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新课程环境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2019-08-15褚忠园
摘要:随着新时代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各学科在新课程环境下纷纷进行相应调整以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高中语文方面学生阅读量明显提高,作为高中语文教学中相对而言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阅读教学应该逐步让学生形成主动的思维方式,对生活有所感悟和思考,从中获得启迪。本文从分析其内涵,总结其教学特点出发,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环境;语文;阅读教学
一、 对传统语文阅读存在问题的分析
(一) 教师授课方式局限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局限于同一的教材或比较单一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许多布置的语言文字任务最后只是粗略带过,甚至于有的时候仅仅局限在了内容和文字表面,一般是讲述和做练习结合来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但在这种充满理性分析的课堂下,语文教材中选入的大量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似乎丢失了人文气息,精美的语言沦为了一个个机械的文字,总结出一堆类似公式的结论,忽视了阅读的本质和学生的感受。虽然这种教学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具备了一定的答题能力,但是从长远角度看,对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对于汉字及其语言热爱都是不利的。
(二) 教师授课角色局限
通常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活动开展并不像是人与人之间展开的交流活动,不像是课堂应该有的生动场景。教师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角色——知识的权威、单一的分享者。教师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但倘若教师仅仅是局限于“高处”,没有真正将自己和学生都放在分享者的维度,那么阅读教学将会越来越乏味,学生的阅读思想难以展开,久而久之会产生“教师不想教,学生不想学”的尴尬局面,学生阅读方式将会越来越机械化,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越来越难以提升,最后沦为一个缺乏生气的学习工具,对于学生和语文都是巨大的损失。
二、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与作用
(一)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
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语文阅读教学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效的阅读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发现细节、感受文字、分析语言、加深感情的同时,培养出具有个性化的阅读方式。学生通过有效的阅读指导,可以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来阅读文章,以一种更加细致的观察来研究细节,通过这些阅读体验可以培养学生阅读的审美体验,增强体验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
(二) 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
高中语文新课标对于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明确提出要重视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新课程背景下对于语文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做出了明确的要求,而教学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必要条件。教师注重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有效促进学生对于文学作品中心和细节的理解,对作者中心思想和写作意图的把握,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三、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探讨
(一)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应遵循原则性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切莫“为提升阅读水平而阅读”,或“为锻炼阅读能力而阅读”。首先教师传授的方法和方式一定要是科学的、有计划的,既不能一次迈步太大,又不能一次迈步太小,忽视一个过程的重要性。其次在注重传授教科书上的文字句篇的同时,还应当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与文本、作者思想对话的广阔的空间,让学生真正走进作者营造的世界,与作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教师应时刻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整体的教学。最后是教师应当秉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在课堂上应该作为一个分享者的身份,教给学生审美体验,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给予他们人文的支撑。
(二)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注重人文素养和情怀的培养
语文课程本身对于学生的思想、品质、情感的提升有自身的特点优势,阅读更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阅读的材料来源无非是两种,一是来源于语文学习材料,二则是来自语文学习过程。学生通过阅读语文学习材料,可以直接接触到古今中外的各种名人著作,直观地感受到文章中的人或事所传递的作者情感,大量的学习材料中体现的不仅仅是各种人生际遇和人生命运,更重要的是语文课程的知识精髓和人生哲理。阅读材料的同时,也是在構建自我精神世界。高中生身心发展已逐渐成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应当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领悟能力、体验能力,对作品的自我诠释能力,通过阅读过程促进学生人文情怀和人文素养的培养理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主要任务之一。
四、 结语
近几年来,国学文化复兴也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需求,如何有效地对高中生阅读做出指导,如何有针对性地实施语文阅读教学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还需要不断地实践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宇.浅议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7,78(11):110-112.
[2]董雪.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讨[J].课外语文,2017,78(9):105-106.
作者简介:
褚忠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新疆和田地区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