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扩张合并COPD 患者肺功能的改变及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2019-08-16努尔买买提江艾合买提仝娜娜
努尔买买提江·艾合买提,仝娜娜
(新疆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新疆 喀什 844000)
0 引言
深入探究其病症机理,研究支气管扩张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的肺功能改变情况,分析其高危因素,在改善其临床症状,强化早期预防方面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意义[1-2],本次研究选取160 例支气管扩张患者开展临床研究分析,取得较为理想的研究成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6 年10 月至2018 年10 月所收治的160 例支气管扩张患者建立临床观察小组,所有患者均已通过肺功能检查,并将其按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状态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均合并COPD,结合其基础资料,开展临床调查,共计80 例,其中男性44 例,女性36 例,年龄44~85 岁,平均(61.5±10.5)岁,对照组患者均未合并COPD,共计80 例,其中男性45 例,女性35 例,年龄45~85 岁,平均(62.0±10.5)岁,所有患者均未合并有其他功能性呼吸系统疾病,排除用药禁忌者,对比其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分析患者性别、年龄等基础资料,同时针对其基础疾病、肺功能指标、既往病史、日常脓性痰、是否应用支气管扩张剂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方法:选择64 排MSCT 高分辨率扫描仪判断其支气管扩张情况,并在检测前指导患者放松情绪,调整呼吸,取患者仰卧位,以胸廓入口开始扫描,持续扫描双肾下极,调整层厚1.5 mm,层间距为2.00 cm,维持肺窗窗宽为100 HU,窗位为-700 HU。肺功能检测方法:选择MS Diffusion 肺功能仪(德国耶格公司出品)执行检测,检测指标包括1s 用力呼吸容积预计值与用力肺活量预计值,同时包括FEV/FVC、肺总量(TLC)预计值[3-4]。并根据患者肺功能、肺容积等临床情况对患者通气功能障碍进行分类判定,若见FEV1下降或FEV1/FVC 下降,判定为阻塞性肺气功能障碍,若见FEV1/FVC 上升,判定为限制性,通过时,肺活量减少判定为混合型,若FEV1/FVC 下降,则判定为伴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改变[5-6]。
1.3 观察指标
观察观察组80 例患者中,肺功能改变、肺功能障碍类型,其中包括通气功能正常、轻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轻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混合型通气功能障碍等类型,同时观察两组患者肺功能参数;执行支气管扩张合并COPD 危险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分析致使支气管扩张合并COPD 的独立危险因素与保护因子[7-8]。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8.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若(P<0.05)则可认为本次研究两组间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肺功能检测结果分析
观察组80 例患者中,均存在肺功能改变,其中肺功能改变且非COPD 者32 例(40.0%),肺功能障碍分类包括:8 例(25.0%)通气功能正常、10 例(31.3%)轻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1 例(3.1%)轻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13 例(40.6)混合型通气功能障碍,(其中轻度8 例、重度1 例、中度4 例);肺功能改变且存在COPD 者共计48 例(60.0%)。
2.2 两组患者肺功能参数对比
观察组患者FEV1预计值与FVC 预计值、FEV1/FVC 等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LC 预计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水平对比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水平对比
组别 n FEV1(L) FEV1(%)观察组801.45±0.3549.02±7.58对照组802.15±0.4665.15±9.25 t 11.5546.951 P 0.0010.001
2.3 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对比
经统计分析,观察组年龄、吸烟史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规律应用支气管扩张剂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因素无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对比[n(%)]
2.4 支气管扩张合并COPD 多因素分析
支气管扩张合并COPD 危险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患者高年龄(60 岁以上)、存在吸烟史为致使支气管扩张合并COPD 的独立危险因素,规律应用支气管扩张剂为保护因子,详见表3。
表3 支气管扩张合并COPD 危险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3 结论
支气管扩张均存在肺功能改变,其中合并COPD患者的肺功能下降趋势更加明显,患者高龄(>60岁)与长期吸烟史支气管扩张合并COPD 的高危因素,通过规律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可有效降低COPD 的发生率,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具有较为积极的临床研究意义[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