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下医院财务信息化体系建设研究

2019-08-18李晓娇

财会学习 2019年22期

李晓娇

摘要:2014年末我国财政部发布了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方案,而随着第78号文基本准则、《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2017]25)号的先后印发,我国事业单位已正式步入政府会计新时代,基于此,本文简单分析了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医院财务信息化提出的新要求,并深入探讨了医院财务信息化体系建设思路,希望由此能够为相关业内人士带来一定启发。

关键词: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医院财务信息化体系;多账簿体系

统一政府会计概念框架的建立、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新关系的形成,以及双基础、双体系、双报告的核算模式建立属于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会计基础、会计要素、报表内容因此发生的变化自然会直接影响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而为了更好适应政府会计改革,正是本文围绕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下医院财务信息化体系建设开展具体研究的原因所在。

一、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医院财务信息化提出的新要求

虽然我国很多医院的财务信息化建设已经实现业财融合,且财务信息系统也较为完善,但随着2019年1月1日政府会计制度正式落地,政府会计制度对医院财务信息化提出了的一系列新要求必须得到重视。

(一)核算体系复杂化

双基础、双体系、双报告属于政府会计制度的核心,因此同一个会计核算系统中的会计主体不仅需要考虑按照权责发生制进行同一笔经济业务的财务会计核算,同时还需要考虑是否需要开展预算会计(按收付实现制)的核算,如需要则必须分别编制财务与决算报表。在满足双基础、双体系、双报告的基础上,医院存在的科教项目、病种成本、科室成本等多维度的核算需求也不能被忽视,这同样对医院财务信息化提出了较高挑战[1]。

(二)核算规则复杂化

政府会计制度的应用会将所有经济业务分为三类,分别为只涉及单一核算体系、涉及双核算体系且等值、涉及双核算体系且不等值,而在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医院的调研中发现,医院60%以上的业务“涉及双核算体系且不等值”,这类业务在财务会计中的核算需同时运用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并需要对业务进行分析判断确定与预算收入、支出、结余相关的业务,而由于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核算的金额是非等式,这就使得医院财务信息化系统必须设置较为复杂的规则才能够满足实际需要。

(三)会计平台配置复杂化

相较于我国其他行政事业单位,医院的财务核算业务较为复杂,这是由于我国多数行政事业单位以现金收付业务为主,医院的现金收付业务则较少,绝大多数业务在会计核算时多借多贷,而由于一个凭单存在大量分录,且很多凭单数据源于HRP等资源管理系统,或PACS、LIS、HIS等业务系统,这就使得基于政府会计制度的医院财务信息化平台配置复杂程度将大幅提升[2]。

二、基于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医院财务信息化体系建设思路

(一)基本思路

为基于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建设医院财务信息化体系,以下几方面基本思路需要得到重视:(1)实现会计工作规范化管理。作为医院财务管理的灵魂,医院财务信息化体系建设必须设法实现会计工作规范化管理,“3+5”会计核算模式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的全面要求也需要同时得到重视。(2)加强对财务信息化建设重视。各医院必须加强对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真正认识到数字化、信息化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发挥的决定性作用,以此结合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更新财务信息软硬件并加强财务管理人才培养,即可保证医院财务信息化由记录价值向创造价值转变。(3)其他思路。为保证医院财务信息化建设更好适应政府会计制度改革,长期策略性财务软件厂商的选择、自身核算业务的梳理和细分必须得到重视,并尽可能实现政府会计制度与医院经济运营精细化管理需求的有机结合,医院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可由此获得有力支持。

(二)具体功能需求

1.财务管理架构

医院财务信息化体系建设必须充分考虑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原有财务管理的影响,以此逐步建立财务会计、管理会计、预算管理、智能分析为一体的财务信息化体系,信息系统则需要满足相关应用与信息集成。

2.建立基于权责发生制的财务会计体系

为适应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医院需实现权责发生制的更大程度应用,因此财务信息化体系建设需要重点关注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五大类会计要素及相应会计科目体系。此外,医院会计科目档案建立和维护、经济业务固化处理也需要在财务信息化体系建设中得到重点体现。

3.建立基于收付实现制的预算会计体系

结合政府会计准则要求,医院财务信息化体系建设必须以收付实现制为计量准则,会计核算需涉及主体预算执行过程的全部收入与支出,同时还需要兼顾收付实现制业务和權责发生制业务。

4.满足医院特色的项目预算管理

考虑到医院预算管理存在资金来源多样、管理部门众多、多重管理要求等特点,项目预算管理方面的财务信息化体系建设需遵循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科学安排、合理配置、权责明确、规范管理、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一次核定、分期拨付等原则。具体设计可按多角度管理需求编制专项预算,并满足医院各级汇总管理需求,且支持专项预算跨年自动结转继续使用[3]。

5.支持医院多账簿体系

医院财务信息化体系建设需支持多账簿体系,以此满足政府会计准则、医院会计制度等多种角度的核算管理要求。对于一笔经济业务来说,体系需能够根据财务会计、预算会计的不同核算要求,完成一次性的成本核算、会计核算、内部预算管控等多重财务处理。此外,体系还需要实现预算执行、财务报表分析的自动化,以此满足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提出的出具政府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要求,相关系统需由此定期从财务会计账簿、预算会计账簿中自动提取数据生成报表,以此开展对比分析生成收支费用表、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等报表,并发布到office文件中,同时提供相应的附注说明。通过产出多核算体系的财务报表,自动生成,即可更好适应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带来的一系列影响。

6.支持全面预算管理

医院财务信息化体系还需要关注HRP环境的影响,以此更好为三级预算管理模式提供服务,同时还需要完善指标逻辑判断校验、做好预算申报版本管理和数据保存。二级预算管理模式广泛应用于我国各地医院,而为了更好适应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医院财务信息化体系建设可结合精细化及HPR系统推行三级预算管理模式。由于医院财务会计、预算管理、业务活动间存在严谨的逻辑关系,因此需通过体系进行指标间逻辑校验,由此预算填报与核算执行的对比可大幅加强,人为错误的发生几率自然能够有效降低。此外,多个版本的数据单独保存与管理、基于权限的各版本数据随时查询调用也需要通过体系得以实现。

7.支持跨年度预算的平衡机制

为适应政府会计改革、精细化及HRP系统,医院财务信息化体系的建设还需要提供支持跨年度预算的平衡机制,以此实现财务管理职能前置,医院发展与业务活动的紧密结合可由此获得有力支持。具体来说,需建立跨年预算管理体系、预算科目发生指标体系(本期、期初、期末),以此保证体系支持跨年预算编制、支持预算预占和释放。

三、结论

综上所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医院财务信息化体系建设的影响较为深远,在此基础上,本文涉及的财务管理架构、建立基于权责发生制的财务会计体系、满足医院特色的项目预算管理、支持医院多账簿体系等内容,则提供了可行性较高的医院财务信息化体系建设路径,而为了更好适应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财务精细化管理需求、相关系统的科学维护需求同样需要得到重视。

参考文献:

[1]向炎珍,陈隽.论大型公立医院如何适应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做好财务信息化建设[J].中国总会计师,2019(01): 122-124.

[2]刘玉晓.基于新医改背景下的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J].财会学习,2017(05): 57.

[3]刘慧.新财务制度下的医院会计信息化建设[J].财经界(学术版),2016(08): 22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