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高质量开发开放的浦东样本

2019-08-17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调研组

中国发展观察 2019年15期
关键词:张江浦东上海

《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调研组

在中国地图上勾勒上海浦东新区(以下简称“浦东”)的轮廓,呼之欲出的是一张巨人的面庞。这张面庞朝向长江、东海和太平洋,如同一位东方巨人向广阔的世界敞开怀抱。

形象的描绘背后,是几代中国人对浦东的希冀。百年之前,开发开放已是革命先驱寄予这里的热望;近三十年来,卓越的建设成就更在这片江海间勃发。始终走在发展前沿、时代前列的浦东,承载着国家战略历史使命,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也是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

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区域强音中,通过对浦东这一开发开放典型样本进行挖掘、梳理和展望,呈现其走过了怎样的历程,取得了哪些成就和经验,未来又将如何实现新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在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调研组走进浦东,展开为期三天的现场调研,试图揭示浦东样本的广泛内涵。

三个发展阶段,铸就浦东奇迹

蜿蜒的黄浦江如一条绿带穿过申城,船行水上,飞鸟掠过,千百年来,浦东、浦西由此相隔。浦西早在一百年前,就已车水马龙,商贾云集,成为远近闻名的“东方夜巴黎”,上演着各种都市生活的极致体验。而与之一江之隔的浦东,30年前遍布的仍是阡陌纵横的农田,低矮破旧的棚户,一度被视为“上海乡下”。曾经流传的“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说法,正是当时浦东、浦西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差异的一种写照。

如今从浦西眺望浦东,映入眼帘的尽是鳞次栉比、造型现代的高楼大厦,其中更不乏东方明珠电视塔(1995年投入使用,高468米)、上海环球金融中心(2008年建成,高492米)、上海中心大厦(2016年建成,高632米)等不断刷新“上海高度”的地标建筑。

几幢地标建筑所在的陆家嘴,在世界上有着显赫声名。陆家嘴共有各类商办楼宇252幢,总建筑面积1513万平方米(数据截至2019年2月),从入驻企业产生的税收总量看,共有99幢“亿元楼”。可以说,陆家嘴的每一幢楼都是一条垂直的金融街,这里与伦敦金融城和纽约曼哈顿媲美,已经成为中国金融和商务领域最闪亮的一张名片。

以地标建筑为代表,浦东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其背后,是这片高品质现代化新城区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经过近30年的开发建设,浦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今的浦东,以占上海市1/5的面积、1/4的人口,贡献了1/3的GDP。

围绕开发开放这一主题,浦东敢闯敢试、先行先试,诞生了诸多“率先”和“第一”。1990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方针。同年9月,国务院批准设立陆家嘴、外高桥、金桥三个国家级开发区。两年后,张江高科技园区成立。以四大开发区为引领的浦东开发开放格局至此形成。其后,首个金融贸易区、首个保税区、首个自贸区、首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后在浦东1210.4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崛起。一直在开发开放道路大步前进的浦东,成为开发开放的中国标杆,令整个世界惊叹。浦东奇迹,经历了怎样的铸就历程?

“浦东开发开放,分为三个阶段”,在接受《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调研组采访时,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

第一阶段是1990年—2000年(从党中央、国务院宣布浦东开发开放,到我国加入WTO)。这一时期,是浦东的率先开放、快速发展阶段。

作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这一重大战略决策,具有深刻的社会时代背景。上世纪90年代初,国际上苏东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发展遭受挫折,国内改革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同时,全球产业结构和分工面临重大调整,经济全球化态势进一步显现。在这样重大挑战、重大机遇、重大抉择的历史关头,党中央、国务院立足战略全局,打出上海这张王牌,作出开发开放浦东的重大决策。1990年4月18日,这一决策正式宣布,中国向世界表明了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掀开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新的历史篇章。承载着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新历史使命,浦东开始进入快速发展轨道。

在这一时期,中央给予浦东在税收减免、项目审批、投融资等方面的一系列支持政策,促进浦东加快开发建设。浦东建立了全国第一个金融贸易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等功能各异的国家级开发区,设立了全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等重要的要素市场,吸引了全国第一家外资银行、外商参股中资银行、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外资保险公司、中外合资外贸公司、中外合资物流企业、中外合资商业零售企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美合资电信企业等外资企业。

与此同时,创造性地解决了浦东开发开放初期的土地、资金、动拆迁、劳动力安置、建设管理等问题,杨浦大桥、南浦大桥、浦东国际机场、外高桥港区、东海天然气工程、外高桥发电厂、轨道交通2号线等重大基础设施在这一时期建设,基础开发取得重大进展。

此外,浦东在这一时期积极应对亚洲金融危机,通过人员东进、机构东进等措施,化危机为机遇,激发金融、贸易和新兴制造业活力,加快推动浦东功能开发进程,使浦东成为各类开发建设人才发挥所长的热土。

在这一时期,浦东动态调整了开发开放的管理体制,从开发区管理体制逐步转变为城市化成熟区域的管理体制。1990年4月,上海市浦东开发开放领导小组成立,设立浦东开发办公室。同年9月,挂牌成立外高桥保税区开发公司、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发公司和金桥出口加工区开发公司等三大主力开发公司。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在原杨浦区、黄浦区、南市区浦东部分,川沙县以及上海县部分地区的基础上,正立成立浦东新区。1993年1月,浦东新区党工委、管委会挂牌成立,作为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精简高效、统一集中行使对浦东新区的区域管理。2000年9月,浦东新区正式组建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四套班子,作为一级完整的地方建制,统筹行使地方基层的各项职责。

浦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也是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图/中新社

浦东开发开放的第二阶段,是2001年—2012年(从我国加入WTO,到党的十八大召开)。这一时期,是浦东以开放促改革、全面开发建设的阶段。

这一时期的浦东,牢牢把握我国加入WTO、筹办世博会等带来的重大机遇,率先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全面推进开发开放,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2 0 0 1年底,我国正式加入WTO,加速纳入经济全球化的轨道,要求探索建立与WTO规则相一致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2005年6月,国务院批准浦东新区在全国率先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国家发改委等部委与上海市建立部市合作机制,推动国家层面的重点改革事项在浦东先行先试。

2002年底,上海获得2010年世博会举办权,主体场馆位于浦东,对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城市管理等,都带来了重大机遇和挑战。浦东以此为契机,全面开发建设,提升城市功能。这一时期,浦东加快完善功能型、枢纽型、网络化的基础设施体系,顺利完成世博配套工程,建成浦东国际机场二期工程,8条越江隧道,轨道交通6号、7号、8号、9号线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和空港货邮吞吐量跻身世界前列。

与此同时,浦东产业能级不断提升。上海光源、上海超算中心等重大科学设施相继落户浦东,电子信息、成套设备、汽车及生物医药、新能源、民用航空等“三大三新”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有力拉动了浦东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公共服务,浦东开发的范围、领域不断拓展,从侧重于重点园区开发,拓展到全区范围内的综合功能开发;从侧重于生产功能开发,拓展到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的整体开发;从侧重于城市地区的开发,拓展到城乡发展一体化开发。

这一时期,为应对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国务院制定出台《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正式提出上海要打造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个中心”,并批准将原南汇区划入浦东新区,在更大空间内推动浦东开发开放。围绕打造“四个中心”建设核心功能区,以金融、航运、贸易、先进制造等为重点的经济体系加快形成,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等金融机构在这一时期落户浦东,上海中心、上海船厂地块等一批功能性项目加快建设,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封关并正式运行,跨国公司总部机构快速集聚,一般贸易、服务贸易、新型贸易实现迅猛增长。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迪士尼、商用飞机研发和总装制造、通用汽车设计与工程技术中心、中移动视频基地、华力微电子等一批高端产业项目落户浦东,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项目等一批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开工。

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浦东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即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转型发展的新阶段。

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的新形势,浦东落实自贸试验区、科创中心建设两大国家战略,推动“四个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城乡发展一体化两项重点任务,把好城市安全、金融风险两条底线,强化党的建设,积极发挥改革试验田作用。

在这一时期,浦东最为世人瞩目的工作是大力推动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在浦东挂牌运行。2014年12月,国务院决定上海自贸区扩区,浦东全面进入自贸区时代。近年来,上海自贸区以建设开放度最高的自由贸易园区为目标,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围绕营造法制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从投资、贸易、金融、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探索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成为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窗口。

影响最为深远的,是上海自贸区确立了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这是最为重要的制度创新。2013年,上海自贸区发布全国首张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条目有190条;其后进行5次“瘦身”,最新清单条目已减至37条。

这一时期,浦东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功能区,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全面启动,科技转化机制不断完善,人才创新举措取得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经过近30年的发展,浦东经济规模质量不断跨上新台阶,改革开放不断实现新突破,社会民生不断取得新进展,城市建设不断呈现新面貌。浦东的经济总量从1990年的60亿元跃升到2018年的超过万亿元;财政总收入从浦东开发之初的11亿元(1993年数据)增加到突破4000亿元(2018年数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刘云中在接受《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调研组采访时表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浦东的开发开放带动了整个上海乃至长三角的快速发展。浦东之所以能够取得一系列重要成就,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它的开发建设依托了上海强大的经济基础。上海历来是吸引资金和人才的高地,高校和科研机构、企业众多,政府管理体制机制相对灵活,多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了浦东敏锐又强烈的现代市场意识。

1992年浦东新区正式成立,在新的管理体制下,中央赋予浦东的多种优惠政策得以集中、高效地落地,形成独特的“浦东优势”。2003年我国加入WTO之后,浦东紧抓这一机遇,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导入上积极作为,其后承载上海“四个中心”建设,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方向。

“浦东的开发开放有国家战略赋予的先发优势和持久动力,一直是高水平开放和综合性开放。”谈及浦东开发开放的特点,上海市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徐建对《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调研组表示。他特别强调,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后,上海成为改革开放“模范生”,在推动地方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一系列先行先试的制度创新被复制、推广到全国,有力促进了全局性改革。

上海自贸区建设,引领制度创新

在浦东开发开放的进程中,上海自贸区的建设是浓墨重彩、至关重要的一笔。“中央把全国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放在浦东,就是看重浦东开发开放形成的制度基础、开放优势和战略地位”。2018年,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求是》发表文章,这样解读全国首个自贸区缘何落地浦东。

目前,上海自贸区的涵盖范围包括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张江高科技园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以及8月6日刚刚宣布的临港新片区。

李强在前述文章中表示,上海自贸区紧抓制度创新这一核心,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探索建立同国际投资和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协调推进投资管理、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和政府监管制度创新,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探索了新途径、积累了新经验。这些制度创新包括:建立以负面清单为核心的外商投资管理制度,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强化企业的市场投资主体地位。确立符合高标准贸易便利化规则的贸易监管制度,口岸货物和船舶申报100%通过“单一窗口”办理,服务企业数超过24万家。建立本外币一体化运作的自由贸易账户制度,并不断拓展账户功能。此外,上海自贸区还确立了以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为重点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

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全面激发了市场创新活力和经济发展动力。自2013年挂牌成立以来,上海自贸区新增企业5.9万家,超过挂牌前20多年的总和;上海自贸区以全市1/50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市1/4的生产总值、1/4的税收收入,集聚了全市45%左右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外资研发中心。累计12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彰显了全国改革开放试验田的作用。

《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调研组一行在上海自贸区金桥片区实地采访时了解到,聚焦贸易便利化和投资便利化,自贸区制度创新在这里成效显著,营商环境进一步提升,为驻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捷。

2015年4月,入驻金桥的中移德电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首家拿到增值电信牌照,这得益于在保障网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上海自贸区允许外资企业经营特定形式的部分增值电信业务。

2015年7月,美安康质量检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在金桥注册挂牌,同样得益于上海自贸区的制度创新。外商投资进出口商品认证公司的设立在负面清单管理之外,该公司仅用两周时间完成落户手续,成为上海自贸区首家外资食品认证机构。

同样鉴于上海自贸区的制度优势,由欧洲金融理财权威培训机构瑞士金融理财规划学院投资设立的“瑞伯职业技能培训(上海)有限公司”于2018年落户金桥。

此外,金桥片区开展和扩大货物状态分类监管试点,扩大贸易类企业试点的改革经验向上海市海关特殊监管区复制。

在探索金融开放合作方面,金桥片区以一系列创新举措,助推2015年沃尔沃融资租赁(中国)有限公司成为上海自贸区扩区后第一家融资租赁兼商业保理的外商独资企业。

尤为值得一提的还有,金桥片区在全国率先试点进口“非特”化妆品备案制,即将进口“非特”化妆品的准入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办理时间从3—5个月缩短至5天,实现国内化妆品与国外基本同步上市。2018年3月1日,来自法国的欧莱雅成为首批因此受益的企业,相关手续5天即可完成,产品在国内上市的审批时间较以往节省至少3个月。

在这里,还实现了全国首例离岸贸易境内结算制度创新。结合自贸区金融改革,金桥管理局取得人民银行跨境业务部、外汇局支持,为试点企业——沃尔沃建筑设备投资(中国)公司打通跨境业务结算壁垒,试点先行并取得成效。

科创中心建设,引领科研突破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给上海的国家战略。科创中心建设是“四个中心”建设的拓展和深化,也将对“四个中心”建设产生引领作用。浦东有张江、临港两个承载区,是科创中心建设的主战场。“上海市以全球视野、国际标准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快建设上海光源二期、超短激光、转化医学等一批大科学设施,高标准规划建设张江科学城。”李强在前述文章中表示。

张江科学城的前身是张江高科技园区,1992年7月,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园,成为第一批国家级新区,面积17平方公里。1999年,上海启动“聚焦张江”战略,张江高科技园区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200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共同成立张江高科技园区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园区规划面积调整为25.9平方公里。2007年5月,张江高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成立,调整为区政府派出机构。2011至2012年,上海市政府先后同意将张江高科技园区、康桥工业区、国际医学园区、周浦繁荣工业区纳入张江核心园区范围,园区面积达79.7平方公里。2014年12月,上海自贸区扩区,张江高科技片区37.2平方公里纳入其中。2016年2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批复同意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2017年7月,上海市政府正式批复原则同意《张江科学城建设规划》,总面积约95平方公里。2018年5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决定重组上海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调整张江管理体制,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更名为上海市张江科学城建设管理办公室。张江聚焦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加强科技创新的前瞻布局和攻坚突破,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

在浦东开发开放的进程中,上海自贸区建设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图/中新社

围绕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目标,张江科学城(以下简称“张江”)正在建设一批大科学基础设施,集聚全球创新资源,吸引全球创新人才,提升前沿基础研究能力和源头自主创新能力,打造世界级大科学设施集群。这些大科学设施包括:光子大科学设施、生命大科学设施和新一代能源大科学设施。其中,光子大科学设施包括上海同步辐射光源、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神光Ⅱ综合激光装置等,将建成国际上规模最大、种类最全、综合能力最强的光子基础设施集群。生命大科学设施包括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质子治疗装置等,是探索生命本源、揭示生命奥秘的国际一流生命科学平台。新一代能源大科学设施是国际率先研制的第四代核能技术低碳复合能源系统。

围绕“最强光”“蓝天梦”“中国芯”“创新药”四个关键词,张江的科技创新正在强势发力。

21世纪初,基于电子直线加速器的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在美国SLAC实验室研制成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X光光源,被称之为 “最强光”。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就是各个科技强国争相发展的大型加速器。目前,规模最大、性能最好的是欧洲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和美国直线加速器相干光源Ⅱ,前者去年建成,后者在建设中。2018年4月,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在张江正式启动建设,其规模与前两者相当,性能各有千秋,建成后将在世界形成三足鼎立格局。

启动大飞机总装产业基地配套园区建设,努力向发动机、航电、机电等产业链高端迈进,是上海浦东,也是中国迈向“蓝天梦”的重要一步。2017年5月,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架喷气式大型客机C919成功首飞。依托中国商飞,大飞机产业园将推进建设,推动航空航天产业不断向发动机、航电、机电等领域拓展。其中,将在今年启动首期总装产业基地配套园区规划建设,预计2023年完成,实现产值超200亿元。

从1995年到2018年,经过20余年发展,张江已经形成集成电路产业链最完备、综合技术水平最先进、自主创新能力最强的产业集群,“中国芯”优势凸显。去年11月,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在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揭牌,旨在推动国内外龙头设计企业、高端人才队伍、重点科研机构向园区集聚,带动上海集成电路产业链协同发展。而在2018年,浦东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达到1066亿元、占全市73%,成为上海乃至全国集成电路产业链布局、产业规模、技术水平、综合实力最具优势的地区之一。据介绍,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力争到2025年集聚千家企业、吸引十万人才、新增百万空间、形成千亿规模,争取在芯片设计环节尽快赶上国际先进水平,研制更多具有自主品牌的高端芯片。

以“创新药”为代表的生命健康领域,张江的优势同样无与伦比。这里研究机构最集中,研发实力最强劲,新药成果最丰富,创新生态最完整。目前,生物医药全球前10强企业中有6家在张江设立研发中心,全国10个临床新药有1个在张江,产业规模约占全市44%。

据介绍,全球唯一的冠脉靶向洗脱支架、全球首个高帧率动态数字X线平板探测器、全球首个最大弯转角腔镜切割吻合器、全球首个超清增强型磁共振影像系统、国内首个磁共振成像与手术导航一体化系统、国内首个国际品质心脏起搏器、国内首个椎体扩张球囊导管、国内首个WTO批准、U N采购分子诊断产品都是“张江制造”。此外,一大批填补行业空白的创新药物在张江先后面世。国家1.1类抗癌新药呋喹替尼实现上市,全球首个治疗阿尔茨海默症新药GV-971进入临床三期,这些成果都将推动形成千亿级规模的生物医药产业。

在制度方面,浦东推进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率先启动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试点,中国(浦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正式运行,这将大力推进张江创新药产业基地、张江医疗器械产业基地的建设,创新药走入寻常百姓家指日可待。

浦东高端装备产业实现产值903亿元,成为上海智能制造产业重点集聚区。张江人工智能岛和临港国际智能制造中心的建设正在推进。大数据技术将在金融信息、健康医疗等领域实施应用。

张江正在成为创新资源的聚集地。这里汇集了83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成为上海孵化器最集聚、孵化领域最前沿、孵化形态最多元、孵化服务最完善的区域。此外,张江各类研发机构已有440家,占浦东新区80.44%,国家、上海市级研究机构70家,占浦东新区31.53%。

在张江,联动全球资源为创新加速赋能成为越来越多创业者的选择。在位于张江国际创新港的张江跨国企业联合孵化平台,项目申请入驻的过审率只有4‰,每年却吸引了全球1.5万个项目申报。其首创的“跨国企业联合孵化模式”形成全球优秀创新因子的虹吸效应。建设运营至今,张江跨国企业联合孵化平台吸引了包括IBM、伟创力(FLEX)、巴斯夫、GE、联合利华、博世在内的30余家跨国企业。在正式运营的两年间,该平台累计孵化服务65个科创项目,累计融资到账超过4亿元,项目总体估值超过65亿元。

此外,张江还集聚了一大批包括功夫、英特尔、强生等在内的跨国孵化器。今年4月,全球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科技投资和创业加速器之一Plug and Play宣布,其中国长三角区域总部落地张江,将全面负责Plug and Play中国在长三角区域的建设、运营和管理,成为该区域的唯一总部和业务中心。

浦东未来,改革开放再出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上海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上海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将一系列重大国家战略交给上海先行先试。浦东作为实施国家战略的核心区、突破口、试验田,充分发挥浦东开发开放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快推动国家战略的落地落实。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明年是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在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出台等时代背景下,上海已经释放出用七年时间“再造一个新浦东”的信号。

“应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的浦东,站在了新的起跑点。今年6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发布《关于支持浦东新区改革开放再出发实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要求浦东在服从服务国家战略中实现更大作为、在改革攻坚上取得更大突破、为全国全市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据介绍,《若干意见》突出了对浦东在落实中央交给上海的“三大任务一大平台”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要求,强调了浦东承担的自贸试验区、浦东综改、张江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等国家战略任务,从制度创新、经济发展、政府治理、绿色生态4个维度提出了着力推进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开拓性创新,着力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着力提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全面增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制度供给能力,通过7年左右努力,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在高水平改革开放、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奋力打造新时代彰显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中国道路的实践范例。

《若干意见》有三大主要考虑,一是继续高举浦东开发开放旗帜,回答好新时代提出的新命题;二是赋予更大的改革发展自主权,上海将在市级权限内对浦东加快发展的实际需要,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和赋权;三是以市场化改革为方向,以系统集成为方法,聚焦重点加大支持力度。

《若干意见》立足于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为企业和人才减负松绑,激发创新潜力和市场活力,聚焦政府职能转变、全方位对外开放、科创中心建设、产业国际竞争力、高品质城区等在浦东有基础、对全市有引领示范意义的重点领域,加大支持力度,并支持浦东系统实施管理流程再造,为全市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提供经验。

8月6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下称《总体方案》)正式揭晓。《总体方案》确定临港新片区先行启动面积为119.5平方公里,将对标国际上公认的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园区,实施具有较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加大开放型经济的风险压力测试,实现新片区与境外之间投资经营便利、货物自由进出、资金流动便利、运输高度开放、人员自由执业、信息快捷联通。

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表示,《总体方案》主要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坚持贯彻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发挥开放型制度体系优势,推动统筹国际业务、跨境金融服务、前沿科技研发、跨境服务贸易等功能集聚,整体提升区域产业能级,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二是坚持对标国际高标准。在前期探索实践基础上,对标国际上公认的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区,选择国家战略需要、国际市场需求大、对开放度要求高,但其他地方尚不具备实施条件的重点领域,研究提出具有较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三是坚持以风险防控为底线。加大开放型经济的风险压力测试,为长远发展夯实基础。从重点领域监管、信用分级管理和边界安全等不同维度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全面提升风险防范水平。

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寅表示,目前,上海已经把《总体方案》各项任务举措细化为三大类78项安排。一是对总体方案明确的重点政策,将制定23项操作细则,比如境外人才执业、重点领域企业所得税政策等,通过具体项目方式,直接推动15项政策的落地,比如先行先试金融业对外开放等。二是对总体方案明确的创新举措将制定35项实施方案,比如海关特殊综合保税区实施方案等。三是对总体方案明确的区域功能,制定五项中长期综合规划,主要是空间规划、产业布局规划等。

刘云中认为,上海自贸区和张江科学城的建设是目前浦东发展的两大亮点。对于浦东特别是上海自贸区的未来发展,他建议:一是继续保持管理机制、体制的相对稳定性,二是在金融、教育、医疗等服务贸易领域可以和国内的相关改革结合起来,三是在人才流动(特别是科技创新人才、高水平管理人才的国际化流动)方面多做尝试,在一些行业(比如医师、会计、建筑规划等)的国际执业资格互认制度方面做出探索。

他他还还谈谈到到,,张张江江承承载载着着国国家家科科技发展的特殊任务和使命,在创新形式多样化的今天,张江可在高校科研院所资源如何与产业发展有效对接,多学科、多主体如何开展合作等新的产业组织方式方面做出探索,特别是在生物科技和医疗器械等优势领域实现科研突破,解决关键性瓶颈问题,从而进一步发挥其科创中心的示范带动作用。

徐建提到,浦东的开放与改革密切相连。开放也是改革,特别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区域框架下,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的关系要处理好;此外还要处理好一体化与分工分化的关系,都市圈与城市群的关系。对于上海来说,浦东具有不可替代性,在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浦东应该发挥好外溢效应。

浦东发展的未来蓝图正在徐徐展开,2020年,浦东进入“而立”,正当盛年。我们有理由期待,浦东为中国、为世界创造出更多的“浦东奇迹”。

猜你喜欢

张江浦东上海
上海电力大学
上海之巅
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干细胞转化医学产业基地简介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三十年的浦东
张江:不断迭代升级的科创之城
“三不”工作:打造人民调解浦东模式
起马转中炮对屏风马布局探秘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
张江高新区普陀园科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