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话题

2019-08-17

消费者报道 2019年6期
关键词:试运营顺风滴滴

滴滴顺风车停运435天后回归女性晚上8点后不能乘车引争议

11月6日,滴滴顺风车在滴滴出行APP上宣布于11月20日起,陆续在哈尔滨、太原、石家庄、常州、沈阳、北京、南通7个城市上线试运营,并同时公布了最新产品方案。试运营期间,滴滴顺风车将提供5:00-23:00(女性5:00-20:00)、市内中短途(50公里以内)的顺风车平台服务,试运营期间不收取信息服务费。

另外,滴滴顺风车引入失信人筛查,积极探索与第三方信用产品合作方式,以便进一步提升用户准入门槛。并与中国交通运输协会、行业多家企业共同打造顺风车团体标准。

顺风车因价格低廉,乘车内环境较好,曾深受消费者欢迎。但因2018年兩起侵害乘客生命安全的恶性事件,有不少消费者表示对其存在的安全隐患感到不安。

滴滴顺风车的回归再次走进大众视野,但滴滴顺风车宣布重新上线后质疑声不断,如最新方案中提到顺风车晚上8点后禁止女性使用。对此,有不少消费者认为,针对女性设立特定时间段的做法是歧视女性,在网上引起了热议。11月7日,在听取各方意见建议之后,滴滴决定对所有顺风车用户提供服务的时间均调整为5:00-20:00。

@人民日报:从被指歧视女性,到迅速调整,滴滴展示了柔软身段。舆论场中,声音喧哗而多元,也许不管怎么做都无法让所有人满意,但只要尊重用户,保持真诚倾听,形成良性互动,并及时矫正不合理规定,就能赢得理解。卸载傲慢,不给用户添堵,顺风车就不会受阻。

@界面:深夜限制女性坐顺风车的规定显然是荒谬的,但这个无意识的“甩锅”举动,一定程度也反映了滴滴的某种尴尬。因为没有办法彻底消除安全隐患,但又要做出尽可能多努力的姿态,女性限时令可能就是这种画蛇添足的产物。在顺风车的问题上,也许各方都需要多一些“平常心”,客观面对这个模式必然存在的风险点,考察哪些是企业必须尽的责任,督促企业做好分内之事。过于放大企业犯的一个低级错误,反而会令严肃的安全问题失焦。

@新华社:滴滴顺风车宣布将于11月20日在部分城市恢复运营。针对公众普遍关心的安全问题,企业在试运营方案中,做了不少整改,但拟限制女性夜间用车的措施,引发很多网友异议。顺风车重新上线,责任更须时刻在线。确保安全出行,应多一些换位思考,多从用户角度来考虑问题,实实在在把安全责任担起来,让顺风车开得更稳、走得更远。

@中国妇女报:保障其所推出产品的安全,保障消费者的乘坐安全,是作为运营平台企业的应有责任。相关平台既然选择了创新,也就应当有保障产品安全的担当。虽然,这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但如果只是采取这种“排除法”,那创新路径似乎就缺失了某些核心要义。安全无小事,人命更是关天。科技可以让生活更美好,也应当让生命更安全,出行更自由。行车需要系上“安全带”,共享经济的“安全带”也须臾不可放松!这考验的是科技的力量,也考验的是企业的发展理念。如何找准问题,精确管理,杜绝隐患,滴滴尚需下大力气。

猜你喜欢

试运营顺风滴滴
只见来船是顺风
有轨电车供电联调的探讨
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滴滴”上的叮咛
城市轨道交通延伸段试运营筹备阶段质量管理控制解析
文远知行发布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试运营报告
滴滴爷爷
梦不是反的
不要吝啬鬼你的鼓励
杨枊杨柳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