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发挥养成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性

2019-08-15袁琳琳

教育现代化 2019年102期
关键词:政治心理思想

袁琳琳

(长春财经学院,吉林 长春)

养成教育的开展是高校思想教育的一种活动,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发展观。依照我国现阶段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发展历程来看,大学生的思想在慢慢的日趋成熟。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分析和判断能力也随着社会发展和自我意识的觉醒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中国主流文化和思想的传播和渗透,意在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加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一 养成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意义

1.加强学生日常行为管理,重视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监督,巩固养成教育成果。学生在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基础上,其行为才会对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学生自身虽然具备一定的自律性,但由于其生理和心理的特殊性,其自律能力有限,部分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能力较弱。只有把行为形成的要求落实到每个人生活的每个环节,才能产生同样的表达方式和同样的言行。因此,在培养和教育过程中,要运用多种渠道,督促和引导学生养成一定的习惯。事实证明,在培养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过程中,需要老师和家长的配合,对学生进行言行上的监督与督促,也需要学生自身高度配合,否则就会前功尽弃,只有双管齐下,才能有利于学生养成教育能全面、快速的形成。

2.加强学生心理疏导,养成健康心态。大学生的生理发育日渐成熟,心理发育也处于过渡的阶段,这一生理特征就使得他们的情感世界和实际行为能力往往是复杂而矛盾的。主要表现为自觉性的增强与知识发展的矛盾、情感丰富与现实贫乏的矛盾、人际交往与自我封闭的矛盾、求知欲的强烈与鉴别能力不足的矛盾。这些矛盾出现在心理结构敏感、脆弱、发展不平衡的学生面前,就极有可能引起他们的情绪困扰。有些学生无法面对自己的失败,以至于陷入到悲观的情绪中不可自拔[1]。再有就是独生子女的学生,在家事事都父母包办,自理能力较差,尤其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不会很好的沟通和交流,总是遭受挫折,渐渐就会产生心理问题等情况。

3.对于有心理发展不平衡的学生,针对学生表现的不同心理特征高校应该开展相应的心理咨询。在正常的心理课程普及心理知识以外,也应多利用网络、媒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再有,就是在业余时间,开展相关心理健康的主题活动,让学生积极的参与进来,使那些在心理上有困惑的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释放,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对于,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定期跟踪走访,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辅导,有必要的要在医疗机构进行备案。宗旨是提高学生的心理自我调适能力和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

二 养成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 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过于单一

高校思想政治课开设多年,教学体系相对成熟。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高校的教学体系没有及时更新,还在使用传统的课堂授课法、填鸭法等教学方法。当代大学生处在网络信息时代,碎片化的信息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的注意力。教师采取传统的课堂教授法,内容枯燥,形式不新颖,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这种教学模式很难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看,单一的教学方式,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成果。

(二) 教育理论不能紧抓时代热点

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注重深层次理论内容的传递,即所有的理论教学内容都是以学生强烈的政治意识为基础的。教师向学生传达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但并未突出政治导向工作。中国正处于新媒体环境中,各种社交媒体中都有很多负面信息。学生的思想容易受到媒体信息的影响。因此,思想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始终突出政治导向。一旦教师忽视突出政治导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将急剧下降,思想政治教师的舆论领导身份也将逐渐丧失。

(三) 思想政治教育不够严谨

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包括教材内容和教师个人观点。即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教材内容的传递为核心,但也会夹杂个人的观点在里面。思想政治教育与政治有关。教育风格应区别于其他学科[2]。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保证课堂的严谨性,课堂上的每一句话都要经过充分的推敲。当教师的个人政治思想非常坚定时,其教学内容是具有专业性的。但是,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看,教育行为应尽可能严谨,这种教学行为不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目标。特别是在养成教育这一概念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习惯。当学生因教师的学习习惯而养成“完全独立”的思想政治学习习惯时,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就会与官方的要求背道而驰。

三 加强养成教育的策略方法

(一) 养成教育要具有针对性

大学生在高校求学阶段会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高校思政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每个时期表现的不通特点,有针对性进行养成教育。例如,在学生军训期间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并在此期间对学生进行集体荣誉感的培养;在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期间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自理能力;毕业前期培养学生的择业观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提前步入社会做好充足的思想准备[3]。

(二) 发挥家庭在养成教育中的作用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成年进入大学学习生活,一切教育就应该由学校来完成,这种观点是十分错误的。家庭教育在大学生养成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良好的行为习惯,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

(三) 高校要对大学生养成教育给予高度的重视

高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养成教育工作,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同时,也应进行多种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且,定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进行培训,只有他们的思想与国家思想文化保持统一,才能给学生传递正能量。再有,学校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进来,使学生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4]。

(四) 在日常学习中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学习、生活带来许多便利。但是网络也会有一些不良信息,这就要教会学生明辨是非和正确的判断能力。因此,我们要养成合理利用网络信息的习惯,改进校园网建设,牢牢占据校园网络使用阵地,让学生深切感受到通过校园网,可以满足自己使用网络的需求,避免外部网络信息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

四 养成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建设的重要性

(一) 高等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等教育是在中等教育完成的基础上而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一项社会活动。高等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必须面向社会经济,服务于现代社会经济,这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5]。在高等教育逐步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背景下,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高等教育作为大学生养成教育最高层次,对大学生的生存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也在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已然成为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一环。

(二) 养成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对当代大学生而言,初入大学的他们怀着美好的憧憬,想在大学生活中发挥自己最大的优势,完成他们的梦想。并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但是,大学也是一个仿真的小型社会,同学间的竞争也是很激烈的,这就使得他们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危机意识。其次,现代网络上的一些不良信息的传递,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侵蚀学生的道德标准,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背道而驰[6]。所以,大学期间,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就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 结语

总之,培养大学生树立养成教育的意识,对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高校完成教育目标的基本手段,关系着高校能否培养合格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大学生。

猜你喜欢

政治心理思想
看见具体的自己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心理感受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