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赏识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成效的实验性研究

2019-08-17宋娟李娅

新课程·中旬 2019年6期
关键词:教学成效赏识教育小学语文

宋娟 李娅

摘 要:赏识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界最为流行的一种新型的教育认知和教育思维,该种教育思维是要求教师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并赏识学生的优点和潜能,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育理念。对于赏识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成效的价值,运用了实验探究的方式进行了为期1学年的教学实验,结果显示:赏识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成效提升效果明显,对于学生语文素养及其他方面的培养成效较高。

关键词:赏识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成效;实验;研究

一、前言

所谓的赏识教育,即是一种从学生的成长性、发展性视角用欣赏的思维视角发现学生问题、赏识学生特点、鼓励学生朝向正面、积极向上的角度成长的全新的认知视角和教学思维。著名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则认为,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对于人类而言,我们就是在一个个渴慕赏识、得到赏识的过程中建立自信并实现自我价值的。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可以认为人类最渴望的本质需求则是激发个体的希望,渴望实现自我价值并得到肯定。因此现代教育的本质就是要教育者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并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因此本文以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2所小学的3年级共计100名学生的语文教学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为期1学年的实验性教学探索,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探析赏识教育对语文教学的影响因子及影响成效,在对所获得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新认知赏识教育的价值并探索富有成效的、适合小学阶段的赏识教育的有效实施途径。

二、实验对象

笔者以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的2所小学3年级的100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以语文教学作为学科实验介质,经过1学年的教学实践和教学反思对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成效进行实验研究。为了使实验结果具有直接性、对比性,本次实验共有实验组50名,对照组50名,实验组的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实施赏识教育手段,对照组不进行任何教学干预,实验结果以该学年的期中、期末共计4次语文测试成绩中的作文、阅读理解分数为实验主要数据进行分析和探索。

三、研究方法

1.实验法

实验法是本文最主要的研究方法,也是获得教学实践相关数据及进行教学实验研究的根本。本文以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的2所小学3年级的100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以语文教学作为学科实验介质进行相关实验成效研究。

2.文献检索法

为了在实验之前获得足够多的赏识教育的理念、定义及其科学实施手段,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认知基础上通过检索知网、维普、万方数据等三大中文期刊数据库以“赏识教育”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获得有效文献69篇,形成本文的理论认知基础和实验设计的理论认识。

3.问卷调查法

为了全方位、多视角了解赏识教育的成效,笔者针对父母、学生本人及任课教师三类对象设计了不同的问卷调查,对赏识教育的影响成效、影响范围及影响持续性进行跟踪调查,与实验法形成相互补充。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1.赏识教育可较好激发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获得较高的课堂体验

通过4次测试结果来看,笔者在进行了为期1学年的赏识教育实验后,对于商州区2所小学的3年级共计50名的实验组成员来说,他们在每次的期中、期末测试中的阅读理解和写作成绩上均获得了明显的提升效果。通过与对照组的实验对比结果看,实验组比对照组分别在阅读理解和写作两个项目上的分数提升了19.4%和26.8%,提升幅度明显;而具体到阅读理解题目中的题目分析、理解能力上则实验组的分析力和理解力分别比对照组高25.6%和34.1%。实验结果显示,本次赏识教育实验最富有成效的教学效果就是体现在作文上的差距,经过1学年的赏识教育手段的影响,实验组成员平均在作文话题理解力、写作素材筛选能力及语言表达力、语文欣赏能力等几个与语文学科素养关系较为紧密的分项具有较高的提升效果,因此使得该组的语文综合成绩平均高于对照组25.3%,因此可以断定赏识教育對于小学语文教学是富有教育成效的。根据对教师、学生及家长三个不同群体的认知问卷调查结果看,赏识教育首要的教育成效就是体现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其在语文课堂上的参与度较高,因此使实验组成员均能获得较高的课堂体验效果,从学科思维发展角度和学生语文素养成长角度看,赏识教育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长期提升。

2.赏识教育能够强化学生行为,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持续性语文学习氛围,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长远发展

本次赏识教育教学实验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实践就是通过评语、口头表扬、师生之间的点评与互评等一系列富有变化的形式的激励和表扬手段,教师和同学及时地肯定学生个体在语文课堂学习及课后作业中表现出的优点、长处,通过课堂氛围的营造鼓励学生个体不断提高表达自我、展现自我的能力和勇气,并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的一种教学手段。因此本次实验在对实验组的学生用赏识教育手段进行教学干预时的重要目的就是通过赏识教育让学生建立学科自信力,强化学生的语文学习行为、习惯和良好经验的获得,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着重激发学生的语文探索兴趣和学习动机,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富有挑战性、趣味性的小学语文教学环境,并以富有文化内涵及文化教化价值的内容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方向指明努力途径。因此基于这种教学理念下的赏识教育是能够达到强化学生行为,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持续性语文学习氛围,利于孩子的语文素养的长远发展的。

3.赏识教育能够兼顾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提高学生的品格及性格培养成效

语文教学由于该学科自身的诸多特性,使得它并不是一门单纯的知识性、技术性学科教学,而是一门通过一定的课文及文化知识的学习实现对学生文化素养熏陶和文化修养影响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赏识教育在新时期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则是对学生思维及品格的培养成效。通过为期1年的干预性对比实验结果显示,在语文教学中坚持赏识教育则能够兼顾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提高学生的品格及性格培养成效,特别是对低幼年级的语文学科思维培养及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最富有成效。赏识教育并不急于否定学生的看法和想法,而是用更加宽容和更多的关爱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让学生在很长的一段过程中自主成长,认识到自身错误的同时,能够悦纳自己的不足,获得自由的成长时间和空间,使他们在教师和同学和善的态度中敏锐地感到爱与信任的力量,从而建立学科自信,形成更为持久的语文学习动力。通过1学年的对比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组的学生语文学习动力较对照组要高出23.4%,语文学科自信力则高出56.4%,而差距最大的则数语文学科兴趣,实验组以高出对照组67.5%的大比分优势为实验组语文学科的长久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得他们在课堂上的发散思维、创新性思维变得更为活跃,平均高出对照组约26.5%,实验组的学生更易具有良好的品格及富有包容性、挑战性的性格,因此可以断定赏识教育是利于学生人格培养的。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文章第4部分实验对比结果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赏识教育不仅可较好地激发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获得较高的课堂体验,还能够强化学生行为,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持续性语文学习氛围,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长远发展,更有利于兼顾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提高学生的品格及性格培养成效。但赏识教育作为一个创新性、成长性的教育手段,还应注意赏识教育中“度”的尺寸的把握和实施原则的探析,只有掌握好“度”,用好赏识教育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否则容易沦为“捧杀”和过度赏识。笔者认为赏识教育中“度”的把握的探索则更为重要,基于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赏识教育的“度”与实施原则的教学探索:

首先,賞识教育的赏识要有“度”。赏识教育并不是完全将课堂或教学活动的主动权下放给学生,而是课堂氛围的一种适度放开,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真正感受到教育的自由。其次,赏识教育应基于深厚的博爱,控制好爱的“度”。赏识教育是基于爱而开展的,但这种爱并不是指无限度,而是来自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包容,更来自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喜爱以及对自身不完美能力和性格的悦纳,师生都要敢于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存在,给予学生及教师自身足够的成长空间,关注孩子的过程教育,在过程教育中给予学生关心、关注,不断关注个体的成长性的优点和长处,用爱唤醒孩子的生命觉醒,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获得共同成长的机会。再次,赏识教育的赏识要有原则性,需建立规则和秩序。新课程虽然强调“赏识”,但赏识并非对学生的优缺点全盘接受,而是具有明确而具体的指向,并基于此对学生进行规则与秩序的教育。特别是一定形式的挫折教育在当今越来越多不当的养育方式和快速变化的社会成长氛围中,对于我国小学生群体的成长是非常有必要的,“赏识教育”反对传统意义上的指责和抱怨,同时也应注重在保护学生自尊心和浓厚探索欲望的基础上大胆地对学生的缺点进行批评和批判,使欣赏与批评、快乐与挫折并举,才能使学生处于积极向上的情感状态中。因此,赏识教育对学生的评价必须富有针对性和明确性,从长远处着眼,贵在培养学生内在的持久性的学习动力和学科思维,不应该沦为浮夸、虚伪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六、结语

本次实验结果显示,“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确实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值得更多教师采纳并开展赏识教育相关教学探索,及时发现学生的亮点和潜能,并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学科思维和学科学习能力。限于笔者的能力及实验开展研究条件,本文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期待更多同仁参与进来。

参考文献:

[1]徐猛.好学生是“夸”出来的[J].语言文字报,2019(3):1-2.

[2]牛光文,赵红梅.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3):47-48.

[3]王秀华.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农家参谋,2018(2).

[4]齐静.小学班级管理中赏识教育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5(12):56.

[5]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01.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教学成效赏识教育小学语文
职校物理教学如何优化整体效果
给“赏识教育”踩刹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