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藤信吾家的豆腐店”等管理故事三则
2019-08-16
伊藤信吾家的豆腐店
哲理的故事:
2005年,日本伊藤信吾家里经营着一家豆腐店,生意非常冷清,面临倒闭,全家人都非常焦虑。
一天,伊藤信吾看电视时,看到一个明星经纪人谈到,走红的明星大多需要精心地包装。伊藤一下子眼前一亮,下定决心要给豆腐做好“包装”,给它一个崭新形象。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亲,要让自家的豆腐变成明星豆腐。
虽然,他的想法让人难以置信,但父亲还是决定把豆腐店交给他打理,放手一搏。伊藤信吾接手豆腐店立即更改为新潮的店名——男前豆腐店。之后,又钻研起豆腐的形象,传统的豆腐就是一成不变的白,必须先给塑造一个可爱又全新的形象。
很快,豆腐的造型就出现了水滴形、椭圆形、星形等形状,又别出心裁地在豆腐面上浇灌了“男”字,还在包装盒底部加了隔水板,让豆腐和渗出的水分开。
可是,生意还是不见起色。经过几次调研分析,仅是塑造豆腐的新形象还不够,更是要改良豆腐的味道!于是,伊藤信吾开始钻研豆腐的生产工艺,并找到了提升豆腐口感的绝佳办法:在原料选择上,选用价格高出几倍的北海道大豆和卤汁。但遗憾的是,生意并未有太大起色。
一天他路过一家生意爆满的甜品店时,突发奇想何不把豆腐当甜点吃?当即,他便研制出一款味道清淡水分又多,淋上蜂蜜可直接当甜点来吃的豆腐。在包装上也巧花心思,放在冲浪板的容器包装上,还起名叫“乘着风卖豆腐的约翰尼”。果然,食客纷纷赞赏,大受欢迎。此外,他还研制了豆腐乳、煎豆腐、豆腐锅等产品,豆腐经常一天能卖出好几万盒,甚至顾客还要排队预定!
然而,伊藤信吾担心会过度透支品牌的持续力,继而致力提升品牌的附加值,孵化出了五花八门的衍生品,有耳钉、钥匙链、T恤,甚至自创手机铃声,产品应有尽有且备受消费者欢迎。就此,男前豆腐店踏上了时尚潮流的前沿,伊藤信吾也被称为最佳豆腐经纪人!
接着,人气动漫《海贼王》剧组找上他,共同开发了“角色豆腐”,在包装上印有动漫人物形象,玩具厂商也找上门与之合作。这些跨界合作进一步使之占领消费市场,使品牌获得更大的生存周期。
故事的哲理:
日企经验证明:永远不要抱怨市场冷落了你,永远不要抱怨市场已经饱和。只要专心钻研人性,市场永远可以继续细分,永远存在荒芜的蓝海。
医生的“40秒问候制”
哲理的故事:
斯蒂芬·特恰克是美国库伯大学医疗中心重症监护医生,已经有20多年工作经验。
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特恰克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已进入职业倦怠期。诊断过程中,他很少和病人深入交流,甚至不愿意多说一句话。
一次,特恰克为晚期胃癌患者罗伯特问诊。罗伯特瘦骨嶙峋,全身几乎没有肌肉,因为疼痛,他神情痛苦,身体歪歪斜斜躺在轮椅中。特恰克用教科书式的语言问询:“腹部还疼吗?”罗伯特双手颤颤巍巍摸着肚子说:“很疼,像针扎一般,一到晚上更疼……”还没等罗伯特说完,特恰克打断他:“用药以后有没有缓解?”罗伯特停顿片刻回答道:“止痛药最多可以维持一个小时,其余时间还是难以忍受。大夫,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不疼呢?”特恰克没有作答,继续问道:“除了疼痛,你还有什么感觉?”连续提问的过程中,特恰克几乎没有抬头,一直低头做问诊记录。
突然,诊疗室内异常安静,特恰克好奇地抬起头,只见罗伯特双唇紧闭,冷冷地看着他,一滴眼泪慢慢溢出罗伯特的眼眶。特恰克的心被刺痛了,意识到自己的冷漠对老人带来的伤害,他忙伸出双手,紧紧握着罗伯特的手,关切地说:“我知道,您一定很痛。”罗伯特平静了一些,但仍没有说话。特恰克附身说:“请相信,我会陪在你身边,和你一起度过最难受的时间。”这时,罗伯特的脸上浮现出一点笑容:“谢谢您,特恰克先生。”离开诊室时,罗伯特艰难地回过头说:“我好像不那么疼了。”
寥寥数语问候,让罗伯特的情绪大为改善,也让特恰克深受震动。特恰克开始关注医疗行业的危机,他发现,对重症监护室的医生来说,疼痛和死亡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但对患者和家属来说,这是人生最糟糕、最难过的日子。
特恰克专门做了统计,在重症监护室工作10年,大约有50%的医生失去了同情心。而一旦自我觉察后,很多医生的良心备受煎熬,或辞职、或转行,造成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由于医生和患者之间交流不顺畅,造成患者检验和转诊次数增多,医疗费用支出明显增长。
升为主治医生后,特恰克开始在科室推行“问候病人”这一举措。副主任威廉姆斯并不赞同这一做法,当面抱怨道:“每位医生的诊疗时间都很宝贵,病人还在排队等候,将时间用在无关痛痒的问候上,难道不是资源浪费吗?”其实,威廉姆斯的意见有一定代表性,随着患者的增多,工作量和工作程序的增加,超过56%的医生根本没有时间表达同情心。
为了将“问候”进行下去,特恰克在交流的语言和时间方面充分调研,最终形成“40秒问候”——“我会一直陪着你”“我会和你一起经历”“每一个治疗阶段我都不会放弃你”……
很快,特恰克的做法引起库伯大学医疗中心研究人员的注意,没想到仅仅40秒的问候,让医生和患者之间搭起一个情感桥梁,既有效降低了患者的焦虑水平,带来精神安慰,也对治疗效果产生积极影响。与此同时,同情心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医生的职业倦怠感,提高了身体的抗压能力,离职人数也有所减少。(侯美玲)
故事的哲理:
当实用主义、业务导向成为企业管理者的价值追求时,常常忘记了面对困境的员工,他们需要的不仅是解决方案,更需要上司真心的理解、激励与抚慰。很多时候,人不是败于方法,而是败于失去信心。
“过冬”的斯坦福大学
哲理的故事:
1980年代,全球爆发经济危机,美国各大院校陷入财政危机之中,斯坦福大学也不例外。
作为校长,约翰·亨尼斯自知责任重大,决定实施一系列措施。措施之一是广开财源。那段时间,他的精力主要用来为学校筹款,写演讲词、四处演讲、会见企业负责人和大财阀。在亨尼斯的努力下,社会各界向斯坦福的捐款数额不降反增。
与此同时,亨尼斯要求以节流的方式压缩各种活动经费,但前提是不降低教学质量。他还以身作则,主动将工资降低10%。在他的影响下,学校教职工纷纷加入降薪行列。
不久,亨尼斯公布第三个措施,降低或免除低收入家庭学生的学费和住宿费,同时增加优秀学生奖学金。亨尼斯的这一举措引来部分教師不满,反对的声音多次出现。这天下午,原本准备外出筹措资金的亨尼斯改变行程,邀请这些人前来座谈。座谈会一开始,安德森老师提出了困惑:“经济危机期间,全校都在开源节流,但在对待学生方面,您却慷慨解囊,实在难以理解。”
亨尼斯解释道:“经济危机影响了大部分人的收入,当然也包括众多学子的家庭,提高奖学金、降低学费和住宿费的做法是为了让优秀学生和贫困生能安心学习,不至于影响学业或辍学。”听了亨尼斯的话,教师们默默点头。接着,亨尼斯说:“我分析了这段时间的捐款情况,发现斯坦福的毕业生捐款时更积极主动,特别是优秀生和贫困生,因为对学校有特殊感情,他们更愿意以这种方式回馈学校和社会,这对斯坦福来说是良性循环。”听到这里,会议室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在亨尼斯的努力下,斯坦福大学的财政危机得以平稳渡过。
(侯美玲)
故事的哲理:
危机之下,“焦虑情绪”的蔓延时常比危机本身更可怕。此时,或许也正是组织修炼内功的最好时刻,什么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如何通过变革去提升它?过冬不是苦熬,而是打造核心价值的好机会。 (摘自《中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