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大学医学部校园卡的核心在于身份认证

2019-08-15项阳

中国教育网络 2019年7期
关键词:医学部校园卡身份

文/本刊记者 项阳

软件定义卡片

种连荣北京大学医学部信息通讯中心主任

6 月中旬,北京大学医学部的虚拟校园卡应用上线。在虚拟校园卡上线之前,北大医学部校园卡是基于北京大学本部校园卡系统的延伸。但这样的模式对于医学部来说,还不能很好地满足特殊的需求。

“最大的问题在于对学生身份的管理。”北京大学医学部信息通讯中心主任种连荣介绍说,大多数学生在整个学习生涯中,分别要在北京大学本部、医学部、附属医院等不同场所进行不同阶段的学习和实践。而原有的校园卡系统不能很好地满足多种应用场景,容易出现用户本人和其认证信息分离的情况;此外,北大医学部有6 家直属附属医院、4家共建附属医院、14 家教学医院以及26 家教学基地,如果都发放实体校园卡,丢卡率很高,也不便于统一管理。

在比较了各种形式的虚拟卡特点和优势之后,北京大学医学部选择了自研APP 的方式来建设,由软件来定义卡片,“依托学校室内外全覆盖的校园无线网环境,借助移动应用、网上支付、生物识别等先进技术,将虚拟卡安装存储在手机中,最大化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不增加用户的使用负担。”

北京大学医学部信息通讯中心副主任黄宁玉表示,此前有一些厂商推出“虚拟卡”,但本质上是实体校园卡对应的电子账户,担心这种做法容易让学生混淆校园卡、小钱包、电子账户,使用不便。北大医学部此次推出虚拟卡,在系统规划方面,将虚拟卡系统建成一个独立的应用系统,不依赖于现有的实体卡系统运行,基于医学部的数据中心,提供身份认证和网上支付功能。这样的设计,从功能上讲,已不存在实体校园卡系统中常见的数据同步、数据一致性以及线上线下卡库不平等问题;从技术上看,目前的网络条件,足以完全满足各种支付方式的实时交易。

虚拟卡是基于移动端的综合服务平台

黄宁玉介绍说,虚拟卡的账户信息由系统分配,具有唯一性,与用户身份信息一一对应。而虚拟卡的身份信息与实体卡的身份信息均来源于学校的权威数据源,并且完全保持一致,具体包含人员编号、身份证号、姓名等基本信息,以及人脸、指纹等特征信息。这些特征信息是在首次身份信息验证通过之后,通过用户自主采集获取,也与身份信息一一对应。

虚拟卡的功能设计围绕身份认证和消费两大类展开。在校园卡应用场景中,将配套的刷卡设备升级成可同时支持实体卡和虚拟卡的版本,使实体卡和虚拟卡同时可用。

在身份认证类的应用场景中,学校设计了多种认证方式,同时部署与之相对应的认证设备,用户可以有多种“玩法”完成身份认证。比如,开学报到时,刷脸即可注册;进出楼宇时,按指纹即可打开闸机;借书时,出示手机APP 中的二维码被扫一下,即可将图书带走;听讲座时,打开手机APP 中的虚拟卡应用扫一下会议标识,即可完成签到等。

黄宁玉北京大学医学部信息通讯中心副主任

在消费类的应用场景中,学校选用了支付机构提供的聚合支付通道,在后台管理端,统一开发接口、统一对账、统一入账;在前台用户端,同时支持银行卡、支付宝、微信,实现线上和线下的无现金支付。在几乎所有使用实体卡的消费场景中,均可使用手机完成网上支付。

“我们希望实体卡能用的场景虚拟卡也都能用,学生可以依据习惯进行选择。”黄宁玉介绍说,“虚拟卡平台,未来还将推出校友和附属医院人员的身份认证。”

关注用户体验,打造创新水控

校园卡应用中,浴室场景一直是应用的难点。一方面,由于环境潮湿,水控设备故障率较高,同时手机虚拟卡也不方便使用;另一方面,浴室既有水阀门,又有刷卡水控,让用户的操作体验复杂化。

面对上述问题,北京大学医学部尝试无线水控,将刷卡器移到浴室外,进入浴室时先刷卡登记,洗浴过程中系统根据实际用水量计费,出浴室时再次刷卡结算即可。基于当前发达的网络条件,无需再采用水网关的方式记存消费数据,通过无线网,就能实现数据实时传输。

种连荣介绍道:“这相当于把在家洗澡的场景复原。类似‘智慧家居 ’,我们希望通过创新浴室水控,逐步扩展‘智慧宿舍’的应用内涵。”

加强管理优于做技术限制

虚拟卡给用户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管理者带来了难题:当一个用户同时拥有实体卡和虚拟卡时,如何避免卡被非实名使用。通过调研得知,在有些案例中,用户不能同时拥有实体卡和虚拟卡,或者实体卡和虚拟卡不同时拥有同样的功能。

黄宁玉介绍说,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用户需求,针对在校师生同时发放实体卡和虚拟卡,实体卡提供传统校园卡所有功能,虚拟卡提供身份认证和网上缴费功能;针对不方便领取、激活实体卡的人群如校友群体,则发放虚拟卡,提供身份认证、定向消费功能。同时,加强制度建设和管理,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规范虚拟卡的使用。

“虚拟卡可以极大地改善用户的用卡体验,但是在现阶段,从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实体卡的象征意义考虑,虚拟卡还无法替代实体卡,实体卡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黄宁玉表示。

针对虚拟卡和实体卡并存带来的管理问题,种连荣表示,从技术上规避校园卡出借带来的问题比较容易,但更重要的是从管理制度上解决。“我们会确认使用校园卡的用户信息是可信的,那么,在多数情况下可以不做技术限制。”如果采用技术手段禁用实体卡或虚拟卡,一方面,当实体卡和虚拟卡需要同时使用时,禁用会造成使用障碍;另一方面,基于对师生“不信任”的技术限制,也会影响用户的使用感受。“首先要把用户当成好人、守规矩的人,而不是时刻防备着人。”种连荣认为。

“即使没有虚拟卡,也会有人把实体卡出借。在学校管理规定中,明确要求不允许出借、出租校园卡,否则将受到处罚。” 因此,如何加强管理制度,让师生自觉遵守校园卡使用规范,比先进行技术限制更为重要。

种连荣认为,卡是一种认证的介质,一卡通的核心不在于有没有“卡”,而是能够唯一识别持有这个介质的人或其他主体。“虚拟校园卡”是对应实体卡而产生的概念,其实就是对特定“ID”的使用。“与其说虚拟卡是未来的趋势,不如说电子认证取代实体介质,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种连荣表示,“除了校园卡,电子身份证、电子社保卡、电子交通卡等电子认证的推出也是同样的道理。”

猜你喜欢

医学部校园卡身份
移动支付在校园卡自助补换卡业务中的实现——以潍坊学院为例
高校中冒用他人校园卡法律定性问题研究
日本的高原肺水肿
卡没了,小美文召回它
浅谈拾卡后盗刷校园卡的行为定性
安徽省立医院成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跟踪导练(三)(5)
妈妈的N种身份
身份案(下)
开封大学医学部举行2014年实习就业校园招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