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专业实习生就业情况调查与对策研究
2019-08-16蔡静
蔡静
摘 要:中职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职学校如何培养出受社会欢迎、企业喜爱的技能型人才,如何引导毕业生顺利走上社会,走向市场,使学生顺利就业是目前值得研究的课题。作为学校实习班班主任,笔者选择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高三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就业问卷调查,对学生实习过程的四个阶段:实习前期、实习初期、实习中期和实习后期进行问题调查和分析,并进行相关策略研究,对提高学生就业质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职学生 实习生 计算机专业 就业情况
一、研究的现实背景
1.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的社会背景
近几年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本科生就业不如高职生,高职生就业不如中职生。的确,有些学校的毕业生供不应求,与大学生“就业难”截然相反,中职生就业出现了香喷喷的趋势,就业形势相对乐观。但高就业率背后却也存在着低就业质量、低对口率的现象。本文对笔者学校计算机专业的三届实习生就业情况进行跟踪调查,见下表。
通过以上表格统计发现,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存在以下问题。
就业专业不对口:2016届至2018年学生就业专业对口率仅为:29.6%、31.5%、35.9 %;反映出就业专业不对口,进入实习后,部分学生将面临重新学习技能,寻求工作岗位的局面。
就读高等院校成人班人数上升:6%、9.7%、9.4%,折射出中职生找工作容易,找好工作难,部分学生想通过进修拿到更高学历文凭,也反映出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出资让子女参加高等院校大专函授班学习,反映社会对高学历的需求欲望比较强烈。
中职学生就业体现出起点低,专业不对口,工作不稳定的特点,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若想在社会上立足,找到理想的专业对口、薪资尚可、有发展前途的岗位,有一定的难度。
2.实习生就业前问题初现
中职学校的实习是指学生在高中阶段有较集中的时间段在与专业相关的实习单位进行实地岗位适应和学习。它不同于”勤工俭学”,实际目的不是获得报酬,而是中职教育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中职学生在中学阶段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是学生步入职场的前过渡阶段。
调查学生对工作岗位就业环境的要求。结果如下。
(1)专业兴趣不浓,就业意识淡薄。调查统计:46%的学生喜欢计算机专业,32%的学生想找一份好工作,13%的学生为混张文凭,9%的学生当初的专业由父母决定。反映仅有半数不到的学生对专业的选择认真负责,由自身的兴趣爱好定,三分之一的学生功利性比较强,与兴趣无关,此外还有小部分学生比较消极,不做主观选择和努力,个别甚至由父母决定,共占22%,体现出他们处于消极被动状态,有较强的亲友依赖,独立性不够强。
23%的学生会通过学校安排的招聘找到工作,17%的学生由家长安排就业,13%的学生自己看招聘广告找到工作,共53%的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寻找就业的途径。另有47%的学生在调查时还没有确定工作岗位。学生存在就业意识不到位,积极性主动性不够,心理就业意愿低。
(2)理想工资与现实有差距。对实习期工资待遇的选择,有2人选择1200~1500元,占2%;28人选择1500~2000元,占22%;39人选择2000~3000,占30%;59人选择3500元以上,占46%。从学生对薪资待遇的要求和心理期待来看,46%的学生要求工资在3500元以上,而社会上来招工的企业中,企业工资一般在2500左右,稍好一点包吃包住,大部分单位都是要自行解决食宿,这说明学生对就业时的薪资待遇还存在一定的幻想,眼高手低,理想工资与现实无法对接,还需要一个接受和适应的过程。
(3)对工作岗位环境要求高。“对于工作环境不满意,你如何处理”的调查中,有54%的学生选择给领导提意见,争取改善, 25%的学生选择既来之则安之,先忍着,先学点技术再说,但也有21%的学生选择换家工作环境好的企业或单位和不知道该怎么办。
调查显示: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在实习中遇到不懂不会的问题时不知道该怎么办,缺乏人际沟通的能力,同时缺乏自信,自卑畏缩;缺乏对工作失误的补救措施和处理能力,面对问题时选择逃避处理,听之任之的态度,甚至依赖周围的人来帮助处理,不够积极主动,缺少应有的责任意识,人际交往情商不高。
二、就业对策研究
为了使学生经过一年的实习期,能顺利的毕业进入社会就业,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就业指导,分为实习前期、实习初期、实习中期和实习后期四个阶段分别给予必要的策略指导和就业指导。
1.实习前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实习前期是学生即将走上就业岗位的准备阶段,具体时段是高二下学期,这是学生适应工作,适应社会生活的第一步,这一步准备的如何,成功与否,对他的人生发展至关重要。
此阶段有必要进行相关的就业指导,进行岗前就业教育,引导学生端正其就業观念,增强就业能力。对实习生进行前期的校本培训,内容主要有讲座、举办技能节、召开校企恳谈会、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等各种促进学生就业实习的准备工作。主要策略如下。
(1)举行实习前期就业指导讲座。学校有目的的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实习生提供一系列有效的就业讲座,如《优秀实习生报告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等报告。如邀请浙江省首席技师、杭州市劳动模范、富阳市职业技能带头人等为全校师生作《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报告,并将此举作为每年的常规工作,邀请各个行业与笔者学校专业相关的优秀员工、企业领导来校为学生作讲座。
(2)开展技能节竞赛。技能节组织技能优秀教师、学生代表发言,树立榜样作用,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就业兴趣,充满正能量地走上实习岗位。举办技能节是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是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实战技能,提高实习实训质量和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通过“以赛带练”“以练提能”“以赛促学”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企业、为社会输送更多高技能、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2.实习初期:适应岗位,提高战胜挫折能力
学生在7月初定好实习单位,笔者把参加实习之后的7、8、9、10月份,定位为实习初期。此时学生由学校进入社会,其身份由一名学生转变为一名工人,大部分实习生对初次尝试独立生活有很大的向往,终于可以获得“自由”,抛开令人头疼的书本,可以赚钱自立,这对学生来说吸引力很大。但经过几个月的实习,新鲜感慢慢退去之后,随之而来是体力上的辛苦、累,与以前读书时的轻松,形成鲜明的对比。也有部分学生会在工作中,与别的同学比较,如果发现自己的工作比别的同学辛苦、累、工资低,就会出现患得患失,工作兴趣下降。此时实习工作的不稳定性也随之而来,失去新鲜感后辞职换单位是此阶段的高发事件。这个阶段可以采取的策略如下。
(1)实习班主任加强“实习生始业教育”。学生在7月初定好实习单位,实习班级班主任应进行及时的实习阶段始业教育。教育的内容包括:安全教育、相关法律法规教育、责任心教育、团队合作意识的树立和培养、纪律观念教育,以及学校实习生管理制度的解读,通过始业教育加强对学生的岗前培训指导。
(2)家庭配合学校做好子女的实习指导工作。学校要及时掌握实习生在单位的表现和存在的问题,保持与家长的电话或短信的沟通,要求家庭配合学校做好子女的相关教育指导,要求家长也到实习单位走走看看,了解子女在单位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待遇状况,以及身心方面存在的一些困惑,给予及时的疏导与解决。
(3)实习班主任加强实习巡查。学校建立常设的实习生管理班级,以50人左右为一个单位排班,对学生进行跟踪管理,由学校实训主任和各毕业班班主任构成,填写好相关表格由公司主管领导签字,一旦发现学生问题及时进行个别辅导,给予技能方面必要的指导、生活方面的照顾、心理上的支持,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与家长、实习单位进行沟通,给予学生一定的适应期。
(4)实习班主任运用现代科技网络进行管理。在此阶段应继续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掌握就业技巧。实习班主任应利用现代科技,运用电话、家校通短信平台、班级QQ群、微信群信息交流等方式,建立学校、家庭、教师、家长、学生,多方位、多渠道的沟通平台,一旦实习生在单位实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困惑时,能够及时找到可以帮助他的人。
3.实习中期:稳定心态,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度过了实习初期,之后的12月份和第二年的1月、2月、3月,定位实习中期。此时的学生分化最严重,一部分是稳定就业的学生,他们已经完全适应岗位,而且能稳定地工作,正常上班、下班,并能感受到工作带来的幸福感。经统计,11月份是辞职换单位的一个高峰期。因而实习生实习阶段心态的调整也很重要。
此时的策略主要有:动员父母给予其适当的要求,关注其心理发展,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调整不合理的认知,让学生明白学中做,做中学的道理。另外利用同班同学的感染力、拉力推动作用,发动同学间保持联系,互通有无,用已就业学生的动力感染未就业的学生。此外,学校也应主动联系实习单位,有用工需求的单位,适时推出就业岗位信息,帮助学生再次就业。
4.实习后期:自我总结,提高正确择业能力
年后的4、5、6三个月是实习的结束阶段,学生结束实习,返校获得毕业证书,是感悟总结历练提升考核阶段。实习单位将为实习生填写个人实习鉴定表,学校将评比优秀实习生。
在结束阶段,学生将结束实习拿到毕业证书,求学生涯将真正结束。学生为此感到兴奋、激动,随着结束日期的来临,有的学生开始麻痹大意起来,不遵守纪律,心想反正也不会在这个单位待很久了,在这样的心态之下,有可能会在工作中造成失誤和损失。也有的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严于律己,希望实习单位能给自己一个完美的实习鉴定,希望继续留在实习单位,这些学生开始关注实习结束之后的工作,心理难免会有一丝焦虑。此时作为学校管理部门和实习班主任,应采取的策略主要如下。
(1)加强实习巡查。对实习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查,及时发现学生中的问题,同时指导学生写好实习后的体会与认识,写好个人实习鉴定表,个人实习总结,完成理论联系实习的任务,要帮助学生巩固实习效果,树立合格的劳动者意识。主动联系实习单位,帮助那些想留下来继续工作的学生,及时和单位沟通,鼓励他们向单位人事部门表达想法,同时也要有两手准备,万一不能留下来,也做好受挫重新寻找工作岗位的心理准备。
(2)加强择业指导教育。经过一年的实习,有的实习生决定留在实习单位,也有的准备找下一家单位,无论何种选择,班主任、学校实训处都应加强学生的择业指导,帮助学生走好真正跨入社会的第一步。
(3)做好优秀实习生的评定工作。这一年来各方面表现良好的学生给予奖励,评选优秀实习之星。
实习对中职学生来说是人生的重要一步,是学生成功步入职场的心理准备和角色转换的前奏。当然这样的完美结局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单位领导、员工、实习生个人共同努力。在每一个环节帮助实习调整好实习心态,营造健康、积极、热情、充满活力的实习生活氛围。
三、几点思考
实习生就业问题一直受各中职学校和企业的关注,也有许多职校教师做出各种研究和探索,本课题对笔者学校实习生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并进行实践探索,在如何帮助学生顺利适应岗位做了一定的实践尝试,但是实施过程中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
1.学生需树立职业规划意识
调查显示,学生的职业成熟度虽有提高,但总体还是较低,主要是因为学生对职业探索不够,职业规划意识不够。因此,学校教师应尽可能地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每个教师都是学生的职业指导师,实施全员指导,帮助学生尽早地考虑自己的职业,积极评估自身状况,挖掘自身的优势,主动关注外界就业信息,可以通过职业咨询、阅读职业相关书籍、职业问卷等方式了解自己适合的职业,踊跃参加社会实践,不断锻炼自己的职业决策能力,从而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学生要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首先教师必须树立职业规划指导意识。
2.家长应支持并辅助子女正常就业
家长是学生的重要他人,家长对子女的要求直接导致子女是否愿意参加实习,以及实习质量的高低,在实习班主任跟踪管理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家长对子女的就业不够重视,甚至对于不参加实习,不工作也持放任自流的态度,自己培养了一个小啃老族,导致学生就业意识淡薄。学生对职业缺乏主动的探索,深层次的原因是家长在对其教育过程中没有灌输職业规划意识。
学校需与家长沟通,让家长明白对子女提出合理的就业要求的意义,并在子女就业时,给予生活上,工作中的照顾和帮助,使子女能理性分析环境,成为子女坚强的后盾,促使其顺利就业,从而从源头上解决学生实习就业的不稳定因素。
3.学校应加强专业课程的合理开设
学生对学校的教育活动认可度的调查中也发现,看好所学专业就业前景的占53%,还有47%的学生存有疑虑,觉得未来不可期;51.5%的学生认为专业特色不明显;19.1%的学生认为教学水平一般,勉强能完成教学任务,这些都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人员需要努力和改进的方向。
在实习生巡查和回访中发现,计算机专业的中职毕业生就业时往往很难实现专业对口,实习单位对毕业生反映平淡,甚至反映出学生中存在的许多不足之处。说明不是社会对计算机人才不需要,而是学生技能掌握不够,离企业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因而对于学校而言,应对专业进行合理的定位,对毕业生能满足哪一方面的市场进行合理定位,市场的需求趋势是培养人才的关键,进行“平时练就高素质,就业就有竞争力”的思想意识。对于教师队伍,也应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编排,重视师资队伍的定位和培养,让教师能专注致力于某一门或两门具体的专业课程的教学,发展某门专业课的优秀教师,统筹分配,量专长而教学,必要时还可以聘任行业专家,真正做到让学生招的进、学得好、送得出。
参考文献:
[1]赵小云,郭成.国外生涯适应力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10(9).
[2]崔剑,阴山燕.中职生职业成熟度的特点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6).
[3]吉文林.就业与创业指导[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4]张振笋,黄新亮.大学生职业发展手册[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杭州市富阳区职业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