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进厂原料质量比价系统的建立及应用

2019-08-15尹桂花

中国科技纵横 2019年12期

尹桂花

摘 要:通过建立质量比价系统,量化进厂原材料质量抽检工作的经济效益,实现对各进厂原料情况的智能跟踪,提高实物质量监查的方向性和目标性;同时依托质量比价系统形成采购综合指标,采购综合指标可应用于不同进厂原料和供应商之间的评比,实现培植和筛选优秀供应商目的。

关键词:质量比价系统;质量抽检管理;采购综合指标

中图分类号:TB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9)12-0059-02

0 引言

有色金属冶炼行业作为重要的原燃料消耗企业,选择恰当的采购时间节点,以及严把质量检测关对于企业的降本增效,提高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以一个年产三百万吨的钢铁企业为例,年采购进厂原燃料及废钢类辅助材料成本约占企业总成本的60-80%。为进行有效的成本压缩和质量管控,我们引入质量比价概念。

1 质量比价系统的建立

(1)传统质量把关以送检样本的合格与否判断物料的好坏。针对供应商弄虚作假,以次充好的行为无法有效的遏制和监管。发展到目前,我们通过增加抽查频次的方式加强对进厂物料的把控,以我司2018年进厂物资为例,地产煤到貨计680批次,其中抽查620次;铁精粉到货计860批次,其中抽查640批次;氧化铁皮到货126批次,其中抽查109批;硅锰合金到货416批次,其中抽样385批;石灰粉到货711批,其中抽样700批。

为体现质量抽检的经济效益,遂提出质量比价概念,建立质量比价系统,步骤如下:

1)首先建立物资质量数据库,将物资抽样数据和综合样数据同时导入质量数据模块中。

2)建立物资加减价模块,该模块是基于采购合同条款要求而生成的,以A供应商的白煤为例,基本表现形式如表1所示。

3)质量数据模块与物资加减价模块一一链接,同批次的综合样和抽样将生成相应的结算价。

结算价公式表述:结算价=(∑Ri+基准价)*T

∑Ri——各元素加/减价之和;基准价——某一物资的合同基准价;T——样本的干基重量。

4)同批次综合样与抽检样的价差,再与综合样结算价进行对比,得到相应的允差比值。

公式表述:允差比值=(综合样结算价—抽样结算价)/综合样结算价*100%;见表2。

(2)质量比价系统建立后,可进一步形成采购综合指标,他的实际意义在于对进厂原料采购的综合评价中。

公式表述:采购综合指标=(采购合格率—采购波动性)*100%。采购合格率——指物资结算单价与基准价相比后,比值≥1的批次与总批次的比较。采购波动性——指物资结算单价与基准价相比后,所有批次的标准偏差。

2 应用示例:(所有过程通过系统程式自动完成)

2.1 比价系统实际经济效益的体现

提前引入质量结算公式,采用系统智能跟踪和过程干预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对供应商具有警示效用,同时有利于压缩采购成本,规避物资采购风险,见表3。

系统中,我们通过设定允差范围作为物资抽样判定的依据,如允差设定为2%,当实际允差比值小于2%,则系统自动判定,以综合样结算价对应的化学成分为有效数据发布,当实际允差比值大于2%,则系统自动判定,以最低结算价对应的化学成分为有效数据发布。此处运用系统自动判定的方式可消除人为因素的干扰。

经过长期的跟踪测算,当前允差设定为3%,折算成实际经济效益,以2018年白煤和硅锰合金为例,白煤的实际采购成本节约122.3万,硅锰合金实际节约65.8万。目前,该比价规则已拓展到废钢判定领域,并针对废钢判定进行适当的修定,以符合现场要求。

2.2 在进厂原料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根据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每年需对原料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价。该评价主要采用质量指标作对比标杆衡量原料优劣。以白煤灰分为例,基准灰分:12.50%,在统计年度内灰份超标的每超0.01-1%扣1分,出现17.50%及以上单列的每次扣1分。物资合格率和稳定性均采用元素扣分制,操作繁琐。且不同原料间因考核元素数量不同,如:白煤设定灰分,硫两个扣分点;而硅锰合金设定硅、锰、硫、磷四个扣分点,因此无法进行比较。

其实进厂原料无论质量合格率或是稳定性归根结底都会以结算价的形式予以体现。品质的好坏最终将以溢价或降价的方式表现。因此跳出质量标杆的范畴,用采购综合指标进行评定会更简单,精准。采购综合指标以合同基准价作对比标杆,见表4。

表4所示查白煤供应商A2018年到货情况,4月、5月合格率较高,波动性小。因此采购综合指标良好。6月虽合格率高,但波动性大。查原始数据显示该供应商6月出现一批次质量异常,考核金额较大,导致最终的采购波动性指标异常。进一步分析可得,该供应商18年上半年1-3月到货整体情况较差,不利于我司生产控制要求,应对供应商提出整体性的改进意见和建议。4月和5月采购基本符合我司要求。6月则应督促供方加强特殊情况下质量异常监测的能力,杜绝不合格物料外流,见表5。

(1)对硅锰合金全年进厂情况排序,供应商D采购综合指标较好,其采购合格率为100%,波动性小,因此供应商D综合评比分值表现优异;供应商E合格率较低,且其采购的波动性较大。因此其综合评比分值较差。因此,为确保生产的稳定性,我们必须严把原料采购关。在下一年度的采购计划中优先考虑D供应商,减少E供应商的供货数量。(2)该公式应用较为广泛,它剔除元素考核数量以及样本批次等因素的干扰。可应用于同一原料或不同原料间采购的纵向和横向比对,更可以推广延伸应用于同行业原料采购综合对标比较。

3 结语

通过质量比价系统的建立,有效的将最前端的检测,抽检与最后端的结算,评比结合一起。应用比价系统、采购综合指标将质量管控的效益,进厂原料的优劣直接进行量化处理。是一套简单、可行且具有实际推广意义的应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