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专业本科生学科教育学模块课程设置探讨
2019-08-15薛秀娟杨建雄
薛秀娟,杨建雄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河北 承德)
针对当前历史学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了探讨,从多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当前的课程设置仍然存在着问题,我们将从专业课、选修课等多方面进行调整。
一 课程设置存在的困境
当前,在进行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如何使必修课和选修课能够保持平衡,是考虑的重点。很多学生希望能够增加更多的选修课,这样就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未来的发展方向也能够更加合理的确定。但还有一部分学生希望能够找一些授课教师给的分数比较高,而课时又比较少的课程,这就可能会使得出现一部分学生散漫懒惰的情况。同时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还存在着一些困境,那就是在选修课开设的过程中,有一部分是自己所掌握的专业领域没有涉及到的。而且这些课程虽然类型比较多,但教师讲授的深度却不容易达到,因为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系统性的讲解。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很多选修课的开设并没有把握到这个领域方向的主干脉络,更不用说其是能够符合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理念来进行课程设置的了。除此之外,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如果一味的只顾去迎合学生的兴趣,而没有考虑到和专业其他课程进行结构安排上的协调,这也是不够科学合理的。当前,在教学资源的选择上存在着问题,教育工作者应该针对当前的选修课程,寻找质量比较高的资源,如果,过度的迎合学生的趣味,即使有再多的选修课程,也偏离了专业课程教学的方向以及目标。那么,课程设置和改革就没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了[1]。
二 课程设置
(一) 设置原则
当前,在进行教学模块设置的过程中,我们要把握到历史学专业的规律。认识到不同的学科和历史学都是存在联系的。历史学表现出了独特的系统性,以及时序性。在大环境下,各种学科,各种专业都设立了完善的学分制度,这也给课程的设置以及教学的改革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要遵循课程设置的原则,针对当前的课程结构进行调整。
首先,我们要遵循科学性的原则,历史学科知识体系十分的广泛,我们在设置课程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科学性。考虑到当前对于人才的培养目标,我们要合理的设置课程的门数,以及不同门数的不同学分变化,课时安排等。如果设置的课程门数比较多,或者是过少,都会使学生无法正常的发展,就会出现畸形学分的情况。针对当前的学分制度,我们必须要设置完善的教学计划,尽可能的避免学生任意选修的情况,否则就会出现学生专业知识结构无法完善,掌握不合理的情况。当前,我们要想使学分制度的教学计划能够成功,首先就要让学生掌握完整、完善、系统性的专业知识[2]。
其次就是学科性的原则,考虑到不同内容,学问的性质,以及不同学校在设置教学科目上,存在着一定的区别。我们要从多个方面看到历史学科知识的本质,以及其中的价值和教育功能。在进行历史专业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培养历史思维以及深厚的历史意识。这是其他专业所无法比拟的。我们只有在掌握历史专业,做好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把不同的课程,有机的组合在一起,才能够体现历史学科的精髓,才能把握其中的教学大纲,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3]。
之后就是专业性,在高等教育领域,历史占有重要的地位,并且逐渐地形成了独立的专业。从古到今有不少的历史学家,历史专家,他们都致力于历史的研究。这是因为历史囊括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过程,其中包括文化的传承。研究者们能够为自己的研究感到自豪。而我们在进行课程设置的过程中,既要把握当前在培养人才过程中的目标指向,也要遵循专业性的原则。培养出来的人才要拥有最基本的历史知识素养,在步入社会以后,可能会成为历史教育工作者,也有可能会成为比较专业的历史研究人员。不同的高校掌握的教学资源不同,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有的是研究型的,有的是教学型的,还有的是同时存在的。这样就能够培养出不同的历史学专业人才。但是我们从教育学这个方面来讲,要想做好课程的设置,就要增加一些基础课程,并且选择一些有深度的选修课,这样能够扩大学生的学习范围。这样增加了深度和广度的历史学教学就能够培养出专业的教育人才。
最后,要坚持适应性的原则,我们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在毕业之后选择岗位的需求。如果忽略了这一点,那么学生在毕业之后就可能没有发展的道路出现越走越窄的情况。很多人存在着历史学的误区,认为这个专业在学习之后,只能够进行科研,或者是只能进行教育。而其他的专业则不同,能够适应不同的岗位。这虽然是一种误区,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的情况,我们要想把人们固有的印象给改变,就要在历史专业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增加更多的吸引力。我们可以在历史专业的基础之上,增加计算机,英语等多种公共课程。在这个基础之上开设和文科课程相关的主要课程。学生在学习历史专业的过程中,还能够跨学科的进行选修,例如,中文,旅游等等。只有这样,学生既能够学到自己专业的知识,提升个人的素养技能,也能在未来从事工作的过程中拥有更多的专长,不仅能够从事教育这个专业,也能够满足其他岗位的需要。这种宽口径的教育目标就符合当前的人才培养方案[4]。
(二) 课程结构的设置
当前,我们在进行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大致分为三种类型,课程之间要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但是要存在着内在的联系。这些课程既要有相似性,还要有各自的特色。能够协调到组合在一起,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
首先是专业基础课程,一般情况下都是40 个学分。根据我们中国的历史,分为古代史、中近代史以及现代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古代史分成了三个类型。除此之外还有世界古代史以及世界中世纪史,和世界近代史,当代史,现代史等等。一般情况下,开设的是12 门课程,学生一般要用三年的时间来完成这些课程。专业课要占总学分的50%,课时时间要占所有课时的60%左右,这样学生就能够有充足的时间来学习这些历史知识,并融会贯通,从而进入这个历史知识的氛围之中。在具体设置的过程中,我们又细化了西方史学史,中国史学史以及历史文献史等多种专业课程。除此之外,还要有三门实践课程占16 个学分,包括:科学研究专业实习以及毕业论文等等。在学习完这些知识之后,学生的专业理论素养就能够得到提高,从而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研究方法。能够把这些学到的知识进行系统化,以及专业化。
其次就是专业选修课程,选修课程也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技能,更多的知识。我们能够把专业选修课细分为限制选修课以及任意选修课。一般都是从第二个学年开始学习的,设置课程的内容要考虑到学校的师资力量,或者是学校的特色教学,一般情况下限制类的选修课有西方的政治是以及中国近代政治史等十多门课程。要求学生至少要学满20 学分才可以。这些选修课能够让学生把学到的专业课程给深化细化[5-6]。
最后就是跨学科的选修课。在学生上课的4 年之中这些课程要贯穿其中,而且内容和历史学有一定的联系,一般分为两个模块,那就是历史学专题以及旅游专业。加起来大概有12 门课程,总共26 个学分,学生满五学分就可以合格。这也给学生更多的选择,能够满足学生不同的爱好以及不同专业的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学习这些内容,提高自己的历史专业素养。在毕业之后也能够给职场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三 结语
针对当前历史学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了探讨,从多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当前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更应该把握专业课的特点,合理的设置选修课和专业课的内容以及课时。整个过程都要考虑到学生的发展特点,以及未来的培养目标,也只有这样,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后才能够成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教育型人才,或者是研究型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