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基坑未探明水体喷涌施工处理技术研究

2019-08-15

福建建筑 2019年7期
关键词:井管坑底承压水

段 俊

(上海轨道交通十四号线发展有限公司 上海 200433)

0 引言

随着城市发展,城市用地紧缺带动了地下空间的开发,使得深基坑工程数量大幅增加。众所周知,地下水对基坑开挖期间的安全性影响极大,地下水问题引起基坑工程安全问题的工程实例不在少数。虽然引发这些事故实例的原因都与地下水相关,但是其引发机理方式并不相同,其中包括的类型有:基坑隆起、潜蚀、管涌、流土(砂)、基坑突涌、围护结构渗漏引起基坑外地面沉降等[1-3]。

针对这些深基坑常见工程问题,采取的常用手段包括:①在基坑内部降低承压水、降低潜水等具有威胁性的水原体[4];②加强围护结构的止水能力,对围护结构出现问题的部位进行注浆加固、止水堵漏等措施[5-6]。深基坑工程处于地表之下,地下情况极为复杂,前期的工程勘探不可能将地下地层的每一个部位探查得非常明确。地下工程水文地质情况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对某些深基坑工程引发工程事故。

针对基坑隆起、流土、管涌等所采取的措施,是在全面了解基坑地下水情况的前提下做出的决策,一般能做到有的放矢。然而,某些由地下水引起的工程事故,即使发生了也很难查出地下水是怎么引发工程事故的,甚至连水源都很难查清。针对这样的情况就很难制定出卓越有效的处理措施。

上海某深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其深基坑底部一处同样也存在未探明涌水问题,经过注浆加固封堵、承压水降水手段无果后,采用池水孔处理基坑坑底涌水问题,处理效果良好。基于此,本文以上海某深基坑工程为实例,探索在不知水源的前提下论述深基坑涌水问题的施工处理方法。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场地水文地质情况

上海某地铁车站为地下两层车站。车站基坑周边环境复杂,对周边环境保护要求较高。为了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开挖期间拟严格控制降水,制定的降水标准为:潜水随开基坑挖深度随挖随降,降水深度处于开挖面以下1m;承压水也随基坑开挖随挖随降,降水水头时刻处于水土平衡高度偏下位置。工程施工场地地层特征如表1和图1所示。

表1 施工场地地层特性描述

图1 基坑剖面及地层分布图

工程场地内潜水层分布②3-2、②3-1等浅部土层,承压水层主要分布在第⑦、⑧1j层粉性土、砂土层中,水位埋深一般在3~12m,低于潜水水位,并呈周期性变化。第⑦、⑧1j层中间存在⑧1灰色粉质粘土层将⑦、⑧1j层隔断。基坑围护结构采用地下连续墙,深度37.5m,地墙并未隔断⑦、⑧承压水层。

1.2 基坑渗漏水情况说明

基坑开挖深度18.3m,开挖面处于⑤1-1灰色粘土层,其下为⑤1-2灰色粉质粘土层,此两层均为不透水层。在基坑开挖时期,严格按拟定的降水标准进行降水。当基坑开挖到地下16m时,发现基坑中一处部位持续单点涌水,涌水流量约为3m3/h,致使基坑坑底积水,不仅严重影响了正常基坑开挖施工,而且不明涌水问题对基坑安全性产生威胁,需要紧急处理此基坑涌水问题。涌水部位的主要情况和特点如下:

(1)开挖面为黏土,属于隔水层。

(2)冒水地点距离西侧地下连续墙9.8m,距离西侧地下连续墙2.9m,距离东侧地下连续墙17m,距离南侧地下连续墙大于50m。

(3)涌水部位涌出的全部为清水,没有掺杂丝毫泥沙。

(4)发生涌水情况后,周边环境没有异常,沉降、变形均正常,基坑坑底没有观察到明显的沉降和隆起现象。

(5)涌水压力较大,封堵不住。

1.3 施工方应对措施和效果

从上述情况可以得出两条重要信息:

(1)涌出的水为清水,说明涌水位置土层稳定性良好,涌水通道暂时没有扩大的风险。

(2)涌水部位的水源不能确定,水源有可能来源于深层承压水或者更深层的承压水,也有可能来源于地墙缺陷绕流,抑或来源于基坑内部某处富水区域。

出现此问题后,施工单位对涌水位置先后进行注浆加固、降低承压水等措施来控制涌水,注浆加固后涌水点发生了短距离偏移,偏移量不足1m,部分水泥浆从西侧地下连续墙墙趾而出。单点涌水量虽然略有缓减,但降低幅度很小。同时,为了排除水源从西侧地墙可能存在的缺陷而来,施工方在西侧地墙外围注浆,但注浆后单点涌水流量没有丝毫变化,说明水源并非穿越西侧地墙而来。

经过诸多处理措施,均不能解决涌水问题,其后果直接阻碍了土方开挖施工,造成局部停工,而且此问题一日不解决一日就不能复工。如果让这种情况继续下去,还可能会使得涌水流量加大,最终威胁到基坑的安全性,因此必须寻找新的处理措施。

2 深基坑涌水处理施工技术

深基坑中涌水问题分类两类,一类是带有泥沙的浊水喷涌,另一类便是不含泥沙的清水喷涌。在基坑安全性上,浊水喷涌是一个危险信号,水流携带的大量泥沙,地层中土体流失使得水力通道越来越大,最终威胁到基坑安全。清水喷涌不含泥沙,地层不发生损失,水力通道并不发生改变,中短期基坑局部少量涌水对基坑安全并没有太大威胁。基于此,在基坑涌水难以封堵的情况下,可不必将基坑涌水完全封堵住,只需采取措施使得涌水点只涌水而不夹带泥沙,保持地层土骨架完整。基于这样的原理,对于该工程实例处理涌水问题,设置泄水便可[7]。

2.1 泄水施工技术

深基坑底部施工泄水孔较为简单,这里不做详细介绍。深基坑底部泄水孔结构形式如图2所示。

图2 泄水孔结构示意图

泄水孔具体施工流程为:准备材料,包括基坑应急回填材料→将基坑明水抽干,并在涌水位置处快速挖到地下结构底标高→以涌水位置为中心开挖3.5m×3m矩形槽,槽深度0.5m→寻找涌水点,以涌水点为中心人工挖直径约0.8m的圆坑,深度0.5m→在直径0.8m圆形坑中放入长度1m的封底井管,并在坑中回填粗砂(滤料)做滤层→在3.5m×3m矩形槽中回填粒径小于5mm的碎石,同时在井管周围回填粗砂,将3.5m×3m矩形槽填平→在井管中下泵抽水,碎石回填区域铺设钢筋网片并施工混凝土垫层→将井管接高,并施工地下工程底板结构。

2.2 泄水孔施工工艺控制要点

(1)虽然涌水点涌出的是清水,初步判定风险性并不大,但是为了安全仍按照最坏打算准备基坑回填材料和措施。

(2)土方开挖挖到底板结构标高底部,如果3.5m×3m矩形槽区域存在下翻梁等下翻结构,开挖深度增加,至少开挖到下翻结构底部标高位置。

(3)滤料(粗砂、5mm碎石)回填区域开挖完成后,在冒水处放置Φ273井管做为泄水孔,井管底部钢板封底,井管放置完成后,采用粗砂回填,回填粗砂需将整个滤头全部包住。粗砂层全部回填完成后,再回填5mm碎石将整个滤层回填区域填满。滤层回填完成后,立即下泵抽水,并观察滤层的冒水情况。

(4)泄水孔抽水启动后,5mm碎石滤层无冒水情况时,表明泄水孔施工成功,施工方立刻在滤层区域施工双层钢筋网片,完成后立即浇筑混凝土垫层。

(5)垫层施工完成达到强度后,将泄水孔井管接长,施工结构底板,结构底板施工和混凝土养护期间泄水孔适当保持抽水状态;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的70%后,停止抽水,但不封堵泄水孔。封堵泄水需要经过专门调查研究后才可。

(6)第一节井管设置滤孔。第二节井管最终处于底板混凝土中,全长不设置滤孔,并且在井管中部设置两道止水钢板。

3 结论

涌水是深基坑工程最为敏感的问题,这是因为已经发生的深基坑工程安全事故实例中,地下水问题是最主要的几个原因之一。

地下水引发的工程问题通常有潜蚀、管涌、流土,坑底隆起等,而这些常见的地下水引发的工程事故都能找到地下水源头,如此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容易对工程事故做出针对性质措施。

但是,如本文述及的工程实例却难以找到地下水源头,这就导致应对措施无的放矢,大大增加了应对措施的盲目性。此外,基坑开挖即将见底,此时对基坑开挖面以下进行水泥浆(或者其它固化剂)固化封堵加固存在重大风险,处理不当可能导致深层承压水与基坑底部联通、不得不将基坑回填的风险。这是因为上海地区地下水较高,承压水头通常在地下5m左右,此时基坑开挖已经达到16m,地基加固设备在加固时先引孔,直接联通了承压水层与基坑坑底的联系,如果处理不当承压水直接顺着设备引孔部位冒出,导致基坑坑底被淹没,同时注入地下的浆液也会随着地下水流动而流失。面对较大压差的承压水,除了长时间抽取地下水之外,工程上几乎没有其它较好封堵手段。在地面进行加固时,由于承压水头低于地面标高,无论引孔设备如何引孔,地下承压水都不可能涌出地面,注浆加固时就不存在水力压差问题,注入的浆液也不会流失。

在注浆加固等措施无效的前提下,本文研究了泄水孔处理深基坑坑底涌水难题。该方法可操作性强,容易实施,处理效果良好,可为同类工程积累工程经验,但该方法可用于处理基坑清水喷涌问题,对于基坑浊水喷涌问题需慎重采用。

猜你喜欢

井管坑底承压水
深基坑施工中不明井管风险处置技术应用实践
地铁深基坑承压水控制研究
深层承压水污染途径及防治研究
两只螃蟹
超深基坑内⑨层井废井封井方法研究
承压水箱压力平衡装置研究
建筑底板承压水疏导与全装配净化池回收利用施工
既有工程桩对深基坑力学变形特性影响分析
只要白钢井管的“傻”老头
考虑渗流作用时深基坑开挖坑底隆起变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