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路基路面的水损害及防治对策
2019-08-15毛志鹏
毛志鹏
十一冶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柳州 545007
1 路基路面水损害问题
路基路面经过一段时间的通车运营之后,经常会出现各种病害,较为常见的主要有水损害、坑槽、沉陷、裂缝等,其中水损害是比较常见的病害。水损害指的是路基路面上含有水分的前提下,在车辆荷载作用及自然环境影响下,水分入侵沥青,渗透到集料界面,降低了集料间的粘结力,使沥青膜剥离,导致路基路面遭受损害[1]。路基路面水损害的主要表现是沥青遭受水分入侵而松散、脱落,集料之间的粘结力下降。若是水损害问题处理不及时或者是处理不当,则会使水损害范围逐渐扩大,甚至会造成坑槽、翻浆等质量问题,严重威胁行车安全,还会降低路基路面的美观度,必须给予及时、有效的处理。
2 路基路面水损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
2.1 开展水损害防治工作,预防病害与结构层破坏
采取有效的措施,实现对路基路面水损害的有效预防与治理,加强对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保证混凝土配合比科学合理,并切实做好混凝土浇筑、振捣,并要确保混凝土浇筑、振捣的施工质量。同时,还要切实做好路基路面的日常养护工作,及时发现路基路面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有效的处理,以提高路基路面的稳定性与安全性,避免路基路面受损,预防病害与结构层破坏。
2.2 防治水损害,提高路基路面的质量
路基路面通车运营过程中,若是出现水损害,则会给路基路面的质量造成严重的损害,制约路基路面可靠性及稳定性的提高,威胁行车安全。通过对路基路面的具体情况进行仔细分析,制定科学合理、切实有效的措施,实现对路基路面的质量控制,对排水设施进行科学设置,确保雨水可以及时、顺利地排出,避免雨水积聚、渗透路面,避免水损害,提高路基路面的质量。
2.3 避免水损害,确保行车安全
路基路面养护过程中,开展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确保路基路面的养护效果,避免水损害的发生,确保路基路面的平整度、密实度与稳定性,从而为车辆的顺利通行提供良好的条件,保障行车安全,减少交通安全事故的产生,为人们提供更加快捷、更加方便的出行条件。
3 路基路面水损害的防治策略
3.1 合理选择施工材料
为有效避免水灾害问题的出现,路基路面设计过程中,必须合理选择施工材料的类型,并要确保混凝土配合比的科学性、合理性,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符合施工规范标准的要求,为确保施工的顺利开展、提高路基路面的质量奠定良好的前提与基础。首先,应严格控制混合料的孔隙率,通常情况下,需要将混合料孔隙率控制在4%上下,提高路基路面设计质量,加强混合料拌合质量控制;其次,确保混合料具备良好的高温性能及水稳定性,从而有效确保路基路面的施工质量,提高路基路面的密实度,避免雨水下渗,损害路面基层,提高路基路面结构的可靠性、稳定性;最后,路基路面养护过程中,还可以选择SMA混合料或者是改性沥青材料,以确保混合料孔隙率符合标准的要求、构造深度满足行车安全的需要,为混合料摊铺、混合料碾压施工提供良好的条件[2]。
3.2 提高沥青与矿料的粘结力
路基路面设计与施工全过程中,应以提高质量为最终目标,以预防变形、松散、裂缝、剥离、沉陷等病害为出发点,尽可能地提高路基基层的水稳定性与耐久性。设计与施工全过程中,应加强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意识,实现沥青与矿料粘结力的提高,从而预防水损害。根据国家相关标准中的要求,路基路面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混合料,沥青与矿料粘结力应当≥4级,而表面层沥青与矿料粘结力应当≥5级。通过科学选择矿料,并加强质量控制,从而确保矿料镶嵌性能好、耐磨性强、质地坚硬。
3.3 提高压实度
混合料摊铺过程中,加强质量控制,确保摊铺质量,摊铺后,及时、有效地实施混合料摊铺、碾压。需要逐层摊铺、碾压,每层20-30厘米,检测碾压合格后,才能摊铺下一层。需要注意的是,为避免漏碾,可重叠1/3轮宽,缓慢、均匀、连续地进行碾压,速度每小时2-4.5千米最佳。碾压各个环节,包括初压、复压以及终压,均要加强质量控制,同时注意控制路基路面的压实度、平整度。碾压完成后,严格实施压实度检测,并准确记录数据,对不合格的部位,尽早修复,确保路基路面的压实度符合施工规范的要求[3]。
3.4 提高水稳定性
良好的水稳定性是预防路基路面水损害的关键特征。为实现水稳定性的提高,必须确保沥青使用量最佳,对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进行严格控制。根据相关施工标准规范的要求,应当将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控制在15%-25%,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稳定度应当≥3.5千牛,沥青混合料的流值应当控制在20-40(0.1毫米),沥青用量应当>2.5%。与此同时,还要对材料级配组成进行科学设置,尽可能地提高混合料的压实度,从而保障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符合标准要求,提高路基路面的水稳定性与抗渗性能、抗疲劳性能,避免水损害现象的出现。
3.5 科学设置排水系统
充分考虑路基路面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拦水带,以确保雨水可以顺利排出,从而避免雨水聚集在路基路面上、下渗到路面基层而导致结构稳定性降低的问题。如,可以在路边缘中下层留出一个宽度在10-20厘米的宽槽,并铺上碎石,将其做成盲沟,也可以设置排水管,以确保雨水可以顺利排出。除此之外,还可以设置中央分隔带、纵向排水盲沟,以使裂隙水、路基地下水顺利排出,从而有效避免水损害的出现。
4 结语
综上所述,路基路面水损害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概括起来,主要是设计不合理以及缺乏施工质量控制,且危害巨大。因此,应积极采取合理选择施工材料,提高沥青与矿料的粘结力,提高压实度、水稳定性,科学设置排水系统等防治措施,以提高路基路面质量,预防水损害的出现,保障行车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