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世赛标准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2019-08-16王斌

职业 2019年8期

王斌

摘 要:实训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特色。职业院校实训基地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条件。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是职业院校专业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职业院校发扬办学特色、推动产教融合的关键所在。当前职业教育正进入快速发展期,各职业院校都在规划和建设实训基地。然而在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实训基地、怎样建设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实训基地等问题上没有清晰认识,特别是在对接世界技能大赛标准、瞄准信息化和智能化、提升软实力方面缺乏深层次思考。本文以湖南工贸技师学院塑料模具工程项目世界技能大赛(以下简称世赛)基地建设为例,对基于世赛标准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世赛标准  塑料模具工程  校内实训基地

课 题:本文系2017年度湖南省技工教育教研重点课题“世界技能大赛数控模具项目训练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KT2017006)的研究成果之一。

2019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出,到2022年,建设300个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而世界技能大赛竞赛标准(以下简称世赛标准)和规则都高于国内标准和规则,并伴随着产业发展新潮流不断调整完善,与“互联网+”等新理念、新技术紧密相连,代表了各领域职业技能发展的最高水平。基于世赛标准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就是落实国务院《通知》的具体体现。

一、目前职业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众多在建和已经建成的职业院校校内实训基地总体来说可以满足学生基本训练需求,但要完成竞赛集训任务和幫助学生掌握高精技术技能,以达到与企业先进技术零距离对接,则显得捉襟见肘、难以为继。

1.与世赛标准差距较大

许多职业院校不了解世赛规则和标准,实训场地的建设从规划设计到组织实施视野不广、格局偏小,传统实训模式痕迹特别突出。比如重加工操作轻检验测量,重封闭训练轻开放互动,重教学规范轻研讨反思,重夯实基础轻层级目标,重学生考核轻教师提高等。这样按照传统模式建设的实训基地很难满足世赛的要求,也无助于现代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2.产教融合机制建设不到位

《通知》中明确指出要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但由于许多学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标准不高,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由双方共同遵守的考评制度和相应的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的管理机构,对教学实施、生产效益、师资队伍建设、双方履约情况不能作出客观评价,产教融合并不理想,导致仪器得不到充分合理使用,生产性实训无法完成。

3.信息化和智能化程度不高

绝大多数职业院校办学历史悠久,重点专业的实训场地建设受到资金、时间、条件的限制,在现代信息技术方面的投入和改造严重滞后,导致实训的教学及管理手段相对落后,没有真正形成以提高学生新技术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中心的职业院校实训教学模式。

4.软实力提升力度不够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各职业院校加大了对实训场地设施设备的投入,有些实训设备的添置一味追求高、精、尖。然而师资队伍建设又相对比较滞后,没有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部分院校甚至出现了设备买回来几年了仍然闲置的现象,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

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对接世赛标准的意义

1.对接世赛标准就是与国际上最先进的理念接轨

有“技能奥林匹克”之称的世界技能大赛,作为当今世界地位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职业技能竞赛,经过半个多世纪不断完善和改进,其理念、竞赛规则、技术标准、裁判选拔、基地建设、工作流程和组织方式都代表了当今世界职业技能领域发展的先进水平。对接世赛标准,对于职业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来说,可以少走弯路,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2.对接世赛标准能够突出校内实训基地的实践性、职业性和创新性

教育部关于《高职高专教育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以应用性和实践性为原则重组实践课程,建立符合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该实践教学体系的提出,对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世赛标准建立的校内实训基地各项目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深度融合,世界知名企业纷纷主动参与到基地建设中来,场景布局、设备摆放、功能划分与企业的岗位设置完全贴合,企业参与基地设计和建设,能够确保实训仿真模拟性与产品技术的推广应用结合。

以世赛项目中的塑料模具工程项目为例,该项目的加工区、设计区、装配区、产品成型区、检测区互为一体,但功能分区又相对独立,学生在整个区域就能完成产品的设计、加工、检测以及创意更改等工作。这样更加有利于对实习学生实践性、职业性、创新性的培养。

3.对接世赛标准才能使实训基地建设真正实现开放、共建共享

“开放、共享”作为世赛的重要理念,在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以世赛标准建立的校内实训基地,每个项目的建设都包涵了专家室、技术分析室、材料室、监控室、卫生间等,最关键的是还设置了体验区和自由参观通道,比赛期间邀请各级政府、企业、媒体、教师和学生到现场参观和体验。同时,通过各种论坛、讲座等形式进行宣传,促进各方思想碰撞和技术交流。把实训基地打造成技术练兵的标杆,形成类似技术沙龙的氛围,可以带动越来越多的社会团体和年轻人支持和参与技能竞赛,形成“技能宝贵、劳动光荣”的良好社会风气。

三、对接世赛标准建设实训基地的具体实践

湖南工贸技师学院于2017年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为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在基地建设之初,如何实现与世赛标准对接,在实现大赛功能的同时又能做到产教融合,满足学院专业实习的需要,成为我们思考的主要问题。学院先后派员走访了湖南、广东、山东、海南等多家世赛基地单位,并与沈阳机床、DMG、卡尔蔡司等多家企业的负责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对基于世赛标准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进行了深入探索和实践。

1.对接世赛标准,借鉴成功经验,着重机制建设

学院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学院管理实际,专门成立了实训装备中心,通过该中心协调管理各系部(二级学院)的校内实训基地,实训装备中心既负有对实训基地统筹与管理的职能,又兼具了对各系部(二级学院)实训管理的考核职责。学院先后根据世赛要求完善修订了《实训基地运行与管理办法》《实训基地设施设备使用管理制度》《实训基地日常考核办法》等基地管理制度,编制了《实习工作日志》《交接班记录》《设备保养卡》,机制建设为实训基地的良好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2.对接世赛标准,携手知名企业,实现校企共赢

学院按照世赛的组织方式、技术标准和场地要求,对所有实训场地进行规划和设计,要求每个基地都携手2家以上的国内外知名企业,按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要求进行改造或重建。邀约企业全程参与场地布局、设备选型、设备安装、后期服务、竞赛跟踪等环节。学院为此还专门制定了《校企合作实施管理办法》,明确了企业参与合作的责、权、利,通过利益上的协调和制约,促使校企双方在合作的过程中换位思考,达到协调与统一,推进互利双赢。

3.对接世赛标准,突出功能分区,实现“互联网+”

学院在进行实训基地规划设计时,就提出 “功能齐全、设施齐备、高端引领”的建设目标,要求基地建设要融“教学、生产、培训、集训、竞赛”为一体。

以模具实训基地为例,学院除了设备引入世赛标准外,在功能分区上,借鉴了世赛基地模式,规划建设有专家评分室(一体化教室)、检测室、模具设计室(机房)、休息室(教师办公室)、工量具存放室、数控加工区、打磨装配区,做到功能齐全,可以很好地完成竞赛与教学相互切换。同时,引用先进的现代化车间布局方式,在实训设备上安装网络设备,把实训车间接入校园网络,利用网络技术将实训车间与工学体验中心、一体化讨论区、教学资源管理系统连接起来,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互联网+”。

4.对接世赛标准,畅通信息渠道,打造一流团队

一流的师资团队,是实现实训基地效益最大化的根本所在。学院提出每个实训基地至少对接一个以上世赛项目,每个项目至少要聘请一位世赛专家作为基地顾问,不定期对实训基地的规划、实训教学的开展、竞赛工作的部署、培训课程的开发、青年教师的成长进行指导和点拨。近几年,学院送教师前往国内各世赛基地培训达100余人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师资队伍,众多青年教师和学生在全国大赛中展露身姿,在世赛、全国数控大赛、教师职业能力大赛、全国职业院校大赛中均获得骄人成绩。

四、小结

以世赛标准为参照建设好校内实训基地,扎实做好世赛成果转化和应用,把世赛的先进理念,科学的训练方法、先进的技术工艺、严谨的组织方法应用到教学改革和实践中去,是推动我国在世赛中再创佳绩,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的重要法宝,更是我国职业教育内涵建设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陈长远.世界技能大赛工业控制项目中国集训基地建设与运探索与实践[J].中国培训,2018(4).

[2]冯为远.打造一流世赛基地  培育一流技能精英—世界技能大賽全国集训基地建设和选手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培训,2018(4).

[3]王铁流,王建军.高职高专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9).

(作者单位:湖南工贸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