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论

2019-08-15林凯

关键词:文化自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林凯

摘 要: 新时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相关,文化自信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底气,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针对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实困境,将“三全育人”和提升文化自信相结合,通过强化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细化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等举措,探索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大学生;文化自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3/j.issn.1671-6477.2019.03.0014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1]。“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重要讲话中强调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并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首次将“三个自信”提升为“四个自信”,将“文化自信”列入其中,在讲话中强调“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2]。中国共产党充分认识到发展是第一要务,而文化是民族之血脉,是发展之基础。青年大学生作为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与未来,其文化自信的培育树立是关乎国家、民族命运兴衰的大事。高校作为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阵地,肩负着以文育人、以文化人以及提升广大青年学子文化自信的重要责任。同时,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承担着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使命。如何将提升文化自信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既是理论命题,也是实践命题。

一、 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 文化自信之内涵

自信是个体对自身成功应付特定情境的能力的估价,不是自大、自傲,但是从逻辑上分析,依然可能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文化自信首先要求人们深刻了解自己本国本民族文化发展历史和文化基本內容,其次是在把握文化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对自身文化价值和生命力做出肯定与信任[3]。文化自信应该是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能理性、客观地发自内心的肯定,既不是盲目尊崇、自高自大,也不是对其它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不屑一顾、全盘否定。回溯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自信是一种必然和历史发展的结果,四大文明古国包括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国,但是除了中华文明绵延至今以外,其它三大文明古国全部在历史长河之中销声匿迹了,这充分体现了具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辉煌灿烂,虽曾历经沧桑,经受磨难,却依然绵延不绝,历久弥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不是天然存在的,而是经过历史的积淀与洗礼,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创新发展,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广纳百川、百花齐放,在当今日益强大的综合国力支撑下持续提升。

(二) 文化自信是民族生存、发展及强大之基

文化自信是新时代的大课题,具有很强的时代特性。历史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文化强势地位,在近现代史中,伴随着侵略战争和殖民统治,西方列强们不断向外输出“西方文明”,它们推崇西方文明优越论,以救世主自居,在几百年间大兴文化殖民,试图在文化上击溃和征服其他民族,妄想以西方文化观覆盖其他民族的传统文化,以达到断根式的彻底侵略。中华民族也饱受西方文化侵略的伤害,如日本将文化入侵作为侵华战争的一部分,当时东北三省的中小学生要以日本名字互相称呼,在课前要向日本国旗致敬和遥拜,在学校要学习日语等。

回望历史,我们深深感受到文化自信是守住国家和民族尊严的底线。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4]。文化自信就是民族的自尊自强自立,大学生文化自信首先要求青年学子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发展历史,其次要求青年学子把握文化发展方向,从心底认可和相信中国文化,自觉抵制西方文化入侵。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悠久的文明历史孕育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自信就是希望,在艰难困苦之时,文化自信能为我们在黑暗中点亮前行的明灯。纵观中国近现代史,可以发现,文化自信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在强大综合国力的支撑下不断提升和壮大的。

(三) 文化自信是大学生自立、自强及成才之本

新时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相关。思想政治教育不应该是空洞的说教,而应该在内容和形式上对大学生具有说服力。文化自信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教育的底气,能有效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使大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和辉煌历史,同时,文化自信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最根本最有效的方式,通过发挥其价值引导作用,将文化自信的理念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全方位,在文化传播过程中,不断按照新时代的要求磨合整合,最终探索出在不同环境下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最佳途径,帮助大学生自觉抵制不良文化,使其深刻认识到自己担负着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

二、 提升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实处境

文化自信对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有利于完善和提升个人素养,有利于弘扬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提升我国抵御西方文化侵袭的能力,有利于担负民族复兴大任[5]。从当代大学生现实表现来看,新时代大学生对文化认同的程度普遍较高,绝大多数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较强的自豪感,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提升还存在一些现实困境,例如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感存在差异,对西方文化存在盲目推崇,创新新时代文化传播途径存在瓶颈等。

(一) 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感存在差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自信的三大源泉。新时代大学生具有强烈的国家情怀和民族自豪感,2016年1月因台湾省艺人支持台独言行,两岸青年发生热闹的“FB表情包大战”,两岸大学生均有参战,此事件折射出当代大学生对于国家的高度认同和热爱。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大学生持有较高的认同感。有学者对国内十余所高校当代大学生进行了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度的实地调查,其中有90.48%的大学生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6]。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知全面性不足,部分学生对《论语》《孟子》等经典书籍和中国诗词歌赋内容不熟悉。部分大学生对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认同感较低,有学者对江西六所高校的大学生展开联合调查,对于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所持观点,56%选择觉得很有意义,会积极参与,40%选择方法需要改进,会选择性参与[7]。大学生对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知主要是通过学校开设的思政课以及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影视剧作品中获得,认知较为被动,非主动获取。

(二) 当今大学生对西方文化存在盲目推崇

大学生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和认同,主要表现为对西方节日、娱乐等方面的过分热衷。部分大学生对“愚人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过分关注,而对中国传统节日“元旦”、“清明节”、“重阳节”等概念模糊。大学生流行在平安夜赠送苹果,这其实是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融合,苹果在中文里面因谐音“平”才寓意平安,但学生往往可能并未意识到此点。在新时代,电影不仅仅局限于流行文化,它也是整体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电影票房网最新的2018年内地电影票房总排行榜显示,在排行前10的电影中,国产电影5部,美国等外国电影5部。电影票房排行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现代大学生对西方电影、音乐、体育等的追捧。对某大学某学院的新生才艺大赛节目单进行分析,绝大多数节目或节目名称或背景音乐或舞蹈动作过于“哈韩哈日”,而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声、小品、京剧等内涵式作品却几乎没有。

(三) 创新新时代文化传播途径存在瓶颈

互联网的普及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新媒体的产生使信息呈爆炸式增长,在海量的信息世界,部分大学生容易迷失自我,容易受西方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的影响,而将集体责任、艰苦奋斗等优良传统精神抛诸脑后。对大学生中国文化传播主要依托纸质书籍,近几年来《见字如面》《诗词大会》《朗读者》等节目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华文化的传播效率,但移动终端的传播依然不够。现今,人们接受信息更倾向于“读图”和观看“短视频”,大学生的学习呈现碎片化、片段式的学习特征。然而文化传播对于大学生常用的微媒体平台运用还不够,适应现代大学生学习特征的文化作品较少。以抖音为例,“随便刷刷抖音,一不小心到天亮”成为部分大学生晚上生活的真实写照,但根据“笑斯娱乐”百家号上发布的抖音10位网红来看,除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发布的《一禅小和尚》网络动画讲授成长道理可以归为教育类以外,其他9位均属娱乐类,主要以搞笑搞怪、穷尽办法“博取眼球”为主。

三、 围绕“三全育人”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

新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赋予了新的内涵和价值。当前,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存在不少问题,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是教育的当务之急,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任务和重要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充分发挥作用,夯实基础,勇于创新,着力探索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实路径。

(一)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落实“全员育人”,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

“全员育人”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前提。各类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这里所说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仅包括思想政治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应包括其他各门功课教师、管理者、后勤服务人员等,所有这些人员构成了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其中的每一个因素和教育教学环境、教育内容等共同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我们可以把思想政治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划为A类教育者,把其他各科教师、管理者、后勤服务人员等划为B类教育者。A类教育者在熟知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掌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同时,还应具备较为深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功底,对中国传统文化较为了解,具备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符合新时代发展的文化素养。B类教育者在履行好本职岗位工作的前提下,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有所了解,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应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部分内容有所了解,对待学生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两类教育者在与受教育者的互动中,要建立良好的关系,能够与学生平等对话,主动换位思考来理解学生的现实困难,以科学方式唤醒学生的文化自觉。从某种角度说,在校园对大学生的意识养成影响最深远的人或许不是传统教育者,而是某一位在某一个点、某一个方面能够提供细致、生动指导的人,然后能够以点带面,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者在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过程中,要依据实际情况,及时给予方向性的有效指导,转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合理设置教育目标,不断优化教育内容,例如可以从大学生身边的人、物、事着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和体验何为文化。同时,在发挥校内教育者作用的同时,还可以采用请进来的方式,邀请校外专家、学者及文化工作者来校园,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以文化讲座、座谈、报告会、展览和文艺演出的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进行思想文化传播和普及,让大学生在校园内能够近距离接触高雅文化艺术和文化理论前沿,用大学生喜闻乐见、乐于接受的方式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熏陶,真正达到更加广义的全员育人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实效。

(二) 细化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落實“全过程育人”,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

“全过程育人”是指根据大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规律,在各个时期有序有计划地开展育人工作。全过程育人的基本前提是教育者了解大学生的成长规律,这个规律因事而同,但是也会因人而异,教育者必须耐心熟知每个人的需求和特点,为每个大学生量身定制符合不同个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教育者应重视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不断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和价值,结合时代发展特征,以辩证的方式对传统文化继承或扬弃,并持续进行创新性探索和转化,将传统文化的活力转化为让更多大学生提升文化自信的力量。在课堂上和课堂外的全程教育中,将新时代利于社会进步和学生道德精神发展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学活动中,有计划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无论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是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都应该认识到传统文化既是我们教育内容的精髓亮点,也是我们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与难点。在帮助大学生提升文化自信的过程中,仅仅依靠“灌输”是绝对不够的,还应激发大学生从心底对文化的认同。教育者在育人过程中,要积极深入基层一线,深入到学生之中,关心和熟知大学生的思想动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及学生自身的思想问题积极辨析解惑。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在发挥自己的教育功能的同时,还应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学生主动挖掘文化的深层次理念与内涵,以辩证思维去理解文化的重要意义,培养大学生文化创新的意识,在认同和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运用先进的媒介与平台等传播文化,例如在信息时代、微时代,可以充分运用微博、微信和短视频等平台,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起点,对传统文化分阶段传播,促使大学生自觉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切实提升大学生文化自觉性。

(三) 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落实“全方位育人”,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

“全方位育人”是在新时代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需要,环境育人是实现全方位育人重要而有效的途径。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具备有效的育人功能,教育环境中的每一个要素,都应让身在其中的人接受熏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可分为广义的教育环境和狭义的教育环境,其中,广义的教育环境应该是指一个大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如前文所述,既包括实施教育的人、接受教育的人、教育方式、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教学环境等,而教育教学环境则是狭义的教育环境,也是本文在此论述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育人工作顺利开展和大学生健康成长、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保障。在全球化、信息化的背景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毫无疑问会面对诸多困难与挑战,会被各类复杂思想和文化渗透,对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带来干扰。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文化环境的复杂性,把不断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落到实处,为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夯实基础。

1.优化校园基础环境。良好的校园基础环境能够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净化大学生的心灵,可以推动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行为。高校校园基础环境是校园文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社会文化环境的缩影和映射。高校作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加强校园基础环境建设刻不容缓。校园基础环境包括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宿舍、图书馆、实验室、体育场馆等,也包括校园景观雕塑和校园绿化等。卡特勒对1982年以来美国学校建筑的教育思想进行考察后指出,20世纪的研究现实教育的复杂性,即学习的决定因素很多,期间的关联是交错复杂的,但其假设都认为学校建筑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变项之一[8]。校园基础环境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相关,对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要充分体现校园环境的“美、雅、新”,既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也要结合学校自身的历史沿革和文化气质做好全局规划,并围绕传统文化、育人文化等做好校园建筑的命名、校园景观雕塑的遴选、校园绿化的设计维护等工作,真正让大学校园成为书香校园、文化校园。

2.优化校园学术环境。健康的学术环境是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必要前提。大学是学术的殿堂,学术性是大学的本质属性,高水平的校园文化环境离不开和谐自由的学术环境。“建设大学和谐学术环境就是要培育一个民主自由、宽容开放、公平诚信、充满活力,学术主体与学术环境之间、学术主体之间和谐相处的良好系统。”[9]良好的学术环境不仅是学术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还是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充分强调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重要性,强化大学生尊重学术的自觉性,严格恪守学术道德规范、抵制学术失范行为。要教育大学生正确认识到重视学术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孔子说“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就是教育学生要治正学,距邪说,走正道,“禁入杂学”,尊重真正的学术;蔡元培曾说过,“大学教员所发表之思想,不但不受任何宗教或政党之拘束,亦不受任何著名学者之牵掣”,为北京大学大师云集、学术氛围浓厚奠定了坚实基础。大学生唯有将自己融入到校园学术环境之中,尊重学术道德规范,才能如鱼得水,在学术的海洋尽情徜徉,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能力和道德品质,进而切身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学术文化的精髓。高校学术环境的优化需要全体师生共同努力营造和维护,学术研究主体之间应相互尊重、和谐相处,不同学术流派间应百家争鸣、彼此促进,从而创造和形成平等互助及共赢的学术环境。

3.优化校园网络环境。健康稳定的校园网络环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证。随着网络的发展,特别是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全球信息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国内大学生可通过多种渠道了解世界[10]。不良的外来思想文化借助网络传播渠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了干扰,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处于形成阶段,判断力与辨别力还比较弱,容易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从而在网络环境中失去方向,走向歧途,丢失文化自信,因此,优化校园网络环境是做好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要加大对网络环境建设的技术支持和资金投入,掌握网络文化主导权、话语权,积极打造多种网络教育、宣传平台,通过课题、竞赛、调研及交叉学科建设,创新网络环境建设形式,在网络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培养大学生明辨是非、正确判断的能力,让不良的网络思想文化没有市场,将网络新媒体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和阵地,以网络新媒体为重要途径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全面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要加大对网络环境的监督管理,紧绷监管这根弦,建立完善基本制度和应急措施,强化舆情分析和引导,建立校内外相关单位共同参与的网络环境监管立体体系,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构建良好的网络环境。要加大网络环境优化工作队伍的建设,“构建以中层以上干部、思想政治工作者为骨干,以专业教师和科研人员为主体、以管理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为辅助的全员引导网络”[11],加大对专职工作人员的选拔和培训力度,调动全校师生员工参与网络环境建设的积极性,着力形成网络环境建设的工作合力。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19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9.

[2]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1).

[3] 王晓娟,任凤琴.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大学生文化自信提升[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8(5):120.

[4]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1).

[5] 任佳伟,孙向宇,刘静.论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5):137-141.

[6] 程为民,熊建生.当代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状况分析[J].教育研究与试验,2016(4):68-70.

[7] 贺维维.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及对策探究:基于江西六所高校的联合调查[J].法制与社会,2018(11):138-139.

[8] 颜中兴,胡铁辉.高等教育理念在大学校园建筑规划中的应用[J]现代大学教育,2008(1):71.

[9] 梁忠明.关于营造大学和谐学术环境的若干思考[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15.

[10]王灏.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负面舆情引导研究[J].今传媒,2017(1):36.

[11]张广鑫,于振元.校园政治舆论引导与营造路径探索[J].辽寧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58.

(责任编辑 文 格)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