念和前沿技术,交流国内外最新成果,为专家、企业家、管理者搭建了新技术交流、推广的平台,引领行业技术进步与发展。

四是一直密切关注行业动态和国家重要活动,及时跟踪报道多届中国艺术节、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上海世博会,南京青奥会,对抗战胜利70周年、G20峰会文艺演出等大型活动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采访报道;参加并报道2015年布拉格舞美设计展、多次参加亚洲剧场安全联盟暨韩国国际剧场技术研讨会,参加2018年第六届阿拉伯国家舞美技术人员研修班等海内外行业活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促进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

五是还承接政府项目、文化和旅游部研究课题,包括:《中国演艺装备科技蓝皮书》项目,文化和旅游智库企业联系点课题,中国演艺装备数据平台的搭建和开放模式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为行业发展提供参考。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传媒手段层出不穷。近年来,《演艺科技》不忘初心,积极开展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演艺科技网站刊发杂志的电子版,并同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资讯等数字出版网站合作,全文发行电子版,及时将纸质资源转换为数字资源。据“中国知网”2018《演艺科技》发行与传播数据统计,截止2018年10期,文章总发行量达4 023篇,下载量达205 788次;截止2017年9月,拥有3 876家网络付费机构读者。进一步拓宽阅读渠道,扩大受众范围,提升期刊影响力。

2013年底建立演艺科技传媒微信公众号,2014年3月至2018年底,发布5 662条微信,刊发杂志文章的微信1 130多条,约占20%;点击量597.1余万人,平均每条点击量1 054人。

纸媒、微信、网站联动发展,实现信息推送的便捷化,与更多读者保持紧密的联系与互动,扩大用户圈子和用户量,提升传播效率和传播力度,增强了自我生存能力和影响力。

十五年来,年轻的杂志伴着文化科技政策的引导而前行,伴随文化艺术的繁荣而进步,伴随演艺设备产业一同成长和发展,伴随着行业专家的关爱支持,着力科技成果转化与新科技应用,引领着演艺装备科技与艺术发展,也成为协会重要的宣传窗口,提升演艺科技传媒和协会在全社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今天,十五岁的演艺科技传媒,如同日益强壮的少年,传统纸媒却处在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期。面向未来,我们思考:

多媒介传播时代,演艺科技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内容为王,不论传播媒介如何改变,原创性内容是媒体致胜法宝,深入的专业性、良好的品质特色仍是媒体的核心价值。纸质传统媒体对专业期刊而言,在深度的专业化方面有其优势。

如何透过新形态的表达方式,提供新的服务与价值?

全方位整合资源,通过新媒体与传统纸媒的广泛合作,发挥媒介各自的优势,让更多的用户和读者及时地得到更加丰富的、准确的艺术与科技动态信息和成果,获得增值服务,互惠互利,共创双赢。

如何引入发展新模式,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多元化发展,以用户为中心,重构产品和服务。从纸上谈兵到实践应用,承办线上到线下活动,承接政府购买服务、承担课题,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如何延揽人才革新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

保证杂志可持续发展,需要机制、人才支撑。持续提高期刊质量,扩大期刊的品牌和社会影响力,永葆生命力,我们的梦想,致力于打造演艺科技百年老字号,为行业提供永远的探讨交流平台,成为大家相聚相欢的家园。

未来,演艺科技传媒将依托国家文化和旅游演出繁荣发展的大好形式和政策,整合行业专家企业家、著者读者等资源优势,面向文化和旅游科技第一线,致力于国际化、专业化、多元化发展,引领演艺装备科技发展,为艺术与科技深度融合、文化艺术的繁荣贡献力量。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为了更多人的美好舞台,为了大家更好地诗意生活,我们无问西东,砥砺前行。在向目标追逐的旅途中,愿你我相伴、携手共进。

再次感谢大家的抬爱,感谢你们一如既往的支持提携。

新年伊始,祝愿在座的专家、企业家、朋友们,安康如意、事业发达!

猜你喜欢

演艺杂志科技
河南金贵演艺集团
东方养生杂志征稿函
杂志介绍
生态学视角下得演艺产业——评《演艺产业生态学刍论》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艾玛·斯通:为演艺而生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扶贫杂志走进“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