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银河补习班》回答:什么样的教育,可以培养出航天员

2019-08-15

电影 2019年8期
关键词:杨利伟邓超补习班

导演俞白眉现场指导

“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也有相似的故事

在创作《银河补习班》剧本前,俞白眉和邓超一度想不出这个关于父子和教育的电影中的儿子应该是怎样的一个职业。

突然有一天邓超打电话给俞白眉,“你可以让他去月球,或者去火星。”

“去你的。”俞白眉直接挂断了电话,五分钟之后,他打了回去——

“特别棒。”

“我发现没有职业比航天员更适合,他太代表一个国家,太代表梦想,航天员是一个多么不切实际的梦想,看起来多么遥远,但是,你教育成功就可以。”

于是,《银河补习班》讲述了航天员马飞(白宇饰)的故事。马飞在太空中执行航天任务时突发紧急情况,很可能回不了地球,他想起了自己的父亲。马飞的父亲马皓文(邓超饰)曾是一名劳改犯,出狱后,他对儿子马飞春风化雨的爱和潜移默化的教育,让儿子从一个学校最差的学生,成为了一名代表祖国探秘太空的航天员。

后来,俞白眉有机会和“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聊天,他忽然发现,面前的这位民族英雄,宇宙探索者,和自己笔下的这个航天员马飞,有着惊人的相似,兴奋之余他看了杨利伟的自传,更确信了这一点。

“他(这样的人成为航天员)是有必然性的,比如说,马飞显然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航天员肯定也不可能循规蹈矩,外太空碰见的所有事情都是没碰过的,所以不循规蹈矩一定是他的特征。

杨利伟有一个故事,这是航天界的神话,杨利伟第一次出去(执行神舟五号任务),回来之后他们(医护人员)测心跳,他们以为测心跳的仪器坏了,因为杨利伟还是70多下(心跳)。在真正的发射来临的时候,杨利伟的心跳数字居然没有变。

他说这是真的,他就是把生死置之度外了,(火箭发射)那一秒爆炸了就死,要么就生,就这两个(结果),把问题想到最简单(就可以了)。

从小杨利伟学习成绩一直就不是最优秀的,有一次看到了飞行员,他说我一定要做这个,所以他是很早就树立梦想的人,这跟我们戏里的马飞一样。杨利伟他爸爸带着他去海边,忽然给他念: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告诉他这句诗是这个意思,所以他是一个胸怀比较大的人,他未来就不是只想找一个谋生的饭碗。

所以我想,可能不是偶然的。你要想找一个航天员,他就应该是这样的教育(培养出来的),才可能塑造出那样的品格。马飞经历的教育,甚至他身上的某些反叛,某些不循规蹈矩,才是他最后能变成那个了不起的人的前提。”

被困在洪水中,你的孩子如何自救?

《银河补习班》里有一场戏,当马飞跟着马皓文从学校偷跑出来,去看航空展回程的路上,遇上了九八年洪水。父子分散,被困在洪水中的马飞绝望中听到了父亲让他独立思考的呼喊,开动脑筋最终成功从洪水中逃了出来。当太空中的马飞再次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遇到巨大的危机时,他因为父亲灌输给他的这种独立思考的思维,开始冷静地去思考解决的方法。

“(这场洪水的戏)是这个戏的出发点。”俞白眉说,“因为我和邓超都有孩子,我们对孩子最想问,你未来怎么办?

我跟邓超聊过,未来我们不知道什么样,我们的孩子得独自面对这个世界。我特别想跟观众说,我这个孩子能出来,你的孩子能不能出来?我用了一个寓言,来跟观众聊(这个话题)。我们路演的时候,无数的家长都站起来说,那场戏让他开始反思,那场洪水让他反思他的教育,因为在此之前,他认为他的教育就是面对考试,(孩子)考不上大学怎么办?我确信洪水这场戏让很多家长毛骨悚然,这个比喻太正常了,人生什么事儿碰不见?人生碰见多少稀奇古怪的事儿?(孩子)独处世界的时候怎么办?

我们不是在证明学校教育,你能考多少分的这件事情,而是你能碰到什么危机,有什么危机你自己能搞定?其实这是一道证明题,很多家长说我确实开始想了,我孩子要碰见这事儿可咋办啊?我们把他未来要面临的困难摆给观众看,然后你来想吧,你只教他(孩子)ABCD行吗?”

俞白眉说,有一场路演他印象深刻,一个家长站起来说,我儿子今天考了倒数,感谢这部电影,让他逃过这顿打。

这部电影时长145分钟,比普通电影市场中的电影要长,可是,就如俞白眉所说的,“票房少了,但没准有几个观众被影响,这个可能更重要。”

《银河补习班》这部电影,全片并没有找到那个具体的“补习班”,但是,这部电影借用了中国自己的教育故事,提供了另一个议题,和另一种可能:也许我们的孩子真正需要补习的,并不是那些散碎的知识点,而是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是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那么,他们就可以成为他们想成为的人。

有自信和不停止学习,你就能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俞白眉小时候,家里人曾因为觉得他“不聪明”而考虑过让他留级,只有父亲反对。

“我爸一直对我有信心,一直觉得我是个特别聪明的人,所以我也一直很奇怪地认为自己很聪明。在最后高考冲刺的时候,我的信心拯救了我,在成绩最差的时候,我对自己有一种盲目的(自信),我相信,我要认真学就能追上,最后我就追上来了。”

上高中的时候,他考上了西安市最好的中学,高一、高二的时候,他的成绩一直是班里二十多名,可是高考的时候他以全班第三名的成绩成为了一匹相当亮眼的“黑马”。

虽然大学学习计算机专业,可毕业写了四年程序后,俞白眉毅然决定改行做编剧,只有他的父亲支持他。

“你喜欢,你就去。”父亲对他这样说。父亲对俞白眉的支持不仅仅停留在“口头”。

小学时,俞白眉的父亲两次去学校请假,带他周游全国增长见识,有一次上学路上,俞白眉和父亲骑自行车路过一片草地,适逢刚下过雨,远远望去一片新绿,父亲让俞白眉离近去观察,却发现草色又没有远观那么绿了。父亲告诉他,你不是在学“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么?这就是韩愈那句诗的意思。

中国大思想家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涵盖了将知识与实践融为一体的主张,山水画宗师董其昌也早就提出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正如俞白眉的父亲带着他“走万里路”,将书本的死知识转化成了生动的现实画面。

而父亲的教育,都成为了俞白眉日后创作《银河补习班》的灵感源泉。

“我从来不是一个特别勤奋的学生,但是对我来说,只要专注理解教科书上的内容就行了。我喜欢语文,我不记得我认真学过,但是只要考完试,同学都来找我对答案,因为我理解那事儿(课本内容)。

但我有个读书的习惯。我以前是学计算机的,后来做电视剧编剧,又做舞台剧,又做导演,我跨每一个行业的时候,对我来说很简单,我自己去买书看。我不认为复习是秘密,把一个东西来来回回复习是多令人绝望,很多学习成绩很好的同学,上完大学以后就不买任何书了。一生学习,才是我的秘密。”

父亲对俞白眉的教育,让他学会了两件事:自信心,和永不停止地学习。

中国爸爸的爱是深深扎根、却又毫不显露的,而生根发芽的,就是教育。

“教育的本质是爱,不只是传授知识,马皓文对马飞最大的教育是爱。我讲的是(马飞)怎么运用爸爸的力量、怎么从爸爸的教育中得到(启示),所以当他碰到绝境的时候,他想起的是什么?是爸爸跟他说,你要一直想。”

马皓文在《银河补习班》里的台词,细细读来,像是翻开了一本爸爸的日记,里面写满了想要告诉孩子的人生箴言。

“清华北大只是过程,不是目的。”“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话,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你的脑子要一直想,就可以干地球上所有的事情。”

俞白眉说,路演结束后,他要专注地陪儿子过暑假——(要)努力欣赏他,鼓励他。

邓超导演激励小演员孙烯伦

台前幕后以身作则 邓超指导演员超有办法

猜你喜欢

杨利伟邓超补习班
邓超父母寻儿千里
航天英雄杨利伟
星际穿越,中国航天员太空自拍
杨利伟:飞越群星
充实的双休日
打好基础有必要
补习班,你上吗?
韩补习班传授举报技巧
《飞得最高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