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怎样写文章标题
2019-08-15毛胜
毛胜
标题犹如文章的眼睛。是一篇文章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文章拟一个精当的标题,向来需作者反复推敲。作为文章大家,毛泽东是拟标题的高手,同时,他还就拟标题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严格的要求。1958年1月15日,他同胡乔木、吴冷西谈话时明确指出:“你们办报的不但要会写文章,而且要选好题目,吸引入看你的文章。新闻也得有醒目的标题。”那么,毛泽东眼中的好标题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标题必须有内容”
1912年2月,19岁的毛泽东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湖南全省高等中学校(后改名省立第一中学)。他在这所学校只读了半年,但留下了第一篇完整的文章,即作文《商鞅徙木立信论》。该文高度评价商鞅变法,说商鞅是首屈一指的“伟大之政治家”。文章联系社会现实,指出“法令者,代谋幸福之具也”,要取信于民、开发民智,必须以法治国。作文仅600字,但国文老师的批语达150字。在批语中,老师夸赞文章“实切社会立论,目光如炬,落墨大方”,作者“才气过人,前途不可限量”。显然,“商鞅徙木立信论”这7个字的标题,言简意赅,抓住了关键,为文章增色良多。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毛泽东来长沙后,写过很多政论文章,不仅印证了国文老师对他“目光如炬”“才气过人”的评价,而且展现了他在标题写作方面的独具匠心。1919年7月,在《湘江评论》连载的《民众的大联合》一文中,毛泽东热情称颂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指出民众大联合是改造国家、改造社会的根本方法,要求工人、农民、学生、教师、警察、车夫各色人等联合起来,仿效别国的方法进行革命。这篇标题与内容俱佳的文章,引起了北京、上海、成都等地报刊的注意,它们纷纷转载。当时颇有影响的《每周评论》评价说,此文“眼光很远大,议论也很痛快,确是现今的重要文字”。同年11月,就女学生赵五贞因反对包办婚姻在花轿内割颈自杀的轰动事件,毛泽东在长沙《大公报》和《女界钟》相继发表《对于赵女士自杀的批评》《赵女士的人格问题》《婚姻问题敬告男女青年》《改革婚制问题》《女子自立问题》《“社会万恶”与赵女士》《非自杀》《恋爱问题——少年人与老年人》《打破媒人制度》《婚姻上的迷信问题》等论文和杂感,抨击封建礼教,论述妇女解放,激励人们奋起反抗黑暗的旧社会,在长沙城产生了极大影响。无论是改造国家的政洽问题,还是涉及妇女婚姻的社会事件,毛泽东都能够写出内容扎实的文章,并在标题中点出要害,可谓一语中的,非常吸引人。
在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毛泽东一手抓“枪杆子”,一手抓“笔杆子”,一刻也没有放松对理论创造和文章写作的要求。他经常手把手地教导新闻工作者写标题,强调写标题首要的一点就是准确反映文章的内容。1944年10月1日,他审阅《解放日报》社论《新四军胜利出击》时,把标题改为“新四军的胜利出击与中国的救国事业”,不仅传递了新四军打胜仗的信息,而且通过新四军节节胜利与国民党军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的鲜明对比,进一步表达了坚持全面抗战路线的极端重要性。与此异曲同工的例子,是他在1948年9月14日审阅新闻稿《华北召开中等教育会议》时,把标题改为“华北中等教育会议决定改善中等教育的诸项制度”,并将同时发表的社论《中等教育问题》的標题改为“恢复和发展中等教育是当前的重大政治任务”。毛泽东指出,无论是新闻还是评论,“标题必须有内容。原题并无内容,不能引人注目”。
为了使标题更准确地反映文章的中心思想,毛泽东还多次为文章另拟主标题。1949年7月31日,他在审阅新华社纪念建军22周年的社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时,将标题改为“我们是能够克服困难的——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的22周年”,既称赞了人民军队的光荣历史,又表达了迎接新挑战的信心和决心。1957年4月29日的《光明日报》发表了北京大学教授李汝祺的文章《从遗传学谈百家争鸣》,毛泽东读后写信给胡乔木,要求在《人民日报》上转载,并重新拟题为“发展科学的必由之路——从遗传学谈百家争鸣”,不仅表示赞成这篇文童,而且彰显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方针的重大意义。
“更为概括和响亮些”
毛泽东认为,言之有物,准确反映文章内容,是写好标题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他还要求努力以更为精练的语言,对标题进行加工改造。
1940年1月,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毛泽东在会上作了题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的长篇演讲,系统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理论和纲领,把中国共产党所要建立的新中国勾画出了一个清晰而完整的轮廓,从而明确回答了“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一个月后,这篇演讲首先在《中国文化》杂志上发表。几天后,在中共中央机关刊物《解放》上登载时,毛泽东将标题正式定为“新民主主义论”。这个改动,文字虽然少了,但内涵更丰富,理论性也更强。文章发表后,立即在党内外引起强烈反响,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到新民主主义的大旗下来。连一向攻击共产党没有理论的国民党“理论家”叶青也不得不表示,自从读到《新民主主义论》,“我对于毛泽东,从此遂把他作共产党理论家看待了”。
在延安的窑洞里,毛泽东接连写了很多像《新民主主义论》的大文章,包括《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1938年五六月间,在抗日战争的关键时刻,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作《论持久战》讲演,全面分析了中日战争所处的时代和中日双方的基本特点,阐述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持久战总方针,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和具体道路。这篇重要著作旗帜鲜明地批驳了当时流传的“亡国论”“速胜论”等错误观点,回答了人们最关心而一时又看不清楚的问题。从而坚定了中国人民坚持持久抗战取得胜利的信心。
上述这些大文章的标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十分精炼,质朴有力。列宁一贯倡导的“最高限度的通俗和简单明了”重要原则,莫过于此。毛泽东所写的评论文章标题,同样将这一点表现得淋漓尽致。1947年6月29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大举反攻的浪潮中,南京国民政府异想天开,决定对毛泽东实行“通缉”。7月2日,毛泽东为新华社写了时评《蒋政府又一穷极无聊的尝试》,用“又一”“穷极无聊”“尝试”3个词,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国民政府日暮途穷、无可奈何的境地。1962年12月,赫鲁晓夫罔顾中印边界冲突的是非曲直,在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上不公正地指责中国。在苏共领导人的煽动下,一些欧洲其他国家的共产党也卷进来指责中国共产党。面对这种情况。毛泽东决定发表系列答辩文章进行反击。第一篇答辩文章,是12月15日发表的《人民日报》社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反对我们的共同敌人》。这篇社论原先的标题是“坚持真理,弄清是非,团结对敌”,毛泽东14日凌晨修改社论时,觉得标题不够响亮,就重新拟了这个标题。他在给邓小平的批语中说:“题目似宜改—下,更为概括和响亮些。”
“应当是生动的,鲜明的,尖锐的”
毛泽东说:标题有内容、够响亮,着实不易。但做到了这一点,也不能骄傲自满,而是要像唐代诗人贾岛那样反复推敲,努力写出生动传神的标题。
1944年8月15日,毛泽东将《解放日报》的社论《欢迎美军观察组》,改为《欢迎美军观察组的战友们!》,加上“战友们”这几个字,使文字有了可感知的温度,可谓妙笔生花。5年之后,时过境迁,战友变成了敌人。1949年8月18日,毛泽东写下的《别了,司徒雷登》,又生动描述了这位驻华大使如何成为美国侵略政策彻底失败的象征,“别了”两字令人回味无穷。在此前后,毛法东发表的《丢掉幻想,准备斗争》《“友谊”,还是侵略》等文章,从题目开始,读来就令人感到痛快。
有魅力的标题,通常是语言生动、观点鲜明的。1948年4月2日,毛泽东同《晋绥日报》编辑人员谈话时说:“我们必须坚持真理,而真理必须旗帜鲜明。我们共产党人从来认为隐瞒自己的观点是可耻的。”“我们党所办的报纸,我们党所进行的一切宣传工作,都应当是生动的,鲜明的,尖锐的,毫不吞吞吐吐。这是我们革命无产阶级应有的战斗风格。”如前所述,毛泽东修改标题时经常加上几个字,以更好地反映文章的内容。这对于鲜明表达文章的观点也有显著效果。1944年8月12日,《解放日报》发表的社论《衡阳失守后国民党将如何》,原题为“论衡阳的失陷”。毛泽东修改社论时指出,衡阳失守是国民党不要民众与自愿放弃主动权的消极战略的结果,强调:“一切问题的关键在政治,一切政治的关键在民众,不解决要不要民众的问题,什么都无从谈起。”他据此重拟了标题,其深意不言而喻。1952年1月4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在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伟大斗争中,发动群众的关键何在?》,原标题为“在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中,发动群众和领导群众的关键所在”,毛泽东审阅时将“运动”改为“伟大斗争”,删去“领导群众”,结尾处加上“?”。不难体会,这3处修改是何等用心良苦。
1955年12月,毛泽东主持编辑《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时,为所选文章改拟或加拟的标题,较为集中地体现了他在这方面的深厚功力。比如,《天津东郊区庄子乡民生、民强农业生产合作社如何发动妇女参加田间生产》这篇文章,毛泽东将标题改为“妇女走上了劳动战线”之后,立刻变得鲜活起来,而且突出了文章的主題思想。与此相仿,《大泉山怎样由荒凉的土山成为绿树成荫、花果满山》这篇文章,毛泽东将标题改为“看,大泉山变了样子!”之后,显得十分生动。这告诉我们,拟题如作诗,功夫在诗外。只有内功深厚,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想得更周全、写得更精彩。
1958年1月,毛泽东起草了一份重要的文件——《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其中,专门针对文章、文件写作做出规定:“文章和文件写作都应当具有这样三种性质: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现在许多文件的缺点是:第一,概念不明确;第二,判断不恰当;第三,使用概念和判断进行推理的时候又缺乏逻辑性;第四,不讲究词章。看这种文件是一场大灾难,耗费精力又少有所得。一定要改变这种不良的风气。”这是对撰写文章、起草文件的要求,包括了对拟标题的要求。
时至今日,新闻工作的客观条件发生了极大变化。尤其是在自媒体的大潮中,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新闻工作的参与者,标题的拟写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新闻工作的基本规律绝不能违背。否则,难免出现新闻越来越多,读者离真相却越来越远的问题。就文章标题来说,我们不要为了吸引眼球,穷极无聊地使用浮夸的辞藻。如果一味追求出奇取胜,难免走上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歪路。我们要按照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的要求,努力写出有内容、有品位、有魅力的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