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医学院校《生理学》课程思政进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2019-08-15刘琳王冬雪王淑静
刘琳,王冬雪,王淑静
(哈尔滨商业大学 药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随后在201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的通知,强调了“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德培养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的重要性[2]。这一系列政策的提出强调了,在现代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中,思想政治德育教育不应该只作为政治课的讲授内容,而且迫切需要其它学科根据自身的特点合理渗透思想政治教育,这样才能使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和道德观等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一个完整体系教育。
《生理学》是医学相关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是研究人体各部分正常形态、结构及人体生命活动规律或生理功能的一门科学[3]。《生理学》不仅仅是医学的必修课,同时也是药学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但作为非医学院校的学生来说,很多学生在入学时并没有宣读医学誓言,学校内也缺少医药院校相关的文化氛围,再加之《生理学》是针对低年级学生开设专业基础课,利用这个课堂,有机地将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人生观和政治观对学生今后的成长更为重要。
因此我们就非医学院校《生理学》课程思政进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希望可以通过这一系列手段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
一 以案例式、引导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对社会主义人生观的思考
每个学科的发展都有自己的历史,《生理学》也不例外,很多现在看起来是常识性的知识,都是前人经过不断地探索总结出来的经验,在历史的长河中慢慢积累,《生理学》也形成了其特有的发展历史和脉络[4]。以生理学的历史为镜,可以知生理学及生命科学的发展规律[5]。因此在教学中,引入这个学科的发展历史,不仅可以启发学生了解、遵循、并利用历史发展的规律,更加可以启发学生对社会主义人生观的思考,达到将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结合起来目的。
在生理学的授课过程中,我们不断尝试以案例式、引导式等多种教学模式引发学生对于历史观和人生观的思考。如在学习神经-肌兴奋传递这一知识点是,首先通过学生掌握神经-肌兴奋的传递机制的基础上,让学生对影响兴奋传递的因素进行思考,并以案例式的方法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解释。许多学生通过这一问题,不仅对生理学及药理学的历史有所了解,如箭毒碱类物质的发现,同时也通过如肉毒杆菌的研究进一步认清了事物两面性的规律。
二 通过查阅资料、演讲等多种形式,加强榜样的力量对学生思想的引导
现在的大学生是个性张扬的一代,他们需要通过表达自我来获得大众的认可。这也是目前社会中许多网红受到追捧的原因,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学生的心理特点,达到有效的思政教育目的[6]。作为非医学院校的学生,因为学校缺少相应的医学文化氛围,他们对于医学或药学历史上很多重大的历史事件知之甚少,特别事对于刚刚接触专业基础课的低年级学生。因此在每节课前,我们都会给学生提供5-10分钟的课前演讲时间,同学们需要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选择一个具有时代精神和专业特点的主题,传达正能量的信息。
有的同学通过结合学习到的胰岛素的作用,着重讲解了我们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过程。我国科学家从1958年开始,经过6年多的努力,在1965年9月成功地获得了人工全合成牛胰岛素的晶体,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具有生物活力的结晶蛋白质。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感受到的科研精神更加令大家为之动容。比如敢做难题、勇攀高峰的精神;顾全大局、团队协作的精神;艰苦奋斗、不计名利的精神;严格认真、严谨求实的精神。
还有的同学讲到了幽门螺旋杆菌的发现过程。Marshall BJ为了提供更确切的证据, 践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自己吞服该菌进行实验。在谈到这一例子的时候,同学们也现身说法,震惊于科学家们为了科研的献身精神。这种以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并演讲的模式所带给学生的震撼要远大于传统的灌输式的高校思政教育模式。
三 通过网络群内讨论、课下沟通等形式,培养正确的社会主义政治观
在传统医学生理学教育中,教师是信息的主要来源。但是近数年来,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迅猛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增加,既往生理学教学中教师作为信息主要提供者的角色正在逐渐发生变化。因此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隐性提高授课时间,还能有效增强教师-学生、学生-学生之间的沟通,迸发出思想的火花[7]。这一过程对培养正确的社会主义政治观具有很大的好处。
比如在讲到阿片肽类神经递质内容的时候,通过在微信小组群内让学生查阅吗啡和阿片肽类神经递质的发现过程,并根据这一过程进行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从吗啡的发现过程开始讨论,从新药发现的过程,药物的发现对生理学发展造成的影响等问题开始,一直到讨论了鸦片战争对中国造成的影响,毒品带来的危害等一系列话题,同学们旁征博引,讨论的话题也不局限于单一问题,通过对问题的扩展,很多同学在无形中纠正了自己的价值观和政治观,使得微信群也变成了一堂生理政治课群。
四 通过组建志愿者团队,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热爱科研的医学思政科研观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它从一开始就建立在试验和观察分析基础之上,生理学的发展离不开实验研究,因此实验课在《生理学》占了很重要的比例。通过实验,不仅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巩固和掌握部分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对待科学实验的严肃的态度、认真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作为大一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门动物机能课程,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实践环节充满的期待或者恐惧,如果能够有效地利用低年级学生的这一特点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热爱科研的医学思政科研观,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此针对这样的特点,在《生理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大胆进行了以“培养学生爱心、仁心、耐心、细心和感恩心的五心教育”为主题关爱动物成长科研体验活动。学生组成关爱动物成长的志愿者团队,活动在大一新生中开展,组织学生对动物饲养过程进行体会,活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活动参与人数超百人。同学们不仅参与度空前高涨,活动过程中也积极配合。在活动结束后,每位参与同学都表达了自己对这次活动的看法。很多学生都经历了对动物从喜欢到惧怕再到怜惜的心理变化过程。学生在这一活动中感受到生命的可贵,感受到科研成果的来之不易,感受到成长过程中外界的关爱,感受到老师的艰辛,感受到同学们的帮助……甚至有同学表示,这一活动应该作为开学教育必修课发扬下去,这比单纯的理论教育更加震撼。
思政进课堂的宗旨是运用德育的学科思维,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想,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点滴的实践探讨,能够做到隐形渗透、寓道德教育于专业课程中,通过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实现隐形教育与显性教育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