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三黄种鸡雏鸡成活率的技术措施

2019-08-18黎益图

兽医导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雏鸡鸡群成活率

黎益图 何 涛 覃 磊

(来宾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来宾 546100)

1 育雏前的准备

1.1 育雏舍的消毒

进雏的前两周必须对育雏舍彻底的清扫消毒。用高压喷枪对鸡舍及设施进行冲洗,然后用2-3%的氢氧化钠溶液对地面、墙壁和天花板喷洒消毒,6~12小时之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后,再用高锰酸钾熏蒸消毒一次。

1.2 育雏舍和工具的检查

育雏舍应做到保温良好、不透风、不漏雨、不潮湿、无鼠害。所以要做好检查通风设备是否运转良好、通风口是否设置防兽害铁网、屋顶是否漏雨、保温垫料是否准备好和舍内照明是否合理分布以及保温灯是否能正常使用。

2 雏鸡的运输

幼雏的运输是育雏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节,是提高育雏成活率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运输时应该选择活泼好动,绒毛光亮,整齐,大小一致,初生重符合三黄鸡品种要求,眼亮有神,腿脚结实站立稳健,腹部平缓柔软,肚脐干燥,愈合良好,叫声清脆响亮,握在手中感到饱满有劲,挣扎有力。再根据运输的路程远近选择交通工具,冬季和早春运雏要带棉被,毛毯用品。夏季要带遮阳防雨用品。

3 饮水与开食

3.1 饮水

雏鸡初饮时在水中加入0.5‰的高锰酸钾,可对雏鸡的肠胃进行消毒。育雏的第一周最好饮用温水,水温的要求为18~20℃。饮水时,在水中适当的添加维生素和5%葡萄糖或者是8%的红糖,促进雏鸡的健康生长。

3.2 喂料

雏鸡出壳后24~36小时第一次开食,开食过早或过晚都对它的生长发育以及成活率造成影响,所以要及时喂食。雏鸡的消化机能尚未健全,在育雏的第3~7天,可用半湿料喂食,清肠道,每只鸡每日可喂7~9g,第八日起可进行自由采食。

4 控制温度,湿度和密度

4.1 适宜的温度

温度是育雏成败的关键。刚出壳的幼雏,体温调节机能弱、个体小、羽毛少、抗病能力差,所以必须由外界提供一定温度来保证雏鸡的正常体温,最初育雏温度可以保持在30-35℃,从第七天开始,以后每周下降2~3℃,至第四周结束时舍温保持在25℃左右脱温。如果是在冬春寒冷季节,脱温时间可延迟至第五或第六周。

4.2 适宜的湿度

雏鸡对环境湿度有一定的要求,相对湿度过高或过低都有一定的影响。相对湿度过高,雏鸡则闷热难受,身体虚弱,不利于生长发育;相对湿度过低,雏鸡体热散失加快,容易感到寒冷,使抗病能力降低。1-10日龄的雏鸡相对湿度可控制在60~70%,11日龄以上可控制在50~60%。

4.3 合理的密度

饲养密度过大,舍内二氧化碳,硫化氢,氨气等有害气体增加,容易引起雏鸡的呼吸道疾病,严重可造成死亡;饲养密度过小,则容易造成经济浪费。

5 预防疾病

5.1 免疫接种(表1)

表1 三黄鸡雏鸡的免疫程序

5.2 疫病预防

2~3周龄的雏鸡,极易感染鸡白痢,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所以平常要做好防治措施。引进健康鸡苗,采取全进全出制,严防病原传入。入孵前要对种蛋严格消毒,孵化器,出雏器和孵化室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同时也应加强对育雏舍内外以及各种用具的消毒。初雏后半月内可在饮水中添加药物进行预防,如阿莫西林,氟苯尼考,恩诺沙星等药。

6 加强日常管理

6.1 观察雏鸡

借助喂料饮水的机会,观察鸡群采食是否正常、是否有离群闭眼、呆立、羽毛蓬松不洁、翅膀下垂等表现的鸡,应及时剔除鸡群中的病、弱雏,将其单独饲养或淘汰。早上喂料时应注意鸡的鸣叫声是否正常。观察鸡群有没有啄羽,啄肛等恶癖,检查有无病鸡,死鸡,瘫鸡。看粪便的颜色,形状是否正常,来判断雏鸡健康状况。

6.2 适时断喙

断喙是为了防止鸡挑食浪费饲料和啄癖的发生,啄癖一旦发生,雏鸡死淘率明显上升。所以为了提高雏鸡的成活率,必须断喙。

6.3 做好日常记录

诸如进雏日期、品种名称、进雏数量、温度变化、发病死亡淘汰数量及原因、喂料量、免疫状况、体重、日常管理等内容都应做好记录,以便于查找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分析育雏效果。

7 总结

从现在养鸡的实践生产中可以看出,现代养鸡对雏鸡的培育既有数量上的追求,要求又有质量上的追求,要求雏鸡具有良好的健康状态和快速的生长性能。饲养雏鸡需要耐心和精力,要从不同的角度来改善雏鸡的生长环境,使雏鸡在生活中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育雏舍的准备、雏鸡的运输工作和饲养管理是提高雏鸡成活率的关键措施。

猜你喜欢

雏鸡鸡群成活率
林下养殖鸡群人工免疫失败的成因及应对措施
引起鸡群呼吸道疾病的因素
提高犊牛成活率的有效措施
提高保育仔猪成活率的饲养管理要点
提高酸枣栽植成活率的措施
夏季严防雏鸡中暑
优选雏鸡四法
雏鸡白痢的诊断与防治
如何抓好羔羊的疾病预防和提高成活率
雏鸡磺胺类药物中毒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