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设备主动保护与控制技术的可行性
2019-08-15姚勇
姚勇
四川省第三建筑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81
1 主动保护的目标
自适应电气保护系统会自动对系统状态进行实施追踪,并对机器运行状态以及可能出现的状况进行预测,预先告知工作人员以准备适当的应对方案,具有传统控制系统所不具备的主动性。但与传统系统的触发启动方式应对并无本质上的区别,依然属于“被动保护”。现有的保护系统仅考虑了系统现阶段状况是否正常,而没有对设备承受力等相关性能进行评估,很难实现高度的设备安全[1]。
2 电气设备主动保护与控制策略
2.1 常见的诊断方法
(1)直接观察法。直接观察法是检修人员根据经验,对设备的运行进行观察判定的方法,需要检修人员通过眼睛观察,并结合嗅觉检查是否有异味,结合听觉检查异响情况,并且同手用手触摸设备的温度对故障进行综合判定。观察法需要检修人员具有丰富的经验,较少的运用辅助设备进行专业检测。目前,通过这种方法可以高效的判定电子管故障、继电器故障以及开关等故障。(2)电阻检测法。电阻检测法利用万能表对电阻进行检测,通过观察万能表的变化判断短路和开路,电阻检测还可以检测电子管和其他元件的故障,需要注意的是,电阻检测法在检测时需要对电源进行断电处理。(3)信息调查法。为了提高故障判断效率,需要专业的检修人员对电气运行线路在出现故障的前后变化进行详细询问,才能全面了解故障发生的现象,例如电气线路在故障发生之前是否有冒烟、响声、停机、启动频繁等异常情况,还要对原件更换情况和是否有私自维修情况进行了解,才能更准确的把握故障的原因和故障出现的位置。(4)电压检测法。电压不稳会造成电气控制系统无法稳定运行,因此在电气系统故障诊断中需要对电压值进行比对从而判断线路是否出现故障。电压检测法通常在直流供电的情况下使用。(5)逻辑分析法。逻辑分析法依据电气控制系统内部运行原理和工作环节,对故障采取具体分析,大大减少了故障检查的工作量,避免了无效检查浪费大量时间和人力资源,提高了故障检验的准确性,有利于维护方案的选择。电气控制系统包含复杂的内部构造和零件线路,不利于检修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准确判定,甚至会造成偏差和遗漏,工作效率不高。因此需要依据设计图,在正确逻辑和机械原理的指导下进行操作分析。(6)实验法。在常规检修方法无法发挥作用时,可以对电气控制线路进行通电实验判断系统故障原因。实验法需要注意保证电气设备的完好无损,并且要做好实验前的检查工作,采取分开传动机、电动机,调节器和开关复位,如果传动机和电动机不能有效分开可以切断主线路,缩小检查范围,避免事故的产生[2]。
2.2 利用新型工艺技术进行故障维护
新型的工艺技术丰富了电气控制系统的排查方法,满足生产的更多需要,通过对电路设备的总体排查,并按照图纸进行反向检验,进一步检验中控设备和机械传动设备的运行情况,通过新型工艺可以更加全面综合的对故障进行维护。
2.3 通过计算机系统维护
为了保证避免停产检修带来的效益损失,通常会采用计算机进行系统维护,计算机可以准确采集电气设备的电压信息,相比人力来说更加及时和精准。维修人员通过对电压值的数据信息进行判断,在进行下一步的检修。计算机系统维护需要维修人员熟练操作计算机软件,善于进行数据调取和分析。
2.4 运用排查法进行日常维护
排查法通过故障代码分析、系统自排、仪器排除和短路法对电路控制系统进行维修。故障代码分析需要在中央控制面板中启动操作键来取得故障原因,在操作的过程中需要借助故障代码进行排查;如果电气控制系统的故障较小,可以采用系统自排法,使系统自动运转,对故障进行逐一排查和维修;万能表排除法可以直接通过仪表对电源缺相和通电问题进行检测和排查,在断电过程中可以检查电阻元件的阻止是否处在正常的范围;短路排查通常在确定故障之后进行,通过短接线路观察故障是否消除,从而再一次确认故障点。
2.5 主动保护系统的功能架构
辨别和预测输变电设备的安全性及其动态安全是整个系统的安全主动保护和控制的前提,要做到在故障发生前就预测到故障,发生时进行报警和调控,对故障发生后的后果进行控制。其中主动保护和控制系统主要是通过对导致空中输电线路故障的原因进行统计得知,气象灾害是导致故障的主要因素,根据这一规律,通过感知气象情况和内部电网的状况来对将要发生故障的几率进行预测,然后通过相关的制度采取措施来进行预防[3]。
3 结语
科技的发展提高了电气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电气控制系统是电气自动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常见的故障和维护方法一直是使用者重点关注的问题,如果不能对故障进行准确的判断和正确的维护就会严重影响整个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工作效率,还会降低电气控制系统的使用年限。综上所述,以上内容就是对电气设备主动保护与控制技术的可行性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