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中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实践研究
2019-08-16孔月华
孔月华
摘 要:本文分析提出,应根据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按照会计专业职业能力要求,面向全体中职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形成一套符合中职会计学生特点的职业能力教育模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会计基层从业人员。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中职会计 职业能力
一、中职会计职业能力培养现状
1.职业能力培养模式存在缺陷
根据国家对中职学校的定位,中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會需要的第一线技术型专业人才。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包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纯熟的操作技能。
根据“2+1”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前两年在学校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第三年则进入企业进行专业实习。这样的培养模式导致的结果是: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互分离,大部分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后,发现本该会的什么都不会。中职生走向工作岗位后,由于职业能力未能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在工作过程中,状况百出,以致于就业后就面临失业。
2.中职学校师资力量薄弱
中职学校由于其教育的特殊性,需要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目前,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教师大多来自单招单考的优秀本科毕业生或者会计专业本科毕业生。他们一毕业就从事教育工作。单招单考的优秀本科毕业生,作为职校生中的佼佼者,是职校师资力量的主要来源。他们经历过中职生涯,经过专业系统的教学能力培养,教学基本功底扎实,但是缺乏会计实际工作经验,在会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分析
1.国外会计职业能力教育研究
在国外,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受到高度重视,为会计职业能力培养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1986年,美国会计学会的特别报告《未来会计教育》,其中关于职业能力培养方面的内容占70%;AECC在《会计教育目》也明确指出了会计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包括职业技能、职业知识和专业认同。澳大利亚会计职业教育倡导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体系,认为会计职业能力包括基本业务能力、应变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德国采用双元制的职业教育,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加拿大会计专业学生则要求选修带薪实习课程,在学习中积累工作经验的同时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使学生一毕业就能无缝对接就业。
2.国内会计职业能力教育研究
我国的职业能力教育相对起步较晚。于玉林教授在其论文中指出,会计职业能力是从事会计工作应具有的能力,不等同于会计核算操作能力,具体包括会计实际操作能力、研究能力、协调能力等。赖惠明教授认为要以培养中职学校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立身之本。唐宏则认为中职教育是知识与能力的双重培养,人在消化知识和形成能力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因此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也需要循序渐进。
总体而言,会计职业能力培养的研究文献逐年递增,这些文献对会计人员的培养现状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措施。然而,这些成果针对的是普通会计教育职业能力培养,而在当前提倡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关于中等职业教育中的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研究,则缺乏经验与实践资料。
三、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途径
1.内外皆修,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基本都是毕业后就走上工作岗位。这就要求中职学校的培养模式是生产社会需要的“产成品”,而非“半成品”。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掌握以后工作中所需的知识与技能。
(1)建设内部师资队伍。鼓励年轻教师参加会计职业资格考试,取得会计师及以上资格,充实“双师型”教师专业团队;积极组织专业教师参加会计技能大赛,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支持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到生产一线,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定期对教师的职业能力进行考核与鉴定。
(2)选聘外部兼职教师。兼职教师来自企业,有着丰富的职场职业经验。在西方发达国家,兼职教师在职业学校中比较普遍,有些国家甚至已经超过50%。在我国,兼职教师是不得已为之的特殊存在。我们需要转变观念,让兼职教师融入到学校的建设中,兼职教师与专职教师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兼职教师的聘请方式可以灵活多样,根据岗位分工的不同,可以聘请各类在一线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例如企业出纳、会计主管、成本核算员、纳税申报员等等。
2.工学结合,优化会计专业课程设置
目前中职学校的教学模式通常采用“2+1”,即前两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与技能,第三年进企业顶岗实习。两年时间必须完成全部课程的学习,掌握专业技能,以备第三年进入实习岗位,全真实战,这是学生面临的难题。
(1)科学制订教学计划。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重点是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理论服务于实践。因此,在制订计划时,运用现有的信息化设施,在稳步进行理论知识储备的同时,要注重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
在每学期,安排阶段性的实际操作训练,例如,在一年级的第一学期可以设置珠算与点钞课程,这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可以应用网络资源,搜集珠算的起源以及现代珠心算的发展,展示360行之银行柜员出神入化的点钞技能。另外,还可以聘请兼职教师——银行柜员进行实地演练,并运用QQ群,微信共享信息。这门学科的设置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学生在学好该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了心算能力,掌握了鉴别真假钞的生活技能,职业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会计专业教学内容应与实际工作相衔接,重在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根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应符合中职学生特点及职业前景需要,遵循一切从“简”原则。
在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根据内容的难易及重要程度,搞好信息化设计。对于难度较大又比较重要的内容,通过多渠道获取信息并制作导学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提前发至群共享,让学生提前了解课程内容,让复杂抽象的知识尽可能生动形象,部分对难度较大并且实用性不强的内容则尽量简化甚至删除。
3.转变观念,创新职业能力培养手段
职业学校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为薄弱,对于传统讲授的教学几乎没有兴趣,缺乏耐心,对于未曾熟悉的会计专业充满好奇。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手段,激發学生学习的热情与欲望。
(1)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为载体,是一种建立在构建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该方法的运用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探索,发生了质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积极搜集信息,储备知识,根据任务安排筹划。每一名学生都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见解与方法,小组成员资源共享,引发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索,发现新的问题,产生新的困惑,形成了一个思考——探索——发现——思考的良性循环过程。
(2)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改变了原有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固有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在信息化背景下,项目教学法通过学生的具体实践,让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吸纳了大量的知识信息,职业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4.与时俱进,完善职业能力考核制度
信息时代,会计准则制度不断更新变化,职业能力考核制度必须与时俱进。目前,中职会计职业能力的考核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考核过程重理论测试而忽视实践操作能力。例如会计电算化课程,只停留在理论测试,而没有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会计实训室进行无纸化上机操作考核。
(1)充分利用实训设施。手工会计实验室是会计手工做账能力培养的重要场所,为了满足学生衔接就业的需要,实验室配备了全套的仿真材料,包括各种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账簿。基础会计课程的考核就可以运用手工实训设施,考核学生从识别原始凭证开始到编制财务报表的整个流程的实务操作。
(2)建立全面考核机制。考核评价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这种模式强调的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可以多方面、多角度考核学生的职业能力。学生通过自评检测自身的不足,通过相互评价从中消化吸收他人的长处,弥补自身的不足。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从中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优化教学设计,实现提升学生素养的效果。
四、效果
第一,形成一套适合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行之有效的教育实践模式,在中职会计教育中推广。
第二, 推动会计专业教师积极开展理论和实践研究,打造一支专业的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第三,开发学生的职业潜能,培养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工作能力、管理能力与实务能力等各项专业素质,使学生具备必要的职业能力,为社会输送优秀的会计基层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胡晓红.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商业会计,2012(15).
[2]李雪梅等.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商界论坛,2013(31).
(作者单位:浙江省桐乡市卫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