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表达中提升

2019-08-14王丹

甘肃教育 2019年17期
关键词:表达提升数学教学

王丹

【关键词】 数学教学;思维能力;提升;表达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7—0172—01

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重视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是促进思维能力提升的重要策略。在数学教学中,如果学生只进行书面练习,没有思考数学问题的过程,容易出现照搬照抄例题的现象,学习方式只会停留在单纯地模仿上。因此,教师应该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充分发挥“表达”的作用。实践证明,只有重视语言表达训练,变“做”数学为“说”数学,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想法呈现于外部,并通过这种思维再加工的过程,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提升。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把运算的算理算法表达出来

如,计算“(+)×8×3”时,学生对乘法分配律运算定律的理解总是一知半解,运算往往会出现“×8+×3”的做法。为了防止类似错误的出现,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算式中数字的特点:“×8、×3”可以简便,所以要用乘法分配律;再说运算顺序:先算括号里的加法,再用“和”乘8再乘3。显然说运算顺序时,之前可能出现的错误方法会因这样的表达而得到纠正。这样,让学生把算理算法表达出来,既鼓励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把概念的形成过程表达出来

数学问题的解决都要依据概念、定义、公式、运算规律的掌握,但这些知识的学习不能仅凭死记硬背式的机械记忆。知识掌握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才能活用,才能有思维、创新。理解就是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因此,学习概念时,要引导学生把概念的形成过程表达出来。

如,探索“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它同长方体进行比较入手,最后运用转化的思想得到圆柱体积公式。先说两者间有哪些异同?如相同点:上下二个底面相同且从上到下一样粗细。不同点:上下二个底面形狀不同。再启发学生对圆柱体积计算方法进行联想、推测并进行验证,并说出能否像推导长方体的面积计算公式一样推导出来。结合多媒体把两个半圆柱分割拼合成一个长方体的直观过程,让学生对这一过程进行语言描述,最后说转化成长方体后它的长、宽、高与原来圆柱有什么联系。当学生说出两者之间的对等关系之后,再用学过的长方体计算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在引导学生表达的过程中,无论是让学生先观察异同,再猜测联想,还是依据转化的思想推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都让学生把新知识的形成过程表达出来。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新知识,还促进了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把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表达出来

新课标提出,在应用题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能有根有据、有条有理地进行思考,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说明理由。显然,这样的要求有助于学生掌握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内在联系和解题方法,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学应用题时,要鼓励学生说解题思路。

如,多(少)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果园里有360棵苹果树,桃树比苹果树多,求桃树有多少棵?要求根据题意,求桃树有多少棵?”应该先根据桃树比苹果树多,求桃树比苹果树多的部分,再求出桃树是多少。接着教师追问:桃树比苹果树多怎样理解?(求苹果棵树的是多少),桃树怎样求?数量关系怎么样?对于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还可以引导他们这样说:将桃树和苹果树作比较,是把苹果树的数量当作比较的标准“1”,桃树比苹果树多,也就是桃树是苹果树的“1+=”,知道了桃树是苹果树的之后,桃树有多少?就是求苹果树的是多少,即360×(1+)。实践证明,这样让学生把解题思路表达出来,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在表达中得到了发展。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表达提升数学教学
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之我见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