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创新闻精品 书写时代华章
——《三峡日报》与新中国共成长
2019-08-15
创刊于1949年8月9日的《三峡日报》,其前身为《宜昌日报》《宜昌报》,《三峡日报》于2006年1月1日由《宜昌日报》更名而来。到2019年7月31日,《三峡日报》共出版17061期。她是中共宜昌市委机关报,是三峡日报社的核心媒体。现为2开8版、周六刊。
70年来,《三峡日报》经历了由小到大的成长、由弱到强的跨越、由传统到现代的飞跃:
她,以当初5万公斤大米为启动资金,开启办报征程,到2018年末,报社年经营收入过亿元;
她,多次改版,经历了4开2版、4开4版,再到2开4版、2开8版、2开12版的成长过程,出版峰值达期出版144版;
她,经历了“铅与火”的洗礼、“丢掉笔和纸”的演变,当下正与全媒体相拥,砥砺前行、续写辉煌。
她,经历了不间断地印刷革命,从黑白4开小报逐步演变成了2开全幅彩色大报,实现了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美丽嬗变。
她,在中共宜昌市委领导下,坚持“与时代共进、与人民同行”,经过历代报人70年的不懈奋斗,三峡日报社成长为全国地市发展较快、全省市州发展领先的报社。2015年,报社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2017年再次被确认为“全国文明单位”。报社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省最佳文明单位”。2009年和2017年,《三峡日报》两次荣获“湖北出版政府奖报纸奖”,是湖北省唯一两次获此殊荣的市州党报。
她在70年不平凡的岁月里,紧扣时代脉搏,潜心攻创精品,彰扬典型事迹,记录奋进凯歌,写下了宜昌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砥砺前进的华丽篇章。
一、践行职责使命,高唱时代旋律
《三峡日报》自创刊之日起,时刻牢记党委机关报的职责使命,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断改进新闻信息传播方式和手段,不断提升引导力、影响力、传播力和公信力,被市委称为“最放心的报纸”,被用户赞为“最信任的报纸”。
(一)把握大势,突出重心。从创刊之日到改革开放的初期,从全面改革开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三峡日报》践行职责使命,高扬主旋律,唱响正气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三峡日报》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握重点,突出重心,通过生动的新闻宣传,汇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能。近年来,《三峡日报》开设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牢记殷殷嘱托 奋力谱写新时代湖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专栏,年发稿量分别在500件以上。通过持续不断地宣传,在社会舆论场上形成强大的磁力。
2018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首站视察宜昌,是全省、全市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要事喜事盛事。《三峡日报》打破传统版式,突出总书记核心地位,突出宜昌特色,突出三峡特色,在4月27日头版头条位置,以半版规格刊发了总书记手持望远镜、在三峡大坝坝顶视察三峡工程和坝区周边生态环境的图片。版面处理从传统版式中跳跃而出,鲜活、灵动、夺目、难忘。当天一版下部用约五分之一版面,及时推出了长篇报道《总书记来了,宜昌沸腾了!420万宜昌人民倍感幸福备受鼓舞》,第一时间回访和总书记面对面交流的部分干部群众,及时宣传他们“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和期望,努力建设宜昌,让长江母亲河峡日报》“抓问题、攻新闻”的办报理念与行动,受到全国同行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1995年5月,时任湖北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的卢吉安同志把《三峡日报》“抓问题、攻新闻”称为“《宜昌日报》(《三峡日报》前身)现象”,并在宜昌参加全国部分省党报研讨会上提出:“要研究‘《宜昌日报》现象’”!这对《三峡日报》是一个极大的褒奖。“《宜昌日报》现象”的本质,即以较为超前的意识,巧用鲜活的新闻事实,演绎波澜壮阔永葆生机活力”的共同心声。
①1949年8月9日《宜昌日报》创刊号。
②1951年7月21日,《宜昌日报》改版为《宜昌报》,四开四版三日刊。短暂停刊后,于1962年1月1日,《宜昌报》复刊。
③1988年1月1日。《宜昌报》第四次恢复为《宜昌日报》。复刊后的《宜昌日报》为四开四版,周六刊。
④1993年1月1日,《宜昌日报》正式扩版为对开四版。在湖北省市州报纸中率先办大报。
(二)研究问题,解释疑惑。围绕党委、政府工作重心“抓问题、攻新闻”,是《三峡日报》的一大特色,几十年来经久不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冒富大叔有新的“三怕”——一怕端、二怕掺、三怕摊》到九十年代的《实实在在不是吹——大家来说“火烧坪现象”》,从《广东柑橘打进宜昌》到《汪诗谊发明农用纸膜》等不同时期的报道,篇篇如此。这些报道紧扣时代脉搏思考问题,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三的时代故事。这种“现象”,在三峡日报人手中代代相传——从《农民工进城打工“线路图”》到《乐天溪“乐”起来》,从《探访流动党支部》到《退休县官罗官章》,从《百户农家行》大型系列报道到《讲个故事给党听》大型系列报道,从《帮老年人捂紧钱袋子》系列报道到《长江大保护·清水向东流——走近黄柏河》等等,《三峡日报》挥毫泼墨,奏响时代强音。
(三)创新方式,特刊传播。重大节点、重大事件办特刊,让报纸“巔峰时刻呈现巔峰状态”是《三峡日报》创新传播方式、扩大报纸社会影响的一个成功探索。2010年以来,围绕重大宣传节点,《三峡日报》先后推出了《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特刊》《全国“创模”现场会特刊》《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特刊》《纪念建党九十周年特刊》《见证三峡蓄水175米特刊》《宜万铁路通车特刊》《“神九”飞天特刊》等一批特刊,对大事、要事、喜事等进行深情演绎,特色鲜明。一是宏观视野,二是信息密集,三是宜昌特色。在《三峡日报》所李文英、“夷陵大禹”张宗淮、“英子姐姐”刘发英、“诚信楷模”李国楚、“食品卫士”张文峰、“挡刀民警”王劲松、“退休县官”罗官章……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宜昌涌现出来的这个英模群体上百人,绝大多数由《三峡日报》率先发掘报道,以其感人至深的事迹,构筑宜昌精神高地,引领宜昌时代新风。
《三峡日报》典型人物报道思路清晰,特色鲜明:
⑤2006年1月1日,《宜昌日报》正式更名为《三峡日报》,并正式出版,成为湖北省市州报中唯一天天出彩版的党报。
⑥2011年7月1日纪念建党90周年特刊版面。
⑦2011年9月30日天宫一号发射成功特刊一版。
⑧2018年4月27日报道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宜昌时的报道版面。
(一)大局意识鲜明。《三峡日报》作为市委机关办的特刊中,最令人忘怀是2011年7月1日《纪念建党九十周年特刊》。本期特刊以144版的超常篇幅,全方位、多角度热情讴歌了建党90年来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巨大成就。据统计,本期特刊刷新了宜昌乃至湖北报界采编业务、印刷规模、投递发行等多个纪录。专家称“这是党报在重大事件报道中的一大创举。”
二、挖掘典型人物,构筑精神高地
“金融卫士‘两兰’”“师德楷模”郑琦、“农民义工”报,要上为党委分忧,下替百姓解难,在抓典型报道上也是如此,要心系全局,通过挖掘党委政府关注、百姓广泛认可的典型,以此引领时代潮流。
食品安全问题,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极其关注的一个焦点。2012年4月,年仅39岁的秭归县工商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分局局长张文峰,因劳累过度突发脑出血,累倒在工作岗位上。显然,报道这个典型人物,对于疏解社会的安全忧虑、增强群众共同构筑食品安全防线信心具有重要作用。《三峡日报》连夜派出记者前往采访,迅速推出了“食品卫士”系列报道,在全国工商系统引起强烈反响。国家工商总局两次派人来湖北主持座谈会,并率中央及省级媒体深入宜昌采访,把他的事迹推向了全国。
夷陵区共产党员、民营企业家张宗淮“四年捐款七百万,现场施工千余天”,带领乡亲们修水利,几近掏空家底,被当地乡亲尊为“夷陵大禹”。2012年初,三峡日报编辑部获此线索后,敏锐地意识到,张宗淮的感人事迹充分体现了中央“1号文件”精神,便精心策划,精细“施工”,率先推出了张宗淮的事迹报道。《三峡日报》推出张宗淮的事迹后,中央和省委创先争优领导小组分别编发长篇通报,向全省和全国推广了张宗淮的感人事迹和时代精神。
(二)时代气息浓厚。时代在发展,更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具有时代精神的新典型。“农民义工”李文英是一位年近八旬的老者,她的核心事迹是“免费传技二十余年,助农增收近千万元”。《三峡日报》率先推出她的事迹后,迅速走向了全国。2012年6月底,李文英出席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创先争优表彰大会,荣获“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受到胡锦涛、习近平、贺国强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并合影。
“退休县官”罗官章,退休后扎根深山19年,带领和帮助乡亲们挖穷根战贫困。《三峡日报》周密策划,率先推出了《退休县官罗官章扶贫记》系列报道。他的故事经中省媒体跟进报道后,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2016年6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了罗官章。
2011年7月1日纪念建党90周年特刊版面
(三)平民特色突出。《三峡日报》推出的典型人物,绝大多数是从平民百姓中发掘出来的。由于他们离百姓最近,因而更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
“诚信楷模”李国楚,是兴山县水月寺镇野竹池村老支书,为了偿还在任时领办集体企业所欠的债务,索居深山10年,几乎过着“野人”般的原始生活,靠种天麻一分一分偿还债务,最终凭双手偿还了8万元的公债。《三峡日报》率先报道他的事迹后,李国楚登上了“中国好人榜”,先后被评为省道德模范、省优秀党员,荣获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十大美德人物。
在宜昌,还有一位乡村教师让人耳熟能详,她就是“英子姐姐”刘发英。她教书所在地的长阳深山,很多孩子因为贫困上不起学。师范毕业的她扎根山区18年,想尽一切办法捐资助学。《三峡日报》率先报道“英子姐姐”的事迹后,在国内外反响强烈。她因此荣获全国希望工程园丁奖、全国十大美德人物、省五一劳动奖章、省优秀共产党员,并光荣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
《三峡日报》卓有成就的典型人物报道,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关注。2012年10月,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省记协)在宜昌举行“三峡日报典型报道研讨会”,这是省级两家单位首次专门为市州报举行专题研讨会,12位来自省城的专家学者以《三峡日报》为例,就新时期典型报道策划、报道模式创新、效应放大等做了深入探讨。
三、攻创新闻精品,塑造品牌价值
《三峡日报》坚持“精品立业,精品兴报”,构建新闻精品工程,取得丰硕成果:先后有9件作品荣获中国新闻奖,43件作品荣获湖北新闻奖一等奖,另有2件作品获湖北新闻奖特别奖,是湖北获奖数量最多、获奖层次最高的市州党报,是中国市州报业中具有较大影响的市州报业品牌之一。
(一)树立精品意识。几十年来,《三峡日报》攻创新闻精品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排除思想障碍的过程。先是少数人的“不合理论”,认为“几百字就奖几百元、几千元,甚至上十万元,不合理”。但《三峡日报》始终认为奖励新闻精品,是按劳、按优分配原则的体现,不但没有取消奖励,且奖励标准得到提高。继而是“小团体论”,有的人只想推荐自己和好友的作品参评。但《三峡日报》不为所动,坚持质量面前人人平等,不让“假冒伪劣”作品参评。还有“吃不得论”,说什么“报社好不好,关键看广告”,“精品再好吃不得”,主张精兵强将挣票子、老弱病残办报纸,等等。报社党委坚定不移地把办报当作报社的中心工作来抓,把抓精品作为重点工程来办,激励采编人员攻创新闻精品。
(二)注重专题研究。创新闻佳作,必须加强新闻研究。《三峡日报》重点抓了三件事:
1.不断研究好新闻作品标准的发展趋势。《三峡日报》从全国、全省的大局着眼,认真研究全国、全省好新闻作品,不断明确和完善对好新闻作品标准的认识。好新闻作品应该具备三个主要条件:主题重大、深刻;形式新颖、独特;效果实在、突出。比如,获1995年度中国新闻奖的通讯《实实在在不是吹》,是记者与读者问答式的通讯,以形式独特取胜。2013年获得中国新闻奖的消息《四年捐款七百万现场施工千余天张宗淮报恩家乡护“命脉”》,以效果实在、突出取胜。获得湖北新闻奖一等奖的现场短新闻《总理笑了》、获得湖北新闻奖特别奖的系列报道《以首站作为展现首站担当——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引发我市强烈反响》,都以主题重大、内容鲜活取胜。
2.不断研究各种新闻体裁的表现方式。几十年来,《三峡日报》不定期召开消息、通讯、标题、图片、文学副刊等作品研讨会,探讨最佳内容与形式并提出:消息求纯度,不要广告味和表扬味;通讯求力度,力求打动、激励人;言论求深度,提出新观点,增强说服力;标题求精度,有冲击力和感染力;照片求角度,克服老一套和一般化等等。
3.不断研究精品生产过程,提出“好新闻过好‘四关’”。即策划关、采访关、编审关、推荐关。比如推荐关上注意把握大局,突出特点;在品种上以消息、通讯为主,兼顾其他;在评价上阐明时代意义,指出独特之点,介绍突出效果。
(三)完善配套措施。攻创好新闻作品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实施配套措施。《三峡日报》先后主要实施了四项措施:一是坚持每日评一优(点评),每月评精品,筛选好作品;二是对攻创市以上各个系列好新闻作品,确定项目负责人和带头人,做到有计划、有责任;三是编辑、记者作出承诺,分别完成好新闻作品攻创任务;四是重奖机制。规定对中国新闻奖按一、二、三等,分别奖励10万、7万、3万元,对每个系列获奖作品都有奖励标准。
当下,媒体融合发展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三峡日报》审时度势,主动作为,加快“报、网、端、微、屏”全媒一体化建设,构筑互联网舆论引导主阵地。2016年5月,三峡宜昌网、中国宜昌网、“云上宜昌”客户端、“三峡宜昌(宜点通)”客户端、“宜昌发布”、三峡日报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市级新媒体全部落户三峡日报社,报社终端用户总量突破500万。2017年1月,三峡日报社全媒体“中央厨房”正式运行;2019年,一流水平的省市县一体融媒体中心在三峡日报社启动建设,“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建设日新月异!三峡日报人将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始终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增强“四力”、守正创新,奋力谱写新时代报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