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乡土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9-08-17王福红李小芳
王福红 李小芳
摘 要: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教学内容时,应注重引入乡土资源,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利用乡土历史、乡土材料开展摘果实活动,使学生不仅了解乡土历史知识和乡土文化,还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同时利用乡土资源,能够延伸更多知识和乡土民情,使学生了解和学习更多文化、知识,并使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理解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乡土资源;学习兴趣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为了唤起学生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利用乡土资源,将教学内容与乡土资源结合起来,详细讲解乡土材料中蕴含的语文知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和乡土历史知识,必然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提升学习兴趣。可见,教学中引入乡土资源,应联系教材内容,发挥出乡土资源的作用,有利于提升语文教学效果。
一、利用乡土材料,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实施以后,小学语文教师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目标之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应格外注重利用乡土资源,立足于教材讲解乡土资源包括的内容,也可以分析田间栽种的各种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需要充足的水分和肥料,并在光合作用下,才能成活、生长,通过讲解植物生长过程,引入乡土资源,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认真听讲的同时,使学生对乡土资源中蕴含的常识和基础知识感兴趣,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积极思考不同植物的形状和特点,在深入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利用乡土资源渗透植物生长的条件,有利于提高学生认知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展示各种植物的叶子,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可见,利用乡土材料,不仅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还使学生对观察植物叶子感兴趣,有了兴趣后,更加主动观察、思考、分析、探究,必然会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二、结合教材内容引入乡土资源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应先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并在运用过程中注重结合教材内容,使学生对学习知识感兴趣,自然就能够提高学生积极性和自觉性,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可见,引入乡土资源对于增强学生思考和学习十分有利,同时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途径和方法之一[1]。
例如:学习《小蝌蚪小妈妈》一课时,教师展示盛有小蝌蚪的鱼缸,引导学生先观察之后,详细讲解小蝌蚪进化过程和寻找妈妈的整个过程,并结合小蝌蚪的特点详细剖析,使学生对课程内容感兴趣,成功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教学中认真学习和听讲,学习中不仅了解了乡土资源的含义,还理解和掌握了课文主旨,必然会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三、利用乡土历史,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利用乡土历史,讲解其中的知识点,以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传授知识,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例如:学习《难忘的泼水节》时,教师讲解过程中表述泼水节的来历和民俗风情,从而利用乡土历史渗透课文中的知识点,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乡土历史知识,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和学习乡土资源蕴含的历史知识、语文知识,逐渐理解和掌握更多的知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并提高语文素养和学习效率。由此可知,教师在教学中利用乡土资源讲解语文课程内容,是一种全新、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學习兴趣十分有利,因此,乡土资源值得广泛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利用不同的乡土资源,必然会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2]。
四、开展摘果实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乡土资源时,可以组织学生到成熟的果园采摘果实,学生采摘的过程中,教师详细讲解不同果实的形状和生长阶段所需的条件,以及如何培育果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听讲与果实生长有关的常识和知识点,学生不仅对摘果实感兴趣,还对学习基础知识十分感兴趣,学生在感兴趣之后,才能增强学习动力,更加主动采摘,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层次分析和思考不同果实生长变化时需要的条件,使学生对于果实成熟、发芽等各个时期充分了解,并学习到更多的常识。
例如:学习《小柳树和小枣树》时,教师就可以到果园采摘枣树果实,也可以带领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柳树,利用乡土资源渗透语文知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有效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乡土资源包括的内容比较多,小学语文教师利用乡土资源时,要注重根据教材内容利用乡土历史和乡土材料,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使促使积极思考乡土资源中蕴含的历史知识和语文知识点,逐渐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和思考力,更好地学习知识。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到种植园采摘果实,采摘过程中利用乡土资源渗透知识,使学生对学习知识感兴趣,并提高积极性和主动性,必然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永勤.利用乡土资源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J].课程教育研究,2016(19):43.
[2]熊紫娟.如何利用乡土资源进行历史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16,2(9):179.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