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卷

2019-08-16

美文 2019年16期
关键词:审题事物题目

●真题回放

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真题解读

2019年上海高考为新材料作文。属于感受认识事物类材料。题干用语简洁,却意蕴丰富。考生需仔细涵咏,读懂试题潜在内涵,审准题意才可下笔。题目特点有三:

首先,作文审题难度增加。材料仅仅61字,主旨为“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这也秉承了往年简洁的风格。审题看似容易实则为难。只有抓住主旨句中的“更”与“中国味”仔细推敲,方可切实把握题旨:“更”意味在比较和鉴别的过程中,我们才能更好地发现事物的特征,以便能够更深刻地感受我们的“中国味”,“中国味”意味当然可以写音乐的“中国味,也可以延伸到写音乐之外的“中国味”,比如中外建筑、中外園林、中外饮食、中外服饰……甚至婚姻,总之,必须要用比较论证,从比较中把你体会到的“中国味”讲清楚。材料增加了考生在作文审题上的难度,更考查了考生的文化底蕴。

其次,试题思辨色彩明显。题目具有很强的思辨意识,要求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由此及彼、由浅入深进行广度与深度的思考。就音乐写音乐当然可以,但写音乐之外的文化艺术,则更会高出一筹,更能体现作者的理性思维,但不论是写音乐,还是写其他文化艺术,都必须通过与众多不同文化相比较,通过比较,才真正深刻感受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发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进而找到差距,也树立文化自信,汲取“其他音乐”的精华为我所用。写作时要注意,不仅要表现自己,而且更注意言他。因此,此文题颇具思辨性,能考查考生们的思辨能力。

再次,题目反猜测性强。这个作文题目一反当今从时政类素材选材的时弊, 材料摘自于著名作家辛丰年1990年发表的一篇文章《耐人寻味的中国味》,原文如下:如果不是倾听西方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可能自己也就不会对音乐的中国味发生兴趣,从此有意识地寻味。听了古琴曲,见到赵元任的《新诗歌集》,才懂得还有中国味这个题目。作者从29年前的杂志选材,略加改写,编写成一道考题,让押题人之未想,鲜有押中者。

●思路导航

1.既不迷失自我,也能欣然接收他者长处。言论材料。冯友兰: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且和平。孔子:万物并行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事例材料:《春节序曲》,包含着浓烈“中国味”的过年气息,然而这首交响乐采用的乐器既包含了中国鼓、中国小镲,同时也包含了提琴、长号、双簧管等西洋乐器。童安格之《耶利亚女郎》乃采自南美桑巴之风,《达坂城的姑娘》乃维族之风,刀郎、凤凰传奇更是把民族之风美到极致。西洋乐器如钢琴小号之类娱人,古琴娱己,独处一室,抚琴一曲,亦别有意趣。

2.在比较和鉴别当中,才能更好地发现事物独一无二的特征与本质。理论材料。意大利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就会以为这就是全世界。鲁迅: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事实材料:雄壮高亢的国际歌和国歌,与靡靡之音的区别。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的差异。

3.音乐、文化、文明等并无国界和民族之别。理论材料。费孝通: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事实材料:前些年沸沸扬扬的徐晓东挑战中国传统功夫,促使人们思考中国传统格斗技术和其他类型的格斗技艺之间的关系。世界各国科学家联手攻克医学、环保、科技、网络、智能等难题,造福全人类。

●考场误区

1.缺少比较权衡。不少考生看题匆匆,没有注意到题干中有“更”这个字 及 “中国味” 的引号,以致写作时文中无“比较权衡”,没有重点写出自己意识到“中国味”与其他“中国味”的不同之处。

2.缺少文化底蕴积淀。不少考生平时不参与不关心社会文化活动,不重视课外阅读,没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不会欣赏艺术作品,“两耳不问窗外事,投入补课和刷题”,面对这个作文题,不少考生平日记的素材一时用不上,而很长时间束手无策,眼看时间不多只好拼奏成篇,无细节,无语言,面目可憎。

3.立意肤浅。挖掘要深,为文之道也。不少考生没有深谙此道。仅停留在列举“音乐的中国味”的种种现象上,使得立意肤浅。文章要写出深度,还需要阐述从特殊到一般的逻辑演进,即由音乐到中国味,再到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这样,文章才有深度。

(解析:高星云 程立海)

猜你喜欢

审题事物题目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准确审题正确列式精确验证
七分审题三分做
再三审题,由表及里
单独中的洞见
追根求源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你的情绪够稳定吗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