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乡镇小学低年级传统文化渗透课堂的课程设计”思考

2019-08-17郝翠艳

新课程·中旬 2019年6期
关键词:课程设计传统文化

郝翠艳

摘 要:近年来,乡镇小学教育课程有了突破性进展,尤其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经典诵读课堂,与学生人文素质紧密结合。思考乡镇小学低年级传统文化渗透课堂的课程设计意义重大。

关键词:乡镇小学;传统文化;课程设计

新课改的实行,使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最大化整合。思考是否合理开发经典诵读课程的设计将成为关注的焦点。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下的经典诵读课堂

正确、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至关重要。“品德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因为他们是我们未来的接班人嘛。”所以,我们要将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想人格与学生的思想状况长期结合起来,教育学生高扬生命主体精神,为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最高目标而不断努力。

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行是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石。诚信是做人最起码的准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即表里如一,“所谓诚其意者,勿自欺也。”“信”指言语其实,言行一致。针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及时以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坚理念引导,将恶性循环发展的苗头扼止在萌芽状态。

求变求是的创新意识是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必备精神。《周易》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历史昭示我们,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在小学教学中应大力弘扬“创新”理念。

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是传统文化精髓屹立不倒的法宝。仲尼厄而作《春秋》,正是自强不息的光辉写照,而今课堂上应大力注入这种文化精神,不屈不挠、发奋图强,正是健康茁壮成长的养分,是学校稳步前进及办学品位提升的表现,更是竞争社会的态势所向。

爱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中流砥柱。文天祥被俘后,不受利诱,高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种爱国情怀对于加强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课堂应弘扬中华文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学生常怀感恩、以仁爱待人,逐步形成爱祖国的崇高品德。

二、“乡镇小学低年级传统文化渗透课堂的课程设计”的思考

普遍定义课程设计,即教师为达成教育目标,通过精确地教育理念,对于课程要素进行深思熟虑的规划历程。课程设计的内涵包括:课程目标制定、课程选择、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估。Tyle认为,任何课程与教学工作,须回答以下问题:应追求哪些教育目标?通过提供哪些教育经验达到哪些教育目标?如何对这些教育经验进行有效组织?如何判断目标已达成?

1.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制定课程活动方向的准则。课程设计的第一步就是思索目标。针对学校实际,我们将低年级经典诵读课堂的课程目标定为以传统文化促学生思想教育,以古人训影响学生德育,以中国传统经典推动诵读课堂的有效实施。

2.课程选择

目标制定后,就可以明确罗列所需要学习的知识,并进一步针对学习内容选择适合的课程。

我们在选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读本时,既要培养学生诵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兴趣,又要蕴含做人做事之道理,依据学生身心特点及年龄差异安排诵读内容,在整合传统经典教材的基础上改良为一年级《三字经》启蒙本;二年级《弟子规》品行本;三年级《千字贤文》修身本。

3.课程组织

课程组织指内容经验和学习经验的安排。为改善学校经典诵读课堂的形式化、肤浅化和单调化,我们通过无数次的教学尝试,大胆改良传统教法,融入新时代教学元素,化传统课堂为新进课堂。

以“多样化游戏”课堂带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尝试采用游戏、课本剧、歌谣、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孩子们学玩于游戏间,浸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

以“情景再现”课堂开启学生仿古诵读的兴趣和激情。在诵读课上树立典型:如自强不息、勤奋好学、助人为乐的个人及事迹等等。用榜样带动学生,潜移默化影响教育学生。

以“穿插互动”课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传统节日结合。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一个节日就是一个动人的故事,表现了自古以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此为载体,搜集与传统节日相关的诗歌、故事,让学生诵读、领会,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以“改良正统化”课堂再现经典诵读,即服饰的正统化、还原化、创新化、改良化穿插课堂,古现代情景“穿越”对接,加深学生对古文化的理解。

以“现代元素”课堂驾驭经典诵读,依托边唱边舞的形式展开古代诗歌的韵律唱读,达到领悟诗词的意境,促进记忆和理解,获得强烈的审美愉悦和审美享受。

借助现代信息媒体,将国学经典制作成短片或动漫,充分调动孩子多种感官参与国学的学习。这样既淡化了朗诵的枯燥无味,又增添了语言文字的意境美,也是对国学经典的一种创新。

另外,利用名言警句、书画作品,学校部分宣传栏、班级“文化墙”等丰富国学内容,让学生无形中获得传统文化的滋养和熏陶。

4.课程效果

多元化、丰富化、人性化、知趣化的教学形式,铸就了灵活多变的经典诵读课堂,这样的课堂才真正实现了新课标倡导的建设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孩子们应是快乐诵读,有所收获。

總之,我们应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看作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不断创造性地研究和探索合理的课堂设计,才不失素质教育的内涵。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S[2018]GHB3084。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课程设计传统文化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中秋明月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MOOC环境下微课程设计研究
基于自动化系统的PLC课程设计
开放大学课程设计与资源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