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非英语专业口语教学探究
2019-08-15陈丹丹
陈丹丹
(南京医科大学 康达学院,江苏 连云港)
社会语言学家戴尔·海姆斯指出,“社会交际功能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程同春,2004:56)。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使他们在未来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顺利实现沟通交流。目前大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之前普遍已学习英语十年之久,英语水平相较以往整体有所提高,然而综合考量“听、说、读、写、译”各方面不难发现,口语表达尤为弱项,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流畅地进行口语表达,口语交际能力仍然较差[1]。本文针对这一现状探讨高校非英语专业口语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
一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社会层面
多数高校要求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是否通过与学位证挂钩,因此应试仍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主旋律,课程设置也围绕应试主题。大部分高校开设读写和听说两门英语课,侧重点多放在写作、阅读和听力训练上,以便学生能顺利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笔试,不要求学生必须参加口语考试。此外并非每所高校都设置口试考点,有些院校学生参加口试需要异地参考,客观上给以应试为目的的口语学习造成不便。此外,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多采用大班授课,班级人数众多,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备课授课都有一定困难。总体而言,学校和社会氛围对口语不够重视[2]。
(二) 学生方面
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自己的英语水平要求不同,许多非英语专业的学生重视专业课学习,仅把英语当成一门“副科”,学习英语为了通过考试拿到学分顺利毕业,不愿花精力在没有考核要求的口语学习上。随着社会发展,许多位对在职者的英语交际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拥有出色英语交际能力的专门人才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还未进入职场的在校生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口语课堂上,能大大方方进行口语表达的学生并不多,大多数学生不愿意主动参与口语活动。一方面出于对自己英语水平的不自信,怕说错不敢开口;抑或知识储备有限,言之无物。加之传统教育不注重个人表达,期待学生在短时间变成一个善谈者不符合规律。一些学生意识到口语的重要性,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却难以在课后找到合适的场所和同伴一起练习,久而久之便无法坚持下来。
(三) 教师方面
出于应试压力,教师会将大部分注意力放在应付四、六级上,口语不是必考受到的关注自然不多。听说课更侧重听,而非说,口语更像是听力课的辅助内容,不占主导。口语教学也是对教师基本功的考验,如果口语课堂不是全英文授课,明显不够说服力让学生主动表达,也无法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有的教师发音不标准,容易误导学生;有的口语面貌很好,便口若悬河,压缩学生自我表达的时间。此外读写课的教学方法不适合用在口语教学上,学生一味听从教师安排不利于培养主动思考的习惯。虽然口语课上学生有很大的主动权,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课堂,让学生自己随便说来应付一节课。课前备课不充分,没有合理安排课堂任务、及时结合学生表现做出反馈,这些做法不能说不存在。有些学校的口语课由外教来上,外教虽有语言优势,但是未必能很好地把握学生特点,实际教学效果不见得比国内英语教师好[3]。
二 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考
(一) 学校和社会层面
学校可根据学生实际开展分级教学。高校学生来自不同生源地,英语基础有好有差,一个班级的学生之间口语能力会有很大差异,为了避免课堂教学不均衡,可以开设各类特殊用途英语课程。为基础薄弱的学生开展四级强化,为通过了四、六级考试的学生开设更高级别的英语课程,如高级英语口语、演讲、口译等。还可以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开设专门用途英语选修课,与其所学专业相关,充分调动积极性,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职业需求。此外,整个社会需从本质上转变教育观念,不单纯以应试为英语教育和学习的目的,多注重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 学生层面
首先,学生应端正学习态度,认识到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其次,学生应明确自己的学习主体地位,利用好学校和老师创造的有利条件。只靠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学好口语是不够的,更多要依靠课后勤加练习,参加演讲比赛、和母语人士交流,真正的口语课堂来自于生活。此外,还要学会多方查找资料和信息,当周围找不到同伴一起练习口语,利用互联网轻松可以解决这个问题[4]。
(三) 教师方面
应试不应当是教学的唯一目的,教师更重要的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形成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消除学生在练习口语时候的紧张情绪,选择贴近学生兴趣的口语话题,毕竟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在课前应充分备课。备课过程中理清教学思路,每次课讲哪些技巧和哪些话题,是否需要取舍,怎样能结合多种形式开展话题,而不是盲目跟随教材推进。课上坚持全英文教学,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有自然的听力输入-口语输出过程,培养英语思维模式。英文教学还能让学生模仿教师在口语表达中使用到一些技巧,如使用话语标记语(discourse makers)well,I mean,you know 等,让口语表达更自然、地道、连贯。这样的教学往往是潜移默化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使用。
丰富课堂形式,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能让学生全方位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问答环节,让学生听出问题再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即兴回答问题;准备一些诗歌美文,配以原声让学生跟读,体会诗歌与日常口语不一样的抑扬顿挫;还可以提前布置话题演讲,预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课下准备课上展示。合作性学习也有不错的效果,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鼓励小组成员为了完成目标互相合作。故事复述、角色扮演,分组辩论都适合用作小组学习。游戏也是丰富课堂形式必不可少的环节,绕口令比赛,跟读比赛,乃至一些简单的初中物理实验,如高空扔蛋游戏。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要在活动后进行评价。以保护鸡蛋的物理实验为例,先将学生分组,讲解游戏规则和评分标准,学生可在课后准备好游戏道具并进行初步实验,下次课由一位组员讲解本组设计的装置和实验原理,给出课上时间完成安装并到户外进行实验,记录下每组的实验结果,教师做最后一步的总结性评价。由于游戏过程的不可预测性,总结性评价要求教师有较强的应变能力来掌控全局。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学习一门语言最终目的还是进行跨文化交流。口语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还要求学生对英语国家的语言环境、历史习俗、风土人情有一定的了解,扩大知识视野,在交际应用中随机应变、游刃有余[5]。
教师应保持自我学习,不满足于现状。教师在鼓励学生学习的同时也要不断完善知识面,提高自身口语能力,给学生树立学习榜样,还应结合教学实际做出相应调整,在实践中摸索出适合学生的口语教学模式。
三 结语
口语能力是英语交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良好的口语能力在当今社会对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为了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需协同努力。社会和学校应重视口语教学,为口语教学提供便利的保障,教师应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同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在多方的协同努力下,达到提高高校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