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令十字街84号》:文学地图里的伦敦
2019-08-19梁小曼
◎梁小曼
伦敦,有许多建筑物或者街道与狄更斯一起长生不老,例如,老古董店。它的肉身依然存在。前“哈利·波特”的魔法迷倒全世界的年轻人,进入伦敦火车站时,身处第九与第十站台之间,英国人是否会对自己民族的伟大魔法油然而生一种自豪?
爱书人的乐园
由于英国文学的伟大,这样的文学固定资产在伦敦不计其数,《查令十字街》就是其中之一。
查令十字街,伦敦著名的书店街,位于毗邻的莱斯特广场地区以及以北路段,查令十字得名于古时立于此的一座埃莉诺十字。埃莉诺十字是13世纪末,英王爱德华一世为纪念死去的埃莉诺王后所建的12座顶端为十字架的纪念碑。其中这座纪念碑当时坐落于伦敦城西郊的查令村内,因而被称作“查令十字”。
查令十字街上有各种专业书店及二手书店,其中最为闻名的是蜉蝣肆书店。西敏市政府所办的查宁阁图书馆位于查令十字街上,包含伦敦最大的公共中文图书馆,位置靠近查令十字并以此得名。
20世纪70年代以前,这条街上聚集了很多旧书店,是伦敦旧书业的主要集散地之一。70年代以后,查令十字街随着《查令十字街84号》通信集的出版和热销,成为英国旧书业的代名词。随后,查令十字街上的旧书店不断减少,酒吧、餐馆日益增多,以至成为美食一条街。
文化“觅母”
《查令十字街84号》,一本上世纪70年代出版的书信集,因其热销而最终被改编成经典电影。我们也因此领略到伦敦条古老书店街的魅力。更甚,文学与现实的世界里,一个地址从此永不消失。它不仅留下一个真实的纪念铭牌,而且,正如道金斯所言,它成了一个“觅母”基因,从过去到未来不断复制并进化自身。
海伦,一个写作者,资深文学爱好者,查令十字街84号的主人翁,正是这条基因链里其中一环。她承传着一个伟大的文学传统,也制造了一个毫不逊色的传奇地址。
海伦是一个美国人,但她热爱大西洋彼岸的英国文学,看英国电影,为了能通过镜头看一眼那些伦敦街道。由于经济拮据,她在纽约总买不到自己想拥有的书,要不就是太贵,要不没书。她愤愤不平,理怨道,难道纽约人都不读英国文学?后来,在一份报纸的副刊处,她看见来自伦敦的“马克与科恩书店”售卖二手书的广告,于是就给书店写了第一封信订购旧书。
那是1949年10月5日。很快,海伦就收到书店精美的旧书,随书还附有书店负责人弗兰克的回信。这个回信开始了一段历时20年的通信。这既是一家私人书店与它顾客的交往,也是两个同样热爱文学热爱阅读的志同道合者生命里的相互陪伴。
海伦的丈夫死于战争,她没有再婚,经济也拮据。作为一个女人,她几乎从不花心思在塑造女性魅力上,衣服陈旧,发型老套,戴着一副黑框眼镜,走出来像一个中学女教师,因而自嘲“有着纽约大道上乞丐的时尚气质”。虽然如此,海伦却是一个自得其乐且充满幽默感的女性,她的生活简约、文艺,有热爱的写作与阅读,有亲密的朋友相伴。
如今,结缘于文学与旧书,她的生命里又多了一个具有精神交流能力的对话者。她和弗兰克之间因为通信而日渐生情,而这个“情”并非俗世男女之情,更多是汉人所熟悉的“高山流水,伯牙子期”之间的默契与理解。两个人的知识背景、阅读经历与审美倾向相互接近,因此,弗兰克常主动给海伦准备她虽未提及却甘之如饴的书,而海伦善解人意的回报是逢节日给书店同仁寄去慷慨的礼物。上世纪50年代初,英国百废待兴,物资实行配给制度,以致伦敦人久不知肉味,能想象当他们收到各种新鲜鸡蛋、火腿、香肠等越洋礼物时的快乐吗?
海伦就是在经年累月的通信里,对伦敦产生更强烈的渴望。她给弗兰克的信里写道:“写信跟我谈谈伦敦吧,我期待有一天能走下火车,体验走在伦敦肮脏人行道上的感觉……同样的,弗兰克也无比期待海伦的到来。他们计划过两次旅行,譬如,计划来亲眼见证英女皇伊丽莎白登基。然而,结果都因为某些事故而导致计划破产。直到1969年1月8日,海伦接到书店新任的女秘书回邮,信内告知弗兰克三个月之前因手术感染腹膜炎而仓促离世。
电影看到此处,伤感之情突然涌起如潮。海伦读罢来信,也陷人伤心痛哭里。二十年时光里,通过书信方式,相互分享彼此的生命,分享彼此的快乐点滴,却直至一方离世双方都未普会晤。人与人的故事,你设想得了开头,却无法预料到结尾。而一旦错过,便是千古遗憾。
往昔不再
查令十字街84号的“马克与科恩书店”后来很快就被拆除。在它当年的遗址,上只留下一块嵌于地上的铭牌,说明这段历史的来龙去脉。而那个门牌号,据说也是消失了的。如今,若为了历史悠久的旧书店街而拜访伦敦,阁下除非是王子猷般豁达风流人物,趁兴而来尽兴而返何必见戴,否则只怕要生失落之情。
随信息技术的发展,纸质书与独立书店的衰落,曾以鳞次栉比的独立书店引人人胜的查令十字街已不复书店街繁荣光景。即使如此,也并不意味它就魅力不再。如今的查令十字街,据说“依然是别具伦敦风情的地方,距离大英博物馆很近。白天是脚步匆匆的金融业白领们,而到了夜晚则是喧闹的小酒馆文化集中地,旧书店消失大半,不过仍存几间,包括英国著名的学术书店blackwell,狄更斯在他的《双城记》里开篇名言: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对于一个心存文学理想的人来说,也许是漫游伦敦时内心戏剧最为吻合的画外音。
现实里的海伦在书中写道:“If you happen to pass by 84 Charing Cross Road,kiss it for me!I owe it so much.”(你们若恰好路经查令十字街84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它太多。)
在这个伟大的世纪里,上半场又乱哄哄忙于世界大战,你方唱罢我登场。直到下半场,方搁得下一张安静书桌,好让普通人仔细生活,悠闲读书。也只有岁月静好,一家独立旧书店才能与一个文人共谱一曲雅韵,而终成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