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营造“反差”求“共鸣”, “蓄势”待发见“真情”

2019-08-15戴勤立

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营造手法事物

戴勤立

无论古今中外,欲扬先抑都是文学创作中的常用艺术手法。当作者需要肯定某人、事、景或物时,先贬低、否定它,而后突然改变对它的看法,表达作者的赞美,这就是欲扬先抑。

现实创作中,“抑”和“扬”的运用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比如,要表现事物可贵的品质,高明的作者往往先从丑陋的外貌或粗俗的行为落笔;要表现事物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总要先写它看似无用的一面……创作目的千千万,但“抑”对立于“扬”,却又衬托出“扬”的辩证关系始终不变——有鲜明强烈的情感反差才能更好地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給读者造成最深刻的情感冲击。

运用欲扬先抑手法的关键在于如何实现由“抑”到“扬”的转变。有时转变是从一两件平凡的小事开始,由作者娓娓道来,详细清楚地写出自己的点滴情感。这样的转变适用于情感厚重、语言平实的文章,表达深沉浓厚的情感,如课文中的《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等。有时转变即是全文的点睛之处,简短有力的几笔,气势如虹。这样的转变更适合爆发出强烈的褒扬之情,如课文中的《列夫·托尔斯泰》《白杨礼赞》等。

在运用“欲扬先抑”手法时也要注意“扬”“抑”两者应有所侧重,即所谓“重在后扬”。在写作实践中,以“抑”营造“蓄势”的分量掌握需要反复地体会、揣摩。

猜你喜欢

营造手法事物
拟人手法真多情
画与理
七步洗手法
美丽可持续
单独中的洞见
洗水soft fabric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春天来啦(2则)
营造温馨如家的购物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