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的实证研究
2019-08-16张丽珣
张丽珣
【摘 要】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工作,是高校突出思政课主渠道建设、强化政治导向的重要表现。本文以丽江师专为例,从教师队伍、学科建设和思政课改革创新等维度,展开对高职院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的实证研究,旨在探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如何实现落地生根。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课堂;实证;研究
教师、学生、课程和实践作为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的有力支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落地生根的重要载体。以丽江师专为例,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是“进课堂”的前提;改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是“进课堂”的重点;以第一课堂为中心,构建实践教学新模式是“进课堂”的保障;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建设是“进课堂”的关键。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2019年3月18日,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教师是关键。
一方面,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组织思政教师深刻学习、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思想,领会新思想精神实质。引导教师树立科学三观,坚定四个自信,补好精神上的钙。包括邀请专家来校讲学、组织教师队伍参加专题培训等,在提高教师队伍政治素养的同时,将走马人生、深耕课堂的信念根植于心。
另一方面,建设教学团队,开展教学科研。发挥骨干教师的教育引领、教学示范和榜样模范作用,建设若干个结构合理、能力突出、教学规范的课程团队。以课程负责人为核心,共享共建教学资源(如教案课件和多媒体资源等),实现团队成员的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及共同进步,并积极推进名师工作室与精品课程建设。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成为一项全体思政教师情感上高度认同、行动上长期坚持、成就中硕果累累的工作。
二、搞好第一课堂教育
围绕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三个标准,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深化思政课教学的时代性、加强时效性,在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基础上,不断增强课程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首先,备课阶段。开展专题教学,坚持集体备课,通过“形势与政策集体备课会”、“廉洁修身集体备课会”交流教学观点、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对教案编写、课件制作、课堂教学组织的研究。开展2018版新教材使用的网络培训会、云南省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研讨会等,用好新教材、探析重难点,将新时代思想写进课程讲义、写进讲课教案,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教育教学体系、学生学习认知体系融合发展。
其次,授课过程。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积极实践“讲学研”互动式、实践式思政课教学方法,打造精彩课堂。结合00后大学生的性格与生活特点,在课堂教学中精选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内容,利用先进教具优化教学设计。摒弃传统“填鸭式”、“重授课”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小组合作(例如:实践调研报告)、案例分析(例如:时政热点分析)和情景教学(例如:模拟法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课堂教学突出时代特色、培育先进理念,发挥引领、辐射作用。
最后,听课互评。这是一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建设的具体要求,也是思政课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工作路径遵循听课之前明确目的、听课之中观察记录、听课之后完成报告、集中讨论后交流反馈四个原则。开展骨干教师示范课、校级公开课,是提高思政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这一过程中掌握基本听课互评技能、注重听课教师认同感、坚持平等互助是关键。
三、构建第二课堂教学模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倡导的思政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和必然趋势。自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教社科【2015】2号方案实施以来,“建设与课堂教学相互促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学体系”作为重点建设内容被写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创新计划。
以丽江师专为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构建按照“1+1”的思路,旨在围绕第一课堂为中心,以第二课堂建设为重点,通过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观察、操作、实战以强化实践教学,建设与第一课堂教学相互促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学体系。其中,第二课堂的建设集中体现为“三个一”平台的搭建,即:一成立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社团,着力培育学生理论骨干和理论社团;二每学年组织一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辩论赛,围绕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着力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品质;三每学期组织一场座谈会,结合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开展学生系列主题座谈会,让学生在讨论中增进价值认同、增强理论自信,坚定理念信仰,自觉砥砺品性。至2019年初,丽江师专已率先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中成立“青年马克思主义学社”学生社团,与丽江市博物馆、玉龙县开南研习所等单位共建多个实践教学基地,拓展思政课实践课堂。一方面,推进了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创新;另一方面,有益于将创新成果真正内化为我校思政课教师过硬的教学基本功,以打造丽江师专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学的新名片。
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的协同发力
按照总书记“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要求,深入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全过程、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融入高校立德树人全过程,做好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一方面,推进育人协同机制,健全育人保障工程。建立健全学校党政领导牵头、职权部门协调机动、培养学院主要负责的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学生工作相关考评指标,将育人保障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建立健全学校德育管理机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展健康安全教育、道德法治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将学生培养为品德高尚、技能拔尖、气质高雅的时代新人。
另一方面,全过程引领学生成长发展,做好引路人。制定《大学生全员育人工作方案》,将同专业、同年级学生纳入导师制工作体系,指导大学阶段的思想政治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学业发展以及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引领。提升师范大专院校学生核心素养,在继承和发扬传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养大学生作为“强国一代”的自豪感、责任感与使命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培育敬业乐业精神。
五、結语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有利于增强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师生的文化自信。通过结合学科建设和学校工作,以寻求新思想进课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契合点,这一思维路径,使思政课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发挥思想引领作用。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这一课题的研究有赖于整个团队的不懈努力,前路美好,未来可期。
【参考文献】
【1】全面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张维.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18)
【2】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葛瑞.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