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国“双元制”实训框架对我国实训基地建设的启示

2019-08-16孔琳

职业 2019年8期
关键词:双元制培训中心校企

孔琳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构架、特点及与职业能力培养的内在联系,提出我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应进一步突出职业能力不同阶段的成长需要,满足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功能需求。

关键词:双元制  实训基地  启示

一、德国“双元制”实训基地的组成形式及特点

德国“双元制”的教育体系决定了实训基地的组成形式。可以概括地认为,“双元制”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由三个部分组成。

一是职业学校内实训基地。尽管职业学校,承担的教学任务是以理论为出发点,通过实践为理论教学服务的,但学校的实训条件必须满足实践教学需要,即实训场地面积及实训设备、设施必须配套齐全,满足国家职业培训实训条件要求,且需经工商业协会(IHK)或手工业协会(HWK)的验收合格。

二是企业培训中心和跨企业培训中心的实训基地。企业培训中心是指像德国大众、宝马、奔驰等大型企业,自身有资源条件,在自身企业内建立培训中心,相当于我国计划经济为主体时期的厂办技校。企业培训中心实训基地建设的特点是:实训条件资源充足,与企业结合紧密,实训设备多以生产型为主。跨企业培训中心是由中小型企业与行业协会共同出资共建的校外实训基地,跨企业培训中心隶属于协会,独立经营。跨企业培训基地在德国普遍存在,跨企业培训中心实训基地的布局模仿生产真实场景,体现“教、学、做一体化”,接近企业培训中心的实训条件,体现生产环境的真实性。

三是对于切削加工等学制为3.5年的专业,最后一学期的实训基地是企业生产岗位,类同我国职业教育的顶岗实习,即最后半年实践教学在企业生产岗位进行生产劳动,由学校和与学员签订培训合同的企业共同完成。

二、德国“双元制”实训基地建设与职业能力培养的内在联系

1.三种形式的实训基地建设与职业能力成长培养的三个阶段相吻合

德国职业教育是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能力培养模式。在能力培养方面,德国“双元制”教育的教学内容及受训者能力成长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某一个技能模块不是一次性学完,而是根据学生认识能力逐步提升。这与我国传统的单项技能一个阶段培养到位的做法相比,更符合认识规律,学生技能得到循序渐进的提高。

基于这种能力成长规律,“双元制”教育把培养阶段也划为三个能力成长阶段,即第一阶段为基础阶段,分别在学校实训基地和企业培训基地进行,学校实训基地培训相对占主体,主要进行专业学习领域内的相关工种基本技能训练和劳动纪律等职业习惯培养。第二阶段是专业能力的培养,以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任务实践教学为主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第三阶段,特别是3.5年学年的最后半年是在企业的生产车间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主体,进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那么,与之配套实践教学的实训基地建设必须与之相对应相结合,即职业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要担任第一学习阶段的实践教学任务,满足国家下达的实践教学计划要求,主要解决基本技能训练和实习仿真环境模拟。企业培训中心及跨企业培训中心的实训基地建设,要承担第二学习阶段的实践教学任务,满足国家下达的实践培训执行计劃要求,具备项目教学任务完成功能建设,同时满足专业学习领域的多工种多功能学习。

第三学习阶段的实训基地是企业生产车间。企业必须为学生提供最后半年的实习条件。不同实训基地与学生技能成长的阶段是相匹配的。实训基地之间功能互补,充分体现了企业和学校资源优势互补,任务共担的优势。

2.“双元制”实训基地建设为能力培养提供充分的功能配套设施

德国的培训中心实训基地给人最大的感受是场地面积不一定大,设备数量不一定多,但设备种类及配套实践教学的设施齐全,整体印象是“干净整洁、设备门类齐全、配套设施完善、教室空间利用充分”。以切削机械师的机械加工车间为例,除了各类切削机床之外,另外配有六角桌子及凳子供学生编制工艺书写作业,辅助设施包括工件、展柜及工卡量具专用柜,工作服存放柜、垃圾分类食物箱、洗手池等应有尽有,为实训学习养成良好职业行为习惯提供了充分便利的物质条件保障。

3.校企实训基地之间实现了资源互补任务共担的职业教育优势

企业培训中心与学校的实训基地在培养学生方面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优势。学校重在通过实践使学生系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实训试验结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试验与认知实习。企业培训中心的实训基本突出了工作过程,实践与工作相结合,体现专业技能的训练,且企业的培训中心直接把先进的设备和先进的材料运用于学生培训过程之中,学生在企业实训中心可以接触到最先进的工艺工装,真正把“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四新学习落到实处。企业顶岗实习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校企学生培养的无缝对接。

4.实习基地的教师队伍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团队合作授课,更加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实训基地建设包括场地设备设施建设和实训师资队伍建设。我国的实习教师专业组基本上以工种划分,如钳工组、车工组、数控加工中心组等,即以工种划分为导向的授课体系,而“双元制”的培训团队是以学习领域划分团组的,一般每个专业的培训内容可分为13个学习领域。一个教学专业组即一个教学团队,承担一个或若干个教学领域的培训任务。那么这个团队可能由这一学习领域所需的钳工教师、车工教师和剪切、校正弯曲专业教师及部分文化理论课等教师组成。工作期间集中备课,分工协作、互为一体,形成团队作战能力。

5.对实训教师准入资格要求比较严格

企业实训教师一般是具有5年以上企业工作经验的工程师和技师,经过教育学和专业教学方法的培训,并通过国家的考试才能取得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学校实习教师必须是职业学校毕业,再通过1~2年在师傅学校学习并获得师傅资格证书,然后再经过一年的教育学、心理学等和教学方法的培训,且通过国家组织的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考试。

三、“双元制”实训基地建设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1.实训基地建设要符合不同阶段技能培养的需要

德国的实训基地分为学校实验实训中心和企业培训中心,分别承担基本技能培养和综合技能培养功能,且企业为培训主体。由于国情不同,我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程度低,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是政府和学校。学校是主体,且学校的实训基地涵盖德国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和德国企业培训中心两部分实训基地功能。但不管是哪种投资建设体制,实训基地建设的功能都要符合不同阶段职业能力培養的客观要求。建议学校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德国职业学校实验实训场地,重点实现基本技能的训练,譬如车工实训室、铣工实训室等。一类是德国企业培训中心实训基地,要体现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实训车间,譬如切削车间,同时要有车床、钳台工作案、钻床、铣床等门类齐全的机械设备,以实现项目教学的需要,因为项目教学一般是企业内多工种的合作。

2.实训车间不易过大,要讲究车间面积、设备数量及配套设施功能与“一体化”小班实训教学的匹配性

近些年我国实训基地在某种程度过多追求“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外在表象,有些实训车间几千平方米,动辄清一色的车床几十台上百台。但在实际教学中,几个班级在同一个车间上课,互相影响,相对于小班化化教学效果差。其次,设备种类单一,配套设施不全,不适于一体化项目教学的任务完成。一体化教学的实训车间应充分体现德国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实训车间配备。

3.加强政府支持、企业参与共建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多元化模式探索

在德国大型企业建立企业培训中心,中小型企业在行业协会的指导下建立跨企业培训中心非常普遍。在我国,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正处在发展阶段,政府应进一步推动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活动,完善和落实校企合作培养的法律政策制度。学校也应主动巩固和探索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多元化模式。

一是巩固完善顶岗实习形式的校企合作基地建设成果,切实抓好“六定”培训工作,发挥好合作实训基地培训功能。近年来,由于企业近期以自身发展效益为主体,缺乏长远发展人才培养储备规划,出现一种职业学校注重学生招生培养关心企业使用要求少,企业关心招工质量而淡化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培养的脱节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顶岗实习实际为廉价劳动力使用的情况,所以校企双方都应围绕顶岗实习培训计划,加强企业顶岗实习“定课题、定岗位、定师傅、定学时、定期轮、定期讲座与辅导”等六定的落实。

二是加强企业参与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引企入校,借鉴德国企业培训中心经验,从培训计划到培训实施过程,实现实质意义上的双元合作培养。可以引导企业分别在学校以自己企业名称建设校企共建专业实训中心,构建该企业真实的职业训练环境,实现真实生产工作过程,服务于企业部分产品产教结合加工,服务于企业职业培训和学生项目教学和顶岗实习。

三是在学校或企业建立校企共建产品研发试验实训中心,主要服务于企业技术人才与学校教师的技术交流与产品研发试制等工作,实现教师教研与企业技术合作。

(作者单位:南阳市高级技工学校)

猜你喜欢

双元制培训中心校企
首都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简介
森浦上海展示培训中心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双元制”模式在导游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我对德国篮球的理解
北京市劳保所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