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生 “ 说 书 ”
2019-08-16袁国虎
袁国虎
巴山苍苍,蜀水茫茫。
人才济济,故事洋洋。
公元1897年,也就是光绪在位二十三年的一个下午。重庆主城大街之上,骑马坐轿浩浩荡荡,一行人来到了当年山城免费的道教旅游景区五福宫。这里的监院孤峰道长早就在门外恭候:“此番重庆府童子试科考刚刚结束,府尊大人辛苦受累。今乃重阳佳节,秋高气爽,桂香橘黄。听闻大人出行赏秋、登高眺远,畅游五福宫。故而贫道在此恭迎,无量寿佛,请!”
一行人簇拥着时任重庆知府大人鄂芳进了五福宫。鄂芳迈开方步,左右环顾:“道长,哪里可以俯瞰山城?”
“回禀府尊大人,桂香阁。”
“好,带路。”
道长朝前带路,从太清殿穿玄帝宫直奔桂香阁而来。九九重阳,花开时节,幽香四溢,视野开阔。道长命人在桂香阁内备好香茶,走上台阶,绕过回廊,跨进阁门,位分主次而坐,茶罢落盏,饮罷归盘。就在此时,阁外回廊之上响起了清脆的童声:“偶立秋原上,苍然望不穷。风云萧瑟外,天地泬寥中。”众人一听,交口称赞:“嗯!虽说孩童之声,真是出口不凡。”阁内所有人的眼光都齐刷刷地聚焦在回廊上这位十一二岁的少年身上。此子可谓少年老成,个头比同龄人要高出许多。当时的称谓叫“小大人”,前些年的说法叫早熟,按现在的形容叫长得有些着急。只见他脸朝外,背向内,仰天长吟,抒发胸臆。有人一眼认出:“大人,他就是本城神童邹威丹。此次府考……”
“哦,嗯……”鄂芳想上心来。就在几天前的童试之上,论邹威丹的文采应当名列前茅。但鄂芳看了他的卷子甚是不满,认为他小小年纪议论国政,实属狂妄。朱笔不点,致使他名落孙山。没想到今日不期而遇。鄂芳想着,脸上略显不悦之色。正巧被旁边有些拍马屁不嫌屎臭,舔肥又不怕闷油的家伙察觉,马上行动,想将邹威丹撵走:“府尊大人在此,闲杂人等一概回避。娃娃家家的,天高地厚都不晓得,还说什么‘天地泬寥中去……”不料这一举动惹恼了邹威丹。转身掸袖,信步走入阁内。但见他眉横春山之黛,眼露智慧之光。咄咄英姿,很有几分初生牛犊不畏虎的气势。或许大家对这位巴县神童邹威丹知之甚少。不过后来他改名叫邹容,想必各位都不陌生。这个地道的重庆崽儿就是那个时代的骄子。今天,我用四川评书讲述巴蜀俊杰,正是文化自信的充分体现。
两句话的功夫不过眨眼之间,这位巴县神童邹威丹已然立身于桂香阁内。
“请问,你就是重庆的知府鄂芳?”
“胆大!”
“住口!”
“人都没有长醒,竟敢直呼府尊大人之名讳!”
“名字取来就是拿给人喊的。不信你们看人家喂的狗,来宝、旺财。喊谁来,谁就来。”
鄂芳内心极度不爽,表面却强装镇静:“对对对,名字取来就是拿给人喊的。”
“如何?他自己都认可,尔等趋炎附势之辈,休得唠叨。”
“你…哎呀,没得事多听一听评书嘛,语言需要艺术,艺术包装语言,同样的文字,不同的组织,把顺序颠倒一下,喊鄂芳知府也要顺耳些嘛。”
“要你管,哼!”
“你叫邹威丹?”
“晓得你还问。”
“看你小小年纪,资质不凡。你可知此番因何落榜?”
“不晓得,也不想晓得。”
“就因为你恃才傲物,狂妄至极,乳臭未干的稚童,竟敢议论国政。所以呀……”
“巴心不得,求之不得。”淡定的神情,随口的回答,一副毫无所谓的态度,倒让鄂芳懵了:“啊?自古学而优则仕,难道你就不为之而遗憾?”
“哼!此番赴考,并非个人意愿,奈何家父所逼,才不得不进考场。腐臭八股我不愿学,衰世功名我不愿得。我倒要劝你,仕而优则学。”
“胆大!妄言当今盛世为衰世。你想造反?”
“当真是知府大人,说些官话来吓人。你刚才不是说我是一个乳臭未干的稚童吗?我怎么造反?况且我手无缚鸡之力,并且你们人多势众,我孤掌难鸣,而且古人说的‘秀才造反,十年难成,何况我还是一个童生。况且、并且、而且,我且!”
“哟哟哟,本府说他一句,你们看他,唉!毕竟就是个娃娃,倒不必跟他计较。呵呵……”
“对对对,呵呵……”
“是是是,呵呵……”
“哦哦哦,呵呵……”
“嗯嗯嗯,呵呵……”
“哈哈……”
“你们看,他自己都笑了。哈哈……”
一片笑声缓冲了紧张的气氛。此时,鄂芳也放下了知府的架子,换了一个长辈的形象:“嘿嘿,你也觉得自己好笑啊?那以后就要改。”
“我好笑?哼!搞错没得哟,究竟哪个在笑哪个?”
“难不成你在笑我?”
“是嘛,你看你眼睛小、嘴巴大、脚杆短、手杆长,不笑你笑哪个?未必笑他们?他们还不够格。”
旁边左七个、右八个,七、八加起一十五个,这些家伙心想,吔!这娃是蚊子咬菩萨,认错了人啊!
“你胡说!”
“焉哉乎也。”
“你放屁!”
“臭而不可闻也。”
“你……”
“你……呃,就是你。”
“我、我……我又没惹你。”
“你刚才不是让我学一学说书人的语言艺术吗?好,尔等站坐随意,洗耳静听,听我仿效说书人来为这位知府大人开相。眼睛小聚光,善于观风察色,见风使舵;嘴巴大吃八方,说大话;手杆长捞名捞利;脚杆短便于下跪屈膝,磕头作揖。朝廷的俸禄、百姓的血汗把他养得来脑满肠肥、油光水滑,穿补服、戴顶子、打官腔、坐轿子。清政府正因为有了太多太多像他这样的官僚,导致朝廷腐败无能,列强瓜分中国,签下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羞死先人!而今,长江上布满了高鼻子洋人的兵舰炮船,这些官僚,对恶狗不敢用棍子,对强盗不敢用刀子,不知自悟,不知自耻。依旧是翎顶大帽,补服官袍,悠哉游哉,到处逍遥。朝珠当成把件搓,包浆都盘出来了。劣劣劣,太卑劣,枪口下,定变节。欺上瞒下全是套路‘嗯、啊、呃、是……,做知府于你而言有些屈才,到北京天桥说相声,以你的天赋倒是一个不错的捧哏。”
气势慷慨激昂而不乏谐趣,语言明快锋利而不失机趣。邹威丹口吐珠玑,其余人呆若木鸡,少年邹容的这番谈吐真不一般,当然,一般的少年也说不出这样的话。不然,后来十八岁的他如何能写出一篇华夏四万万同胞为之振聋发聩的《革命军》呢?这篇《革命军》可谓雷霆万钧,吹响了推翻封建专制的号角,葬送了满清王朝的统治,开辟了民主主义的道路,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了“中华共和国”的口号!但是鄂芳那阵哪知后来,如果他有先见之明,我想在桂香阁上,哪怕邹威丹是未成年,鄂芳也要把他抓来关起。这毕竟只是我的猜测,镜头还得继续回到当时的桂香阁。
此时,阁外天色骤变,乌云密布。阁内的鄂芳,脸色随着天色变,由红转白,由白转青,满脸阴霾,黑起眼睛。眉毛胡子皱在一堆,一脸囧相。看到府尊大人的尴尬与无奈!嚯唷,这些人一窝蜂意欲将鄂芳拥出桂香阁。
“走了啊?已经起风了,马上就要下雨了,要不歇一会儿,我再给你返个场。”
鄂芳心想:哼!我还经得起你返场?不说民不与官争,呃,今天是九九重阳节哟,我年近花甲也算老年人了嘛……唉!都怪我今天出门没有翻黄历,晦气!闻仲去不得绝龙岭,庞统走不得落凤坡,鄂芳来不得桂香阁,下辈子都不到这里来了。
“走。”
说走就走,赶紧走,快走,走。走走走走走啊走,走到九月九。这两句歌词可能就是那时专门为鄂芳写的。
果然下雨了。跨出阁门“滴滴哒哒”;绕过回廊“洗洗刷刷”;走下台阶“哗哗啦啦”。电光闪闪,雷声隆隆,一个闷雷过去,紧接又是一个炸雷,这炸雷恰似掀天揭地般地从桂香阁顶上“轰隆咔嚓”。伴随着倾盆大雨、雷鸣闪电的还有那立身于阁内的邹威丹发出的爽朗笑声“哈哈哈哈哈……”
“你……”鄂芳气得眼睛鼓,嘴巴嘟起像夜壶,心跳加快,大气直出!
这正是:少年邹容斥知府,
口若悬河说评书。
碰响舌尖风云变,
神州男儿有风骨。
点评:
评书的创作需要在历史的长河里、在当下瞬息万变的现实生活里,去寻找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符合当下审美观念的,又是人们普遍感兴趣的人物和故事。这个材料选择的过程,就像在无垠的生活空间和浩瀚的大海里捞针一样。《书生“说书”》“捞”得精彩。作品选材离当下生活不远不近。晚清的历史,在人们脑海里大都有个模糊的印象,可这又是谁也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事件。所以在这个时间段发生的故事听起来足够新鲜、足够亲切,也足够吊人胃口。
《书生“说书”》的主要人物是“神童”。能叫“神童”的人一定不同于凡人,历朝历代的“神童”总会让人眼前一亮,让人叹服。可这作品里的“神童”后来又成长为了革命者,这样的“神童”更少见,也就更显与众不同。这样的人物所引发的故事注定会引发人们的兴趣和好奇心。作者在“巴山苍苍,蜀水茫茫。人才济济,故事洋洋”之中,独选他来演绎一段充满正义感且嬉笑怒骂皆幽默的故事,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匠心独具。
为了避免故事规规距距正说正论的干涩,作者巧妙地让“神童”借“说书”来展开故事,“说书”意味着艺术化,这就让严肃的故事有戏有噱好听好看了。说书是说书人表演的长项,在书中让“神童”说書,这样设计也有了可以夸张和幽默的基础。
在桂香阁这样的地方,在“九九重阳”这样的季节,让“神童”斗“知府”,这样的故事是独特的、与众不同的,也是新鲜的。
这个作品语言精致。如开篇第一句话:“公元1897年,光绪在位二十三年的一个下午。” 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时间交待,还将书生说书的时代政治背景丰富地建立起来了。好作品一句话,会让观众浮想联翩,思绪万千。曲艺作品要“抓人”“拢神”,就要通过精致的语言引领欣赏者去展开无限的想象空间。
这个作品设计夸张。比如作者让“神童”借着“学一学说书人的语言艺术”为“府尊大人开相”。名为“开相”,实为是对权贵庸人的无情嘲笑与抨击。一番伶牙利齿的“说书”像匕首快刀剥去了“府尊大人”道貌岸然的虚假面皮。虽然这一段落的设计有很大夸张,但让人听着过瘾。因为对该骂的人或事,即使骂过了头,观众也会觉得痛快。为什么呢?因为这种见风使舵、捞名捞利、脑满肠肥、欺上瞒下,误国害人的腐败官僚,他招恨,他该骂。
这个作品表达幽默。比如介绍“神童”:“用我们一句成语来表达,叫少年老成,当时的话来说叫小大人,前些年的说法叫早熟,而今的调侃叫长得有些着急。”按照“包袱儿”的层次,四句话正好四番儿。这些“包袱儿”的使用还有说唱交错的设计舒服得体,既丰富表演,也让人耳目一新。
作品中对影视艺术的借鉴,也值得学习。比如,从“邹威丹口吐珠玑,其他人呆若木鸡”得出“少年邹容真不一般”的结论后,作者采用电影“蒙太奇”的手法,马上把画面切换到了“神童”邹容十八岁写出振聋发聩的《革命军》的历史画面上。这让桂香阁上的“神童”斗“知府”的故事多了一个欣赏层次,也加重了作品的份量。这个画面闪出去马上又闪回来,作者一句“这毕竟只是我的猜测,镜头还得继续回到当时的桂香阁。”场景切换信手拈来,合情合理。
读过这篇作品我们会悟到:如果没有选材的巧妙,没有取舍的智慧,没有编织的心计,没有遣词造句的洗练精彩,没有敢笑论天下评说世态炎凉的魄力,那就创作不出优秀的曲艺作品。
(点评人:国家一级编剧 孙晨)
(责任编辑/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