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师范学院:提升服务能力,推动学校转型纵深发展
2019-08-15惠弋
近年,南阳师范学院主动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于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根据“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区域高水平大学”的办学定位,坚持走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办学之路,深化综合改革,围绕人才培养主线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努力构建转型发展新格局,在应用型高校建设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
坚持需求导向,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学校瞄准地方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和行业企业用人需求,优化调整学科专业体系。按照“做精师范、做大应用、做强优势、办出特色”的办学思路,学校动态调整专业结构,近年新增水质科学与技术、水利水电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和智能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停招文化产业管理、教育技术学等供需矛盾突出的专业,进一步增强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同时,学校按照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的要求,逐步形成对接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地方支柱产业的七大应用型专业集群(计算机及机电工程类、现代农业与生化工程类、土木建筑工程类、工商贸易服务类、珠宝玉雕工艺类、文化传媒类和教师教育类),有效提升专业建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学校还结合专业设置和专业集群建设实际,进行院系(部)调整,对原有教学单位进行拆分重组,新成立了珠宝玉雕、农业工程等二级学院,进一步提高学科专业服务地方经济的社会效能。
结合服务面向,打造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学校结合服务面向,凝练创新方向,打造科技团队,搭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提升了科技创新水平,增强了服务需求能力。
围绕南水北调国家工程,学校建成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安全省级重点实验室。作为主要支撑单位,学校与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等单位协同,建设南水北调水源地生态保护协同创新中心,助力南水北调生态安全建设。该中心获得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级协同中心”认定。围绕创新驱动战略,学校结合南阳先进制造业及光电产业等主导产业建设,打造先进材料设计与开发创新团队、功能纳米光电材料设计与开发团队和光催化创新型科技团队等,建成省级焊接机器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稀土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太阳能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光电绿色催化与药物合成工程研究中心,助力南阳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立足南阳资源禀赋,围绕食用菌、月季和艾草等农业绿色发展开展科技创新,学校建成省级菌类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月季种质创新与栽培技术工程研究中心、艾草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软籽石榴工程研究中心和畜禽保健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助力南阳生态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面向企业需求开展协同创新,学校建成石油装备智能化控制工程实验室、防爆与智能消防特种装备创新中心,与南阳石油二机集团、南阳市防爆研究所联合开展重大科技项目攻关。
南水北调水源地生态保护协同创新中心在水源区点面污染防治、石漠化生态修复等关键技术集成取得突破,在库区生态修复、水质保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学校选派科研团队赴南阳防爆研究所、牧原和淅减等行业企业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助力成果转化,产生经济效益3.2亿元。其中,与南阳防爆研究所合作共建的防爆与智能消防特种装备创新中心获批河南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单位,培育期5年,年度获得省先进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500万元支持;昆虫生物反应器创新型科技团队与牧原集团协作开发的一系列动物用抗生素替代品与动物疫病抗体检测试剂盒,每年产生数百万经济效益;承担淅减集团8个技术合作开发项目,企业提供600万元经费支持科技公关,为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5000多万元。
学校近5年获批国家级项目160余项,连续多年在全国新建本科院校中名列前茅:学校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奖、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各级各类科研奖励700余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00多件。在自然出版集团2018年全球自然指数排行榜上,学校位列全国高校第131位、全省高校第4位,其中,化学学科排名进入世界500强。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谢海泉、叶立群2人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期刊“Top1%高被引中国作者”榜单;叶立群获得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
完善双创体系,打造“1+N+N”创新创业平台
学校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工作制度、建立联动机制,打造了“1+N+N”创新创业实践孵化平台,构建了全方位创新创业扶持服务生态系统。学校凝聚创新创业资源,高起点打造卧龙众创空间校级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结合学科专业建设,打造玉雕产业创客孵化器、软件开发与动画技术创新创业中心和无人机应用技術创新创业中心等21个二级学院创新创业平台;深化校地校企合作,与中原艾草联盟、南阳市拓宝玉器有限公司和腾讯云城市合作伙伴等行业企业合作共建,打造艾草开发利用工程技术中心、吴元全大师工作室和腾讯云大数据中心等38个校地校企协同创新创业平台。
通过创新创业平台体系建设,学校实现创新创业与学科专业有机结合、与行业企业深度融合,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了师生携手共创的创新创业氛围。学生创业人数和创业质量逐年增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成绩优异。卧龙众创空间2018年在孵项目61个,年营业收入2.8亿元。其中,艾草开发利用工程技术中心2018年获批省级工程技术中心,为南阳艾草产业发展提供行业标准、产品检测和技术支持;软件开发与动画技术平台培育的南阳新创元软件技术公司获得企业440万元横向项目经费,年营业收入达到2000余万元。
创新志愿服务,构建实践育人新平台
学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打造志愿服务品牌为主线,通过专业化志愿服务项目,融思想教育、能力培养和专业素养为一体,构建实践育人新平台,进一步健全实践育人体系。
学校发挥学科专业、人才智力和科研平台的三个优势,突出志愿服务专业化;实施科研项目、协同创新和专业实践三个带动,提升志愿服务精准度。经过多年探索,学校志愿服务逐渐形成专业化、制度化、常态化的运作模式,打造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环保志愿服务队”“绿荫读书社”“邓州编外雷锋团南阳师院大学生营”等一批志愿服务品牌,通过志愿服务构建实践育人新平台,在服务社会中提升实践育人水平,涌现出以道德楷模江雨佳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志愿者。其中,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环保志愿服务队每月定期到24个监测点采集水样,志愿者足迹踏遍豫、鄂、陕三省的沟沟壑壑,年均行程近5万公里,监测取样2万多份,为水质安全提供数据支撑和补充。学校连续三年入围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2016年“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环保志愿服务项目”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评为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2019年学校获批省高校工委、省教育厅“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聚焦特色文化,促进区域文化传承创新
依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学校与有关部门和机构合作成立汉文化研究中心、玉文化研究院、文化部中原曲艺研究基地和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展示传承基地,积极开展汉文化、玉文化、中原曲艺文化发掘、保护、研究和开发工作,在楚汉文化研究、诸葛亮文化研究、冯友兰研究和南阳作家群研究等方面,形成了比较明显的优势和特色。2018年学校与河南师范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中原红色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合作,共建“南水北调精神研究院”,开展南水北调精神、南阳官德文化资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地方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学术研究和理论宣传,旨在弘扬优秀文化和时代精神,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红色智库”。目前学校正在探讨和卧龙区政府合作共建诸葛文化研究院,以科教、人才优势服务卧龙岗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项目建设,致力打造南阳市文化旅游产业的核心品牌。
下一步,学校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中央高等教育决策部署,在地方、行业和企业的积极参与下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强学校转型发展阶段性总结评估,建立完善包括校企合作激励机制等配套制度体系,进一步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等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推动学校转型纵深发展,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惠弋,南阳师范学院发展规划处规划管理科科长)
责编:若 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